解析语文训练

时间:2022-10-04 11:42:34

解析语文训练

【摘要】训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辅导,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练,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操作,也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训练 问题 训练方法

何谓训练?训练不等于练习,更不是做习题,跟通常在语文课上所见的那种刻板的字、词、句操练也不是一回事。训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辅导,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练,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操作,也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训练是教师(训方)和学生(练方)在教学过程中赖以建立互动、合作关系的必要形式。

一、语文训练中产生的问题

(一)机械操练。

训练只重形式,不重内容,闪光的、启迪智慧的思想不见了,吸引人、感人肺腑的情感消失了。教师们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拼装组合,脱离语境孤立地解词造句,机械呆板地填空、选择、判断,以及教师重复琐碎的分析讲解,生硬地灌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使本来富于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如此之乏味。训练漠视阅读主体的主观差异,用既定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阅读心得,吞食或消磨了孩子们阅读的灵性和激情。一些读写结合的训练,仓促地将“读”带过,“立竿见影”地让学生照猫画虎仿一遍——纯技能操作、技艺炒作。写作,不是心灵的宣泄,不是情感的流露,而是人文分离的鹦鹉式巧舌学语,孩子的灵性在成人世界的“语言套子”和“文章框子”里扭打,导致精神家园受损,人文精神萎缩。

(二)矫枉过正。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新语文教学策略:“强调熏陶、强调感悟、强调整体感知。”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影响,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这一理念的关照下,好一阵子,在谈及语言训练时,人们大多讳言“训练”。或闪烁其词、理不直气不壮,或对“训练”二字大张挞伐,认为“训练”是陈旧教学观念的产物,是应试教育的手段,是纯理性化的、纯功利性的、纯工具性的、纯记忆性的等等。似乎任何一门技能、技艺,学校中的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谈训练,唯独语文,不需要什么训练,好像语言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什么训练系统,只需学生所谓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只需所谓熏陶和感染,即可习得。

二、怎样进行正确的训练

(一)处理好训练与听说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它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与他人交流的条件,只能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听说读写和语言、思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同听说读写密切地结合起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只要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事实证明,如果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一味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阅读,即使每篇课文学生都能背出来,但却不懂得文章的语言好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如何思考问题的,那么学生还是没学到什么东西,也形不成什么能力。二是认为既然语言和思维与听说读写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抓好听说读写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要靠听说读写,但只有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比如写作,教师如果不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提出要求,学生当然也会思考,也要用语言来表达,但毕竟是不自觉的,盲目的,他们的进步也是缓慢的。

(二)处理好精讲与多练的关系。

“讲”和“练”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反映了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中专语文教学的特点,应当把学生的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只讲不练,或者只把练当作点缀,都是违背中专语文教学规律的。因此,必须切实处理好精讲与多练的关系。

所谓多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和多动手,充分体现中专语文教学的特色。多练,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更是为了使学生通过练来获得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练是连接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桥梁。练的内容应紧密联系中专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对语文能力的实际需要,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忌脱离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漫无边际,离题万里,更不可滑到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去。练的方法应从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课堂到课外,贯穿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循序渐进,注重实效。总之,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精讲和多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训练的主线明确。

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维的,在确定多维目标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语文训练主线。黄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训练主线很清楚,就是概括各段的主旨,即概括各段段落大意。从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来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理念,看得出落实这一理念所取得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高。上一个教学环节侧重的是生生间的自主、合作学习,在这一个环节中则更多地体现出了师生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概括各段段落大意的训练落到了实处。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预设的教学目标偏多,人文目标偏重。语文教学提倡一课一得,这个“得”应该体现在学生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收获。所以,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最好把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放在首位,作为主线来安排,这样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有保证。

语文训练,训练什么?我想,训练的主旨应该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能力。香港、台湾和澳门三地的课,比较重视语文训练,善于挖掘文本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训练主线;内地的课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把握往往重于对文本表达特点的把握,在人文目标的把握上比较准确,用时、用力也较多;在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法上与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同仁相比,往往稍逊一筹。如果四地的语文课能够取其之长,我们看到的课一定会是比较完美的。

上一篇:在报酬递增规律下讨论谁更适合读博士 下一篇: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