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代河道的生态化建设与管理

时间:2022-10-04 11:17:14

刍议现代河道的生态化建设与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河道治理的现状从总体规划、生态断面、合理配置水资源、护岸等避免使用混凝土、控制污染源、 应用科技进行监管、建设生态化河道评价指标体系和强化非工程措施八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化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河道生态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国家,但是由于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差,对河流的开发与建设不尽合理,造成河道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下降,甚至引起洪涝等灾害,对人类的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对现代河道进行生态化的建设。

1 河道治理的现状

1.1 污水污染和淤积严重

由于疏于管理,对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忽视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生态水域造成的破坏,造成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而且由于居民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垃圾以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淤积黑臭底泥使河床升高,降低了河道的蓄水功能。而且在缺氧发酵的情况下会形成污染源,破坏河道生态。

1.2 肆意侵占河道

有部分地方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肆意倾倒在河道中,侵占河道。由于不断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市政建设一直占用河道,这种行为使得河道面积不断缩小,水体总量不断降低。城市由于水面覆盖面积减小,对其水分和空气的流通不理,从而影响空气质量,对居民的环境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3 河岸结构非生态化、渠道化严重

在推进城镇化背景下,经常人为改变河道,虽然护岸和工业化渠道的构建使河岸更加牢固,但是对于土壤与水体的正常渗透交换不利,降低其对微生物、植物的净水功能,导致鱼虾等无法正常生存。单一的直线画河道和结构单一的断面结构降低了河流的多样化形态。湿地、浅滩和深潭的消失鸟类栖息和鱼类产卵的场所面积缩小,从而缩短生物链,导致食物链断裂。

2 现代河道生态化建设与管理措施

2.1 总体规划

在对河道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规划,使其与各个方面相协调,而且治理的模式要适应周边环境。例如,当本地水域比较充足的话,可以通过建立生态化的河道吸引游客到此旅游,使游客能够放松身心,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生态断面

在建设河道的时候应该使河流的原始形态得到保护,充分保留浅滩与深潭的分布,从而形成多样性的流速带,有利于既存生物的生存。护岸的结构和材料适宜采用隐性的,以提高其透水性,同时应兼顾景观与安全需求。而且断面的结构形式应该考虑到动物的繁衍休戚,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进行精细处理和设计。减小水土流失,减缓污染程度,有效降低河水温度。而且还可以发挥河道的休闲功能,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的河滩进行观赏。

2.3 合理配置水资源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许多河道都处于干枯水的季节,更为严重的已经干涸,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地区为其经济发展而严重占用水资源。河道生态的根基是水资源,因此要有效治理河道。科学管理水资源使其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在特定的季节从某些大湖泊中往干涸的河道中放些水,使各个地区的水资源能够达到均衡。同时在河道的周边区域设立监控系统,避免村民从河道中引水灌溉而破坏了水资源的平衡。

2.4 护岸等避免使用混凝土

现在河道的护岸其材料基本都是浆砌石和现浇混凝土材料,虽然浆砌石、混凝土的结构牢固性较好,但是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减少了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繁殖空间和生存空间。因此可以通过在岸堤内部使用大块石、干砌石等通透性较好的材料,而表面则增加对根系发达突生植物的使用,将草和树结合使用木桩的植物护坡法。可以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和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三种方法进行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加固和稳定边坡,实现生态修复、控制水土流失。全系列圣爱护坡技术通过形成多层次的生态防护,具有景观和生态功能。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通过利用植生基质材料,使植被、符合材料网、植生基质、锚杆共同作用,防护和绿化坡面。

2.5 控制污染源

对于河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现代河道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园林、规划、土地管理、城建、环保、水利等各部门的相互协调以及配合才能够完成。但是在此之前必须要严格控制污染源,清除目前已发现的污染物,对污水的直接排放截断。同时,针对河流实际情况改善河流水质。污染的源头首先是全民意识,通过教育全民提高其自身素质,减少向河道中堆积垃圾的现象。其次建立污水治理系统,将污水处理成为可灌溉的水等,增强整体的水质。将直接污染河流的那些居民和企业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合理的引导,将其排入专业污水治理系统。

2.6 应用科技进行监管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应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现代河道生态化建设的监管过程中,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河道监管,建立领导决策系统、洪水调度体系、河道排洪预警提醒等系统,实现中央远程控制,达到网络化的控制以及管理。而且实现网络化监管的同时要告知全民,最好使居民和企业能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向河道内堆砌垃圾。同时,对于河道的生态化建设中的网络化系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新,以防患于未然。

2.7 建设生态化河道评价指标体系

为持续发挥河道功能,在现代河道的生态化建设中必须建立完整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对现代河道生态化建设进行管理。可以以生态河道的概念和特征为依据,按照水质指标、水量指标、河道稳定指标、河道水利功能指标、管理指标等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2.8 强化非工程措施

统筹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性措施,从源头上对河道治理现状进行改善。加强对全民的宣传教育,增强其防洪减灾的意识,提高其环保意识,建立防洪预警体系和防洪指挥决策系统,对防洪风险区域进行划分并做好灾后重建和洪水保险的建立。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实现灾后风险管理。

3 小结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河道建设也逐渐由粗放型的开发转向生态化的建设。现代河道的生态化建设就是通过运用环境学、地貌学、生态学、生物学和水文学等相关知识,有效平衡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实现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定然.浅谈芒市大河河道生态化建设与治理[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5(1):16-17.

[2] 朱兴杰,邹春.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生态护岸设计[J].中国水土保持,2013, (4):106-107.

[3] 杨振国.关于河道生态化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9(3):76-78.

上一篇:大跨度空间结构屋面板加载施工健康监测 下一篇: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