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的“山寨”旅游营销

时间:2022-10-04 08:10:03

凶猛的“山寨”旅游营销

一句广东地区的俗语,经过网络的传播成为2008年的流行语言之一:山寨。下面请看山寨释义:

1、亦作“山砦”;泛指山村。

2、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

3、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

4、指有嫌疑仿冒或伪造第三方商品的生产厂家。

“山寨”这个词,在即将过去的2008被网络热炒了之后,已经融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山寨,指的是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务实的看,我们提出“山寨旅游营销”理念――在目前经济逐渐下滑的大趋势下,对中小旅游企业是不错的借鉴。

我们先来看一个旅游景区的案例:杭州双溪景区的村民仿照奥运鸟巢的造型,用了800根竹子,10多个人经过15天的手工编制,以20比1的比例制作出“竹鸟巢”,并将它作为当地乡村运动会的会场,开展沙滩排球、弓箭狩猎、滚铁圈等项目。

相对于北京的“正版”鸟巢,这些材料和规模不一的乡村版“鸟巢”也体现了人民的创意和技术,而且还有很多优点:“建筑成本低,还没有污染。”

山寨鸟巢还没有平息之时――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百度、山寨红楼梦……有关山寨的品类概念,在2008年风起云涌,十分热闹。笔者所在机构在河南郑州为大众生态园展开了中原首届山寨春晚的策划活动,亲身尝试过后,发现山寨春晚优势有二:1、眼球经济(主流媒体纷纷报道);2、节省费用(大众生态园去年在庙会期间的节目制作费用接近30万,由于山寨春晚的介入――将此项费用基本节省了下来。)

据此,分析山寨文化并非提倡恶搞与假冒,而是学习来自民间百姓的营销智慧。一句话――旅游策划营销的“大智慧”在民间,谁离市场近,谁和游客亲,谁就更能掌握旅游策划的真谛。

数年前,一个叫孙炯的年轻人根据1930年代的小说和电影《消失的地平线》为西方人提供了关于“香格里拉”的想象而把中甸县策划为香格里拉县。当你随便问起一个人,哪怕是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喜欢自己的家乡被叫做“中甸”还是“香格里拉”?都会说:“香格里拉。叫中甸,我们没钱赚。”老百姓朴素的语言对旅游策划和创意的力量概括的多么准确啊!说句大实话――山寨旅游策划师最牛!比所谓十大策划人、十大营销人都牛!

提起“山寨”、“盗版”,一些所谓正派人士很是不齿,但笔者不是要旅游企业学其形式,而是学习其中的精髓!要的不是那些给违法的行为,而是这种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寻求旅游企业盈利的敏感度。

而对旅游企业家来讲,则更多的是要具备对市场的把握程度。通过分析企业自身在目前市场上面的情况,将现有企业进行简单的区分,找出与企业自身在经营模式、景区资源、营销渠道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模板企业,并不断跟踪发觉其成功的要诀,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盗版”!

比如说宣传策略的“山寨版”,就需要及时关注模板企业对旅游品牌的宣传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然后也及时投入跟进。当然,在媒体的版面、展会的位置选择上,越是距离模板企业近,越能产生较大的效果,这一点很重要――最起码成为地域性二线品牌中的佼佼者,而无须有淘汰、下课之虞。

相对于大多数企业所不耻的盗版而言,仿造则更容易让人接受。无论是二战后的日本电子工业发展模式,还是韩国三星电子、大宇汽车等的崛起,都是从仿造做起,并逐步走上全球巨头之路的。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旅游品牌不能老是横向比较,要敢于和国航、麦当劳、迪斯尼乐园比服务,比品质――因为游客会拿一流服务和你比,而不是拿你的竞争对手比。

笔者认为一个全国性品牌扩张成功的同时,往往会带动整个市场的消费趋势。聪明的地方品牌不需要创新,不需要另辟蹊径,只需要及时跟风,第一速度搭上车,照样能够火一把。盗版就是个极端典型的例子。

过去曾有一个中小景区营销老是不得法,找到我们,我们建议它干脆采取跟随策略,不需要搞创新策划,只需要模仿跟随。旅游市场流行什么项目,你就跟随什么项目,峡谷火,咱就立马上个xx峡谷(改个名字);别人上个漂流,咱就来个景区短漂流(是个意思就行)。现在它已经成长为一家很象样的中型景区,准备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了。

搭车的要诀是模仿要象,速度要快,价格要低。其实说白了,就是山寨要凶猛――都落草了,还忸怩个啥?

上一篇:牛年旅游之六大猜想 下一篇:难以复制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