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校园论坛的建设与探讨

时间:2022-10-04 10:57:15

贺州学院校园论坛的建设与探讨

摘 要 信息时代下,通过网络平台交互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是很常见的。这既可以作为新媒体下信息的和获取渠道,也可以使得校园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时代校园论坛的建设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新媒体 校园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贺州学院成立至今将近十年,学生人数从建校开始的三千余人,发展到如今已超过万人。广西类似院校,部分已建立了学生论坛平台,我校类似平台仍是空缺,根据我校学生工作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的指导思想,并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学生论坛的建立已迫在眉睫,建立我校的学生论坛,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信息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即既可以让校方全方位的并比较直截了当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动态,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简便地向广大学生传递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正能量信息,对于完善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如今国内外很多高校都有了自己的BBS论坛系统,以使学生更为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笔者调查了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BBS,分别是中山大学逸仙时空BBS和华南理工大学木棉BBS。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逸仙时空BBS,它始创于1996年1月,经过10年不断改版完善,逸仙时空已经成为一个功能全面、有系统管理体系的论坛,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BBS之一,也是其它高校BBS建设借鉴的范本。华南理工大学木棉BBS是广东高校中继逸仙时空BBS之后建立起来的第二个BBS,曾经是全国高校第二大的BBS,也是目前广东高校中三大最具影响力的高校BBS之一。

2论坛的功能需求

校园论坛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多年在贺州学院的学生工作经验和调研,现为论坛初步设立以下功能模块。

模块1:今日校园。今日校园模块内容包括每一天实时发生的校园活动事件,由各二级学院的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组织负责消息。例如最近东区思政学院组织了毛笔字大赛,化生学院组织了无偿鲜血活动,摄影协会的摄影大赛,经管学院的经济经营实战等。

每年贺州学院大大小小的活动不下上千次,有文艺晚会形式(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各种比赛竞赛(挑战者杯,评选最佳宿舍,毛笔字比赛,ITAT技能比赛等),各二级学院组织的百家讲坛,自发组织的班级春游、烧烤,以及学生党支部组织各种三下乡活动等。通过校园论坛的形式,更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与交流,今日校园可以方便同学们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校园动态。

模块2:校园活动专区。活动专区模块是今日校园的一个分支,因为在今日校园模块可能也有一些非官方的活动帖,或者一些校园八卦。为了更好地宣传学生会,学社联的有组织有规范的活动,特别增加了校园活动专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同学们在这个模块可以了解最近半个月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积极进行参与。

模块3:就业招生。主要包括了官方就业信息的公布,将更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招生部分可以对各二级学院有效的进行宣传,推进招生工作的进行。在就业部分还包括了兼职信息的公布,为在校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提供有效的运营平台。该模块由就业招生办进行官方的维护和管理。

模块4:交朋识友。主要包括了一些班级联谊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的交友信息的公布。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仅仅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往往今后人生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都是来自大学的人际圈。该模块可以让同学们自由的交友,一些交友信息,有助于同学们人际关系的建立。

模块5:休闲专区。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让同学分享各自的生活娱乐信息,例如旅游,美食,电影,音乐等等年轻人比较喜欢的项目,扩宽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更懂得生活的立体性,更懂得享受生活的多样性。

模块6:跳蚤市场。该模块方便同学们一些二手商品的转让信息,特别是大四一些同学的一些物品,规范化学校的管理。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论坛系统运营的主要目的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利用互联网的模式促进校园文明建设的发展。以上6个模块当中,前三个模块是校园论坛的核心部分,而后三个模块则是同学们同样非常关注的校园精神文明生活部分。

可见高校学生论坛的建设,做到了校园精神文明生活的与时俱进,保证了学校以及社会在信息时代下的同步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贺州学院2014年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11838007。

参考文献

[1] 黄景华.浅谈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设计[J].电脑与电信,2011(1):70-71.

[2] 史寿乐,余鸣,周国正等.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4):937-938.

[3] 周青.基于的校园论坛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03).

[4] 何阳.基于“北邮人论坛”的北京邮电大学校园网络舆情分析报告[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上一篇:浅析羽毛球杀球技术难点及要点分析 下一篇:高师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