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氯丁醇乙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时间:2022-10-04 11:32:55

摘 要:以四氢呋喃和乙酰氯为起始原料,以无水氯化锌做催化剂,经开环、酯化反应得到纯度98%以上的4-氯丁醇酸酯,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GC-MS确认。考察了不同的催化剂、料比、温度及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讨论了无水氯化锌催化开环酯化反应的机理。

关键词:四氢呋喃;酯化反应;4-氯丁醇乙酸酯;催化;合成

Scheme 1 4-氯丁醇乙酸酯的合成路线

4-氯丁醇乙酸酯做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常被应用于医药及液晶中间体的合成[1-2]。文献调研发现,4-氯丁醇乙酸酯的合成方法较多,主要有如下几种:(1)以四氢呋喃为起始原料,经碘[3]、六水硝酸镧[4]或五水硝酸铋[5]催化合成目标化合物,由于所用催化剂价格较高,尽管合成收率均在90%以上,但合成成本仍然较高;(2)以四氢呋喃为起始原料,经二氯亚砜超低温催化合成目标化合物[6],合成收率偏低,仅为47%,该合成路线合成成本较高;(4)还有文献报道[7]以1,4-二氯丁烷为起始原料,在四乙基氯化铵的催化下,与醋酸钾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但由于碳酸钾的碱性较强,会有较多的1,4-二氯丁烷的消去副产物生成,不适合规模化的生产。本文中作者尝试采用无水氯化锌做催化剂催化合成4-氯丁醇乙酸酯,着重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料比、温度及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结合反应的结果探讨了无水氯化锌催化四氢呋喃与乙酰氯开环、酯化反应的机理,为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借鉴和参考。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T-27型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AV-5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GC-MS 2010(EI)型气质联用色谱仪(日本岛津);气相色谱GC-2014型DB-1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

四氢呋喃、氩气、乙酰氯、无水氯化锌、无水硫酸镁及甲苯均为工业纯。

1.2 4-氯丁醇乙酸酯的合成

向装有机械搅拌、数显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和干燥管的2 L三口瓶中持续通入氩气5 min后,依次加入无水ZnCl2 73.7 g,乙酰氯 707.6 g,开启搅拌,液氮降温至-10 ℃,开始向反应体系中滴加四氢呋喃 650 g,滴加过程控温-10~-5 ℃,滴完后自然升温至40~45 ℃,气相色谱跟踪反应,反应4 h后气相色谱纯度为96.69%,原料四氢呋喃的气相色谱纯度为0.20%,停反应、准备后处理。

将反应液缓慢倒入装有1360 g冰水的5 L烧杯中,搅拌5 min,静置5 min,分液,水相用甲苯1183 g提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至中性,有机相加入无水MgSO4 130 g干燥,过滤干燥剂,用甲苯113 g淋洗滤饼,合并滤液负压浓缩(70~80℃,-0.08~-0.09Mpa,约3h)至无溶剂流出,得无色液体 1093 g。将上述所得产品1093 g加入到3 L两口瓶中,进行高真空蒸馏,收集80~100 ℃/600 Pa下主馏分880 g, 气相色谱纯度98.80%,溶剂残留为4.76%,折算收率为:61.7%(以四氢呋喃计)。1HNMR (CDCl3溶剂,TMS为内标) δ(ppm):4.05~4.15(t,2H,C4),3.60~3.70(t,2H,C1),δ:2.10~2.30(s,3H,C5),δ:1.70~1.80(m,2H,C2),δ:1.55~1.65(m,2H,C3);IR(KBr压片) ν:1759 cm-1(C=O),2967.5 cm-1(CH3,C-H),2870.5 cm-1(CH2,C-H); GC-MS m/z:150(M,20),115(12),91(55)。

2.结果与讨论

2.1 4-氯丁醇乙酸酯的合成条件选择

2.1.1 催化剂不同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除催化剂外,其它条件同1.2合成,在其它反应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用无水三氯化铁做催化剂,原料四氢呋喃残留量较大;用无水三氯化铝做催化剂,反应剧烈,副产物4-氯丁醇含量较大,达到12.15%,推测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水三氯化铝是一种很强的路易斯酸,它能够使产物4-氯丁醇乙酸酯的酯键进一步断裂;而以无水氯化锌做催化剂时,反应效果最佳,原料四氢呋喃和副产物4-氯丁醇含量均较小。

