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理解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2022-10-04 09:36:07

摘要:在探讨语言理解的过程中,往往是从句子理解入手的。理解句子时要先对句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清楚句子所采用的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并充分考虑到句子理解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关键词:句子理解 句法策略 语义策略

1 句子理解的含义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言语活动是一个序列,思想的陈述不是由个别的词所能完成的。人们掌握的词是有限的,然而以有限的词是可以组成无限的句子。要顺利地进行言语活动,就得要学会对句子的理解。按照语言学的概念,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高名凯、石安石,1985)。在阅读心理学中所要研究的不是一句话是不是符合语法规则,而是研究人在言语活动中是怎样理解一个句子的。句子的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句子所传达的信息,并建构起一种解释。

句子理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水平,即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它不但要求对组成句子的词语进行加工来获取词语的准确意义,而且还要求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也就是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句法分析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句子意义也会不同。也即是讲,人们是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句子的。

简言之,句子理解就是从书面文字中来建构意义,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2 句子理解的策略

Bever,T.G.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首先使用“理解策略”来解释人的理解过程。明(1985)认为句子理解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某些尚未掌握的新句子时经常使用的一些“规则”。那么,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怎样的策略呢?张必隐(1992)认为要建构句子的意义,可以采用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

2.1 句法策略

句法策略在语言理解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语言的一种重要策略。我们借助句法策略,可以更适当地理解语言中的词汇,有助于发现词与词之间的某些句法逻辑关系。张必隐(1992)认为,所谓句法策略就是把句子切分为构成成分,并且决定这些构成成分是怎样相互联系起来的,从而建立起句子底层结构的命题。上世纪八十年代,贾斯特和卡彭特提出五种句法分析的策略:第一,词序策略是根据词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了解词的句法作用,从而把句子分为构成成分,并决定这些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第二,词类策略指的是根据词类(词的语法分类)来了解它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第三,虚词策略是运用虚词去指明一个构成成分的句法或语义的功能;第四,词缀策略就是以一个词的词缀作为线索,来了解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第五,词义策略是根据一个词的意义来了解它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每一种句法策略虽然都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句子,但是,我们通常是同时运用几种策略来为句子理解提供信息,以便能准确地理解句子。

2.2 语义策略

人们在理解语言过程中,往往也运用一些语义策略,以达到对句子的理解。有研究者认为语义策略是指只根据词的意义而不顾句子的结构来确定名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克拉克等人(1977)认为,理解句子时运用语义策略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包括真实性原则和合作原则。他们提出的五种语义策略为:第一,单独使用实词,把句子解析为构成成分并且建构句子下面的命题。在理解句子时,实词和虚词之间,理解者倾向于实词,并能从实词中获取意义;第二,寻找在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前置词和名词之下的命题的语义所要求的构成成分。在理解句子过程中,找出这些词,并决定它们在命题中的功能,将它们的语义搜索缩小到命题所缺少的成分上去;第三,把句子和语境联系起来。句子一般出现在语境当中,要理解句子,我们就必须将句子与语境联系起来。否则,没有语境做一般背景信息,我们是很难正确理解句子的;第四,如果在句子中有两个子句,那么它们分别描述两个相继发生的事件;第五,在句子中,一般说来,已经知道的信息在前,新的信息在后。除非在这个句子中有另外的标志,已经知道的信息是一种背景,只有依靠这种背景,才能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

2.3 句法策略与语义策略的关系

句子理解的策略是句子理解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使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焦点。在传统的实验范式和ERP研究范式下,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形成了很多值得争议的理论。模块论又称句法优先论,认为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早期彼此独立,句法加工先于语义加工,且不受语义加工影响,但语义加工受句法加工影响,语义信息只在后期对句法加工的结果进行证实或者修改;交互论则认为不存在句法优先,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同时发生并相互影响。Friederici对传统的句法优先论和交互论进行了修改,在整合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模型。三阶段模型提高了语义信息在句子加工中的地位,认为不仅句法加工可以影响语义加工,语义加工同样也能够影响句法加工,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并且都能够对句子的整合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该模型认为,在句子理解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基于词汇类别信息的句法建构,这一过程独立于语义加工。Osterhout认为在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加工束和语义加工束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tippingpoint),哪种加工束的力量比较大,该加工过程就能支配句子的理解过程。鉴于这些具有争议的解释,到底哪种更能揭示句法策略和语法策略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去验证或者提出新的更科学的解释。

3 句子理解的影响因素

3.1 句子的类型

平常所遇到的句子类型,主要有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研究发现,句子的类型会对句子的理解造成影响。为了研究汉语不同类型句子的理解过程,陈永明等人(1990)使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句子,如“星号在加号的上面”,然后呈现一张包含了“*”和“+”的图片,要求被试判断这张图片是否正确描述了句子的内容。结果表明,汉语句子的验证时间模式和英语材料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验证句子的时间依次是,真肯定句

3.2 词序

词在句子里是有先后顺序的。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会使整个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汉语的词序一般是固定的,在通常情况下,其规律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定语、状语在其所修饰的词语之前;补语在其所补充的词语之后。这种比较固定的词序为句子的理解提供了线索。例如,“我是好孩子”,主语、谓语和宾语的顺序很明显,我们很容易就能根据词序来理解句子的意义。另外,为了突出强调句中的某一成分,汉语的正常词序可能会发生临时改变。例如,“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多迷人啊!上海的夜景。”在这些场合,词序虽颠倒了,但我们可运用特定的句法手段来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汉语里词序是说汉语的人约定俗成的,它既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又反映了一定的语言习惯。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也就变了。例如,“小羊上山吃草”,字数不变,将词序变一下就变为,“小羊吃山上草”或“小山上羊吃草”等,这些变化就会造成对句子理解的不同。

3.3 语境

语境作为一种背景信息,可以给理解者提供帮助,使得理解者能迅速、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波拉克等人(1963)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语境的作用。让被试等候在实验室内,并用录音机录下他们之间的谈话。随后,将谈话中的个别单词播放给他们听。结果发现,被试只能确认其中的一半内容。这说明脱离了具体语境,即使是自己说过的话,也难以理解。相反,如果有适当的语境,人们就可以通过语境提供的线索,组织当前的信息,达到对句子的理解。

3.4 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在句子理解中,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在理解句子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小李看到小王非常高兴”,它既可以切分成“小李看到小王,非常高兴”又可以切分为“小李看到,小王非常高兴”。由于切分的地方不同,句子的理解就不同。语义分析同样也很重要,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此举例说明。例如,“小明玩游戏”,在这个句子里,我们不难理解“小明”、“玩”、和“游戏”,这几个词的含义。即使将它们打乱了,我们也不会理解为“游戏玩小明”或“玩游戏小明”。由此可见,在这个过程中,语义分析就对句子理解产生了影响。

4 结语

通过对句子理解的认识与探讨,让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句子理解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言语活动中,人们必须运用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采取各种策略,并充分考虑到影响句子理解的各种因素,才能达到对句子的准确理解。

参考文献:

[1][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修订版(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明.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J].心理科学.1985(3).

[5]Just,M.A.,&Carpenter,P.A.(1987).ThePsychologyofreadingandlanguagecomprehension.AllynandBacon,Inc.

[6]FriedericiAD,kotzSA.Thebrainbasisofsyntacticprocesses:functionalimagingandlesionstudies.NeuroImage,2003,20:S8~S17.

[7][8]徐晓东、刘昌.句子理解的关键―对句法和语义关系的再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532~540.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中两种特殊偏好的收入变化对需求影... 下一篇:An Overview of Existenti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