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佳,随我北京去唱歌!

时间:2022-10-04 10:04:48

在尤里位于团结湖附近的爱丁堡大厦办公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柜里莫斯科最近出版的几百万字的精装《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和墙壁上夫人卡佳弹奏中国古琴的照片。笑容可掬的他,总是用流利的汉语告诉朋友:“我是一个运气好的人。”

的确,这套宏文巨著中有他撰述的心血,卡佳抚琴的神态,诠释着他深深领会的汉语中“琴瑟和谐”的意境。

莫非机缘真的眷顾着他?

情动之缘

那是1972年秋天,在莫斯科大学就读汉语专业的他,被汉字的难写、四声的难辨折腾得快崩溃了。在连续两年粮食减产的大背景下,他还要和同学到郊区去挖土豆。颓唐和无奈像身边凄凄细雨笼罩着他。

疲惫的劳作间隙,他受邀到同学家里作客。恰巧,同学的母亲是位华人,在莫斯科的“北京饭店”工作。餐桌上美味的蘑菇炒饭、精巧的家常菜肴,尤其是那种围在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的氛围,仿佛唤醒了他的某种感觉。

入夜,尤里难眠。他想起了业界前辈阿列克谢耶夫翻译的《聊斋志异》,在那个遥远的国度,精怪都充满人情。他甚至想起了年初尼克松在北京机场主动伸出的右手,要推开那扇神秘而诱人的门。他相信,尽管中苏边界正陈兵百万,但不会永远这样。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要学好汉语!

尤里变了,他更加刻苦、奋发。同学用汉语形容他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不知疲倦地积累着汉语词汇。他强迫自己爱上这吃力费劲的专业。

积极的心态和焕发的热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又是恰巧,在朋友处偶然见到卡佳。几乎是一见钟情,没有任何花前月下的缠绵,几经接触,一句“嫁给我吧”,便把爱情拿下。

之后,卡佳在高尔基城进修音乐。奇寒的日子里,一觉醒来,头发都会冻在枕头上。尤里每周往返600多公里,肩扛手提,顶风冒雪给她送去食物和用品,卡佳深深理解了尤里的执着。她相信尤里是个值得紧紧相随的人,要伴随着他的努力,伴随着他的信念,伴随着他的脚步……

一边是对汉语的爱,一边是与卡佳的爱。两种不同的爱,日后居然会形成一种共同的情,这需要尤里撞上怎样的好运?遇上怎样神奇的机缘?

立业之缘

80年代初,尤里毕业后作为塔斯社记者来到北京。他也真的交上了好运,适逢我国改革开放起步,共和国敞开了大门,敞开了胸怀。他常常徜徉在天安门广场,环步在紫禁城周围,也曾望卢沟桥明月,拍居庸关城堞……他感悟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厚重。

一年后,尤里调回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工作,他参与编辑了《红楼梦》《唐宋诗选》等多部中国古典著作和郭沫若、老舍等人的现代文学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正意识到了那厚重的是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任凭多大的浩劫都不可中断的中华文明。

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他觉得是有意义的。尤其在翻译宋代诗词时,尤里的感触更为深刻,“用俄文来表达1000多年前中国诗人的思想、意境和语感,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修炼。”

挑战中,他胜利了,修炼中,他“得道”了。日后,当他又回到北京,在长安剧院有滋有味地欣赏京剧时,他知道那是一个飞跃。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白蛇传》曼妙的舞姿、精彩的唱腔、传奇的情节,让他如醉如痴。剧院内,他会紧盯着台口两侧打出的字幕沉思;剧院外,他会笑谈自己常去的雅宝路茶叶店有梅葆玖的足迹。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京剧迷。

一套由文化部出版、中俄文对照并配有光盘的《京剧启蒙》发行了,包括《读京剧》《看京剧》《听京剧》三大部分,这是他历时数百天的倾心之作,也展示出他的汉学水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尤里谦虚地说,“我能把作为中国文化奇葩的京剧,系统全面地介绍到俄国,是我的荣幸。”

