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10-04 08:10:21

宫腔镜下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我院实施的宫腔镜下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临床疗效并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结果 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50例(89.28%)患者粘膜下肌瘤一次性切除,6例(10.82%)大部分切除;无子宫穿孔、感染病例。手术时间为(29.5±9.7)min,术中出血量(42.5±8.9)ml。患者术后3~7 d内阴道有粉红色分泌物排出,随后症状改善。结论 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手术安全有效,手术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肌瘤;护理对策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目前的发病率大约在20%~40%,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子宫肌瘤可引起严重贫血、不孕,甚至恶变,危及生命[1-2]。子宫粘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临床上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宫腔镜逐步应用于妇科子宫肌瘤的治疗。与传统的开宫术相比,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负担降低;同时该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日后剖宫产率[3]。近年来,我院对部分患者实施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在治疗过程中制定了有效的护理对策,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共实施宫腔镜下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56例,平均年龄34.53±10.99岁。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联合纤维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56例患者中,48例(85.71%)为单发粘膜肌瘤,8例(14.29%)为2个以上粘膜肌瘤;瘤体直径1.0~4.0cm。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月经干净后3~5天行手术治疗。术前行常规化验检查。手术采用9 mm 的手术宫腔镜,膨宫液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膨宫压力设置70 --105mmHg,流速250 ml /min,电切功率在50W,电凝功率在25W。

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0.5%碘伏溶液常规消毒,放置导尿管,从阴道、子宫颈管颈管入宫腔,宫颈扩张至Hegar 8~10号,置入电切镜,注入膨宫液(5% 葡萄糖液,≤1000 ml),电切除粘膜下肌瘤[3]。

1.3 护理配合

1.3.1 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肌瘤无脱出者,术前晚宫颈插管或术前2天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天两次共4次,术前24小时q8h放置米索前列醇以扩张软化宫颈。术前常规阴道抹洗。术前当天,患者清洁灌肠一次,严禁进食。

1.3.2 病房准备

手术当日,紫外线消毒病房1 h,病房内摆放物品均用消毒液消毒;同时,患者术后,身体虚弱,病房有助于患者休息,如:光线不宜太强,最好放一层纱的窗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

1.3.3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于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对手术环境的陌生以及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在术前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甚至绝望的负面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有效并有针对性的解释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子宫肌瘤是可以治愈的,并使其明白宫腔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并消除影响手术的负面心理,最大限度的改善手术治疗效果[4]。

1.3.4 术中的护理配合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连接好器械导线,防止扭曲;及时更换膨宫液,保持膨宫液的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在此过程中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例如: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恶心、呕吐、胸闷等症,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5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3.5.1 术后的日常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应注意休息,切忌剧烈运动,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患者清醒后如未有不适,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患者刚刚手术,食物中应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术后鼓励病人自行排尿。

1.3.5.2出血的护理

宫腔镜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出血量、色及性状,遵医嘱静滴缩宫素,预防出血过多。

1.3.5.3 预防感染

患者术后每日擦洗会阴2~3次,保持会清洁卫生;对于部分患者可是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1.3.6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休息一月,在此期间: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术后半年内定期复查。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在护理配合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50例(89.28%)患者粘膜下肌瘤一次性切除,6例(10.82%)大部分切除;无子宫穿孔、感染病例。手术时间为(29.5±9.7)min,术中出血量(42.5±8.9)ml。患者术后3~7 d内阴道有粉红色分泌物排出,随后症状改善。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对于粘膜下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的治疗,传统的方式是子宫切除术,该术式最大的不足是可以导致患者器官和生育能力的丧失,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是巨大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宫腔镜电切手术逐步应用于粘膜下子宫肌瘤出血的治疗,该术式凭借其优势,逐步获得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尤其是对症状性肌瘤而希望保留子宫和生育的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5]。

宫腔镜下治疗粘膜下肌瘤的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需医护密切配合,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子宫穿孔是宫腔镜手术中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由于切除范围或深度不当,在手术过程中,严格以B超提示的深度、范围进行切除,避免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是宫腔镜手术中致命的并发症[6],主要由于膨宫管进管中有气泡或因膨宫液用完未及时更换而致使气体进入宫腔,再经破裂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术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膨宫管内有无气泡并及时更换膨宫液可有效避免空气栓塞。在宫腔镜下手术室,医护人员还应严格掌握医疗器械的运行参数,避免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本组56例宫腔镜下手术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宫腔镜下手术操作规范及对各种并发症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采取了必要的严密的监护措施,因此,56例患者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斌. 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的护理配合[J].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7, 26(3): 182-183.

2. 张月英.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78例护理体会[J]. 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7): 119-121.

3. 夏恩兰. 宫腔镜学及图谱[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59-317.

4. 吕洁玉, .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72例临床分析[J]. 山西医学杂志, 2011, 40(2): 258-259.

5. 农文政,甘精华.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37例疗效分析[J]. 微创医学, 2011, 6(1): 50-51.

6. 张中桂.宫腔镜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146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09, 15(3): 80-81.

上一篇: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下一篇:康复期精神病人失眠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