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药源性疾病因素的分析

时间:2022-10-04 08:55:22

诱发药源性疾病因素的分析

【摘要】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但是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它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残疾,甚至死亡。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诱发而出现的人体某个或几个组织器官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是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症状。

【关键词】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

中国分类号:R595.3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59-01

药源性疾病是指药物诱发而生的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它是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称其为药物诱发性疾病(Drug-induced Discases)。它的发生与发展与近几十年化学药物种类日益增多,用量不断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在我国建国初期,固定性药疹极为罕见,随着磺胺类药物的大量应用,至70年代此型药疹已成常见多发病;过敏性休克在50年代也不多见,自青霉素等抗生素普遍应用后已属临床常见危象之一。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引起的中毒性耳聋,则更为严重,由于是选择性地损害内耳的位听神经(耳蜗与前庭),致使患者变为终身残废。

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很多,既有病人本身的特异体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也有药物方面的质量问题。但从许多统计资料看,主要原因还是不合理用药;滥用错用药物或不按医嘱自服乱用药物都极易引起药源性疾病。目前全球各类药品已达数万多种,我国若把中西药品加在一起,包括原料、制剂及成药,亦在万种以上,此外,尚有含药饮料与食品,药酒与含药日用品,品种繁多,数量浩大,琳琅满目。如此众多药品流通于市场,供应于临床,必须做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否则,轻者徒增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重者危害健康与生命。

现就药物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分析如下。

1患者的因素

1、年龄因素 老年人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肝、肾功能降低导致代谢清除率降低,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如降低25%,即可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使血浆游离药物增多。再加上老年人用药品种多,用药的时间长,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例如,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因肝功能减退和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诱发头痛、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婴幼儿肝、肾功能较差,药物代谢酶活性不足,肾的滤过及分泌功能较低,影响药物的代谢消除,加以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低,其血浆游离药物浓度较高,容易发生的药源性疾病。例如,新生儿灰婴综合症是由于新生儿肝酶发育不全,肾排泄功能较弱,氯霉素在体内蓄积所致。

2、性别因素 女性的生理因素与男性不同,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对泻药和刺激性强的药物敏感,有引起月经过多、流产或早产的危险。药物的吸收、代谢受月经的影响,常规剂量的避孕药和地西泮,在月经期服用则药理效应更强。

3、遗传因素 药源性疾病在个体间的显著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人类基因研究进展迅速,由于人类个体间基因存在变异,所以药源性疾病的个体差异可以从遗传学得到解释。

4、基础疾病因素 疾病既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效学也能影响药物的药动学。慢性肝病、肾病患者,由于药物代谢和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延长,容易出现药源性疾病。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可使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引起药源性疾病。例如,肝硬化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与药品的药理作用无关。过敏体质患者使用常规剂量或极小量的药品,就能出现剧烈的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可以是单一系统反应,也可以是多系统损害,表现为过敏反应症候群。

6、不良生活方式 如饮酒可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转化,使其疗效降低。少量饮酒可致消化道血管扩张增加药物的吸收,而导致不良反应。

2药物因素

1、与药理作用本身有关的因素(1)药品的副作用如麻黄碱用于治疗哮喘时,引起兴奋作用。阿托品治疗胃痛时引起口干、散瞳、便秘等副作用。(2)药物本身作用如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抗高血压药引起的低血压。(3)药品的毒性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致第Ⅷ对颅神经损伤,使听力减退或造成永久性耳聋。(4)药品继发反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改变肠道的菌群关系。(5)药品的后遗效应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一时不能恢复,停药后遇应激情况,仍然需要继续使用。(6)药品的致癌作用 一般药物作用潜伏期长,往往有数年至数十年,且各药品的剂量及使用时间有关。还有药品的致畸作用、药品的致突变作用等。

2、药物相互作用因素(1)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能上的注射剂混合时,可发生某些物理或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值得关注的是,有时沉淀不明显,导致严重ADR发生。溶解度小的药物在生产注射液时需使用增溶剂,如氢化可的松可析出不易察觉的沉淀,引起不良反应。(2)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能引起药源性疾病。

3药物制剂因素

其中包括药品的赋形剂、溶剂、稳定剂工染色剂因素;药物、分解产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污染物、异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

4药物性损害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静点速度过快,用药途径错误,配伍不当,重复用药,忽视注意事项和禁忌证等均可诱发药物性损害。如顺铂具有肾毒性,应用时患者需进行水化利尿,否则可引起急性肾衰竭。

总之,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化学药物的日益增多密切相关。据统计,近年来由于应用化学药物比较广泛,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已占到住院病人的3%~5%,有10%~20%的住院病人容易患药源性疾病,加上临床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多药治疗的情况愈来愈多,药源性疾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各类药物可能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争取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

上一篇: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8例疗... 下一篇: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