不经意踏入的传播汉学文化之路,让他乐趣无穷,踌躇满志。

携手之缘

这是一段尤里高产的日子,也是他沉醉的日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卡佳接到北京。头天下飞机,次日便双双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天安门观礼。看着眼前令人振奋的检阅,五彩缤纷的游行,卡佳握住尤里的手。“留在北京吧。”尤里轻轻地说。没有听到回答,只是手被握得更紧。其实,这些年来,卡佳在俄国已经是一名成就斐然的指挥家了。她指挥的合唱团多次到欧洲各国巡演,屡屡获得国内外音乐大赛的一等奖。“这里也会响起你的歌声!”望着尤里的目光,卡佳读懂了。

几年之后,当尤里和卡佳创办的“手递手合唱团”亮相在纪念首都医护人员抗击非典一周年专场演出会时,就开始放射出浓郁的人文色彩。它体现在日常排练曲目的选择上,既兼顾了俄罗斯和中国的不同民族风情,又兼顾了历史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作品。它体现在演出的场所上,既有国内外神圣的音乐殿堂,又有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

8年来,卡佳已经数不清她带领合唱团从北京到国外参加过多少次活动,得到过多少奖项。但是她清晰地记得,在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的演出后,她指挥在座垂暮的听众与合唱团一起唱起《喀秋莎》,熟悉的歌声唤起了那个时代过来的老人久久尘封的情感,他们拥抱着团员泪如泉涌。一位年过古稀的患者说:“今天,我如愿以偿,我可以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了。”她还记得,在北京昌平“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的智障儿童看了手递手合唱团的演出后,以天使般的纯真给她表演了自己的节目,并请这位俄罗斯文化中心的艺术总监也做他们艺术团的总监……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拉左夫曾写信给卡佳,说她的合唱团“用歌声传播着对俄罗斯人民和对中国人民的关爱”。

卡佳说:“尤里是我们合唱团的幕后英雄。”

这话是真的,多少年来,合唱团的活动,尤里都如影相随,提供着切切实实的指点和帮助。

尤里乐此不疲。恩爱的夫妻能在事业上携手并肩岂不是加倍的幸福?

同路之缘

那还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尤里给组委会用英文写了一篇“我与中国”的文章,参加了在华外国人火炬手的选拔。他表示:能做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是他强烈的愿望。卡佳带头支持。但是,在投票选举结束前的两小时,他对自己票数的激增反倒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有不正常的选票出现?深夜,他告诉卡佳自己的担忧:“我当然想赢得这个机会,但是我不能在违规中当选。我决定给《中国日报》写信扣除那些急剧增长的票数,要不干脆从候选人中退出。”沉默中,卡佳赞许地点头。最终,组委会应尤里的请求重新统计了他的票数,并确认他以6751票当选。尤里没有想到的是,卡佳准备了一个大大的火炬形蛋糕,并邀请了众多的朋友祝贺他。

卡佳的火炬蛋糕,固然是取意于北京奥运火炬,但内心何尝不是对尤里光明磊落的嘉许?何尝不是对尤里引领她踏上在北京成功放歌之路的感谢?

今年中秋节之际,卡佳带领着合唱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歌声与微笑》专题音乐节目。团员们近乎完美的演唱,现场热情洋溢的互动,卡佳在“歌声”中已经满脸“微笑”,而尤里与她一起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刻,两个人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是的,回首这些年,对卡佳来说,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对尤里来说是一条拓宽的路――在交流中俄文化方面又多了一条途径;对于他们俩来说,这一段是幸福之路――从安居时共同到高碑店一起淘老北京的家具,到闲暇时在日坛公园与老北京人一起聊天儿,从出书到歌唱,欣喜似乎无处不在。

尤里说北京是一座题字的城,“仅那么多招贴牌匾的题字,就让你领略不尽深厚的文化底蕴。”卡佳说北京是一座音乐的城,“幽默风趣的京腔京调都像音乐一样优美。”

这一路有领略不尽的风景,有唱不完的歌。

日前,头发已经由淡黄变成白色的尤里对笔者说:“介绍中国的文章还不断在写,但真是越写越慎重,学然后知不足呀!”

而卡佳的演出曲目上屡屡出现的是《青春舞曲》。

尤里知道,她在放歌:

愿人生风华常在;

事业前程似锦;

北京生机无限!

――一切都在青春般的路上。

上一篇:“潘小呆”的美国高中学习初体验 下一篇:让每个孩子有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