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机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4 11:31:13

浅议机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机场应急管理,只有做好机场应急管理,才能保证机场的安全,基于此,本文结合2013年某机场旅客滞留事件及大雪再度滞留万余名乘客事件,对机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保证机场的安全。

关键词:机场;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V351文献标识码: A

一、机场目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预警机制是一种能对风险前兆进行快速、准确的掌控,通过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以实现信息的超前反馈,使应急管理部门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应对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机场由于气候预警机制不健全,未能准确、灵敏地掌握气象信息,没能做出应对恶劣天气的超前预警,没有及时通知乘客即时的机场天气状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批乘客涌入和滞留机场[1]。

(二)应急管理机构反应不够迅速,信息传递更新缓慢

汶川地震刚刚发生18分钟后,中国国家地震台就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汶川发生地震的消息,中央电视台作为官方媒体也在第一时间主动和积极的报道地震的最新动态。2013年某机场,1月3日滞留旅客事件发生后,直至第二天旅客仍然无序的停留在候机大厅内,没有广播为乘客播放相关的航班信息,信息板也处在半瘫痪状态,乘客无法通过机场了解到目前最新的相关信息。没有工作人员通知航班推迟的乘客,乘客苦苦找不到航空公司与机场的工作人员的情况比比皆是。而12月15日大雪导致的滞留,据央视《新闻1+1》报道,4个半小时内机场广播没有响起,信息提示屏停止更新,乘客依旧无法获取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机场广播与信息板作为机场与乘客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滞留发生后,机场方面的静默使得沟通无法有效进行。由于对自己航班信息的不了解,更增加了乘客的焦虑与烦躁,直至产生过激行为。

(三)应急服务准备不足,不规范

在1月3日的旅客滞留事件中,机场在饮用水,盒饭供应服务方面明显存在应对迟缓和准备不足,此外,没有工作人员到登机口履行职责,也没有相关人员出来说明情况,当不少人去办理改签、退票、找行李等业务时,机场方面只开放了一个柜台,效率低下[2]。观之12月15日大雪造成的滞留,机场应急服务的各项准备依旧不足,机场除冰设备明显不足,甚至出现乘客抢盒饭吃的现象。机场方面没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来安抚乘客情绪,维护秩序。

(四)机场面对突发事件时统一指挥协调性差

机场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各方企业部门单位未能形成合力,共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这方面既有机场与航空公司双方在应急设备上的使用各自独立,协调性差的问题,也有机场与交通、食宿、气象等服务部门缺乏统一指挥协调解决问题的体制和机制有关。

二、机场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对其性能最突出的需求就是实时性。在几次危机应对的过程中,机场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存在缺陷的。当机场难以与旅客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就说明网络通讯平台的建设存问题,机场需要完善其网络通讯平台,使其能够达到小型化、快速布设、节能、可移动及简单易操作的要求。比如与通讯公司合作加强机场内的信号覆盖范围与强度,装备可以承载应急通信系统的通讯车等设备。当旅客大面积滞留时机场相关人员管理力不从心体现出了机场的应急联动平台建设还不到位[3]。应急联动平台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场要将自身的部门与航空公司、公安、消防、急救、交通、食宿等领域的应急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以机场为核心的应急联动系统,统一机场与各个航空公司之间标准与服务准则。机场方面可以专门加设处理乘客各种问题的电话专线,或者在候机大厅内加设常驻的应急服务柜台与人员等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加迅速的应对突发事件。

(二)强化统一领导原则,规范多重主体介入响应的权力关系

当突发事件影响超出属地政府的应对能力时,属地政府应按要求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随着事态发展,多个职能部门、机构会参与到应对工作中来,此时统一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坚持上级政府统一领导权的同时,还应突出地方的就近统一指挥。这包含各级政府提供的应急保障力量应统一由地方政府指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应急资源由地方政府成立的应急指挥机构指挥。

(三)成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主要包括消防、急救等队伍,并按照民航相关标准来配备人员及装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件中所要求的配备标准是对相应等级消防站及应急救护机构的最低要求,在现实工作中可能并不能满足机场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机场在实际配备应急救援设备与人员时要充分考虑自身机场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规定保障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足量地为机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人员和设备,另外装备的配备不必局限于标准中所列出的种类和数量。

(四)建立应急救援宣传及培训体系

不断对机场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及专业培训是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环节。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环节复杂、分工多样,需要各个应急保障部门共同努力、协同配合。因此,所有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都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接受应急救援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将培训内容作为新员工入岗培训与员工岗位复训的重要组成部分[4]。机场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救援保障人员参加国家、行业组织的各类应急救援相关培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增加机场应急救援人才储备。另外,作为企业,应加强全员消防常识、应急救护常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候机楼、停车场等人员聚集场所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防火、逃生常识和处置初期火灾的能力,消防人员应具备基本应急救护能力等。

(五)完善立法,统一管理标准与制度

目前的机场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以集团形式出现的,并且机场作为一个企业,它要去从事一些政府层面的协调管理的职责,但一些机场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权利。比如像上海机场,它们是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事实上就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它一定的权利,并也为它现场的管理协调提供了一个帮助。此外应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健全法律的基础上,规范机场的应急服务,实行一套强制性的标准,当机场方面没有按照标准来实施时就会受到惩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场应急管理是非常必要,只有有效的解决处理机场中存在的突发事件,才能保证机场安全,在我国现阶段,要建立全面的机场应急措施,保证机场应急水平可以衡量机场的的综合水平,一个机场只有拥有各种应急体系,才能使乘客满意放心,才可以保证机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毅.广西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苏芙华,汪运洪.企业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02:39-42.

[3]王红汉,罗育斌,刘峰,李敬,刘召平,朱春梅.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09:53-55.

[4]杨羽.民用机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

上一篇:工程造价管理的深化改革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电力系统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