表1 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2.1.2 无水氯化锌料比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除无水氯化锌料比外,其它条件同1.2合成,在其它反应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当四氢呋喃/乙酰氯/ZnCl2(摩尔比)为1:1:0.06时,反应效果最佳。减少无水氯化锌的料比,原料四氢呋喃的剩余量增大;增大无水氯化锌的料比,原料四氢呋喃的含量减小并不明显,但4-氯丁醇乙酸酯的主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同时副产物4-氯丁醇的含量有增大的趋势。

表2 不同的ZnCl2料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2.1.3 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除反应温度外,其它条件同1.2合成,在其它反应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降低反应温度,原料四氢呋喃反应不彻底;升高反应温度,副产物4-氯丁醇的含量增加明显,主产物4-氯丁醇乙酸酯有分解的趋势,故40~45 ℃为最佳反应温度。

表3 不同的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2.1.4 反应时间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除反应时间外,其它条件同1.2合成,在其它反应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当反应时间为4 h时,反应效果最佳,降低反应温度,原料四氢呋喃反应不彻底;升高反应温度,主产物4-氯丁醇乙酸酯有分解的趋势,副产物4-氯丁醇的含量增加明显。

表4 不同的反应时间料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2.1.4 无水氯化锌催化四氢呋喃和乙酰氯开环、酯化反应的机理分析

结合文献[8],推测无水氯化锌催化四氢呋喃和乙酰氯开环酯化反应的机理如下:四氢呋喃氧带有一对孤对电子,而无水氯化锌的锌离子有空轨道,两者结合先生成络合物的形式。锌离子与氧上孤对电子配位后,锌-氯键会减弱,氯离子会进攻四氢呋喃的氧-碳键使得其开环形成4-氯代锌氧化合物中间态,该中间态与乙酰氯发生交换,从而得到目标化合物4-氯丁醇乙酸酯。

Scheme 2 推测四氢呋喃与乙酰氯开环、酯化的反应机理

3.结论

(1) 以四氢呋喃和乙酰氯为起始原料,经开环、酯化反应合成得到了纯度98%以上的4-氯丁醇乙酸酯,考察了不同的催化剂、无水氯化锌的料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开环、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无水氯化锌催化酯化、开环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2) 从四氢呋喃和乙酰氯开环、酯化反应的结果来看,原料反应转化率高,纯化收率适中,主要是合成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均较便宜,工艺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赖j民. 阿昔洛韦的合成,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2.

[2] 唐代文,何兴涛,李菊仁,等. 香料1-异丁氧基-1-正丁醇乙酸酯的合成[J]. 化学试剂,1996,18(1): 41 - 42.

[3] Pasha M.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δ-chloroesters from tetrahydrofuran and acyl chlorides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tic iodine[J]. Synthetic communication, 2007, 37(6): 927 - 932.

[4] Suresh, Suryakiran, Rajesh, et al. Synthesis of chloroesters by the cleavage of cyclic and acyclic ethers using La(NO3)3・6H2O as a mild and efficient catalyst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J].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2008, 38(1): 92 - 99.

[5] Suresh, Suryakiran, Venkateswarlu. A mild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chloroesters by the cleavage of cyclic and acyclic ethers using Bi(NO3)3・5H2O as a catalyst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J].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7, 85(12): 1037 - 1040.

[6] Yurtanov A I, Martynov I V. Preparation of halo-substituted 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J]. 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Division of Chemical Science (English Translation), 1981, 30(5): 909 C 910.

[7] Shinoda K, Yasuda K. Solvent effects of the esterification of 2-chloroethy compounds with potassium acetate[J].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1, 56(12): 4081 - 4084.

作者简介:

宛锁成(1966-),男,陕西商洛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氟硅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氟化工领域及有机医药中间体的研发。

上一篇:一种新型动车烟雾监控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加强建筑工程竣工档案编制策略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