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秘诀

时间:2022-10-04 07:41:06

谈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秘诀

【摘 要】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写好作文,平时就应当引导学生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唯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畏难作文的心理,促进学生作文自由表达,构建自己的精神大厦,实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

【关键词】课程标准 自由表达 平常话 日常事 正常情

60年前,叶圣陶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就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今学生怕写作文、内容假大空的局面并 未得到彻底改观。究其原因固然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编写教材的人没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未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致。

以人教版为例,作文训练以往依附于阅读单元,单独编排,有知识短文作导引,较为系统;而今则是把其放在“综合性学习”之中,以某一主题或话题为中心,融听说读写于一体,目的是在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尽管它淡化了文体及字数的限制,增大了学生自由作文的空间,但因其主题或话题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缺乏真切的体验无话可写,只能东拼西凑一些查找的资料,或是抄一些教辅资料上的所谓“范文”来应付,其效果可想而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每次作文引导学生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这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秘诀

平常话是指人在生活中口头常说的话,它简练自然,几乎没有语病,作文时可信手拈来,不需搜肠刮肚;再者,平常话切合生活实际,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生动活泼,稍加提炼,即可成为流畅表意的文字。提倡用平常话写,就是激发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好习惯,以落实课程标准“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作文要求,实现自由表达的目的。

日常事是指人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家常里短,穿衣戴帽,东买西卖,南来北往,走亲访友,耳闻目睹……举凡自己亲身感受体验的事,不论大小轻重,只要自己感兴趣,都可以率性而为,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日常事虽说大都是小事琐事,但它却是生活中的真实材料。提倡写日常事,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正常情,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因外界事物所引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之情。只有圣人才有可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中的芸芸众生难免会遇到高兴的事手舞足蹈,悲伤的事捶胸顿足,后悔的事长吁短叹,幸运的事暗自发笑,倒霉的事愁眉不展……情随境生,由感而发,常人共有,概莫能外。从本质上说,人的情感只有浓淡深浅亲疏远近之分,而无高尚卑下伟大渺小之别。只要有情,都可以抒发,该大胆表白时就宜直抒胸臆,应小心暗示时不妨委婉含蓄。只要是真情,就值得抒发。只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了真情,才真正算得上是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至情才能写出至文,只有写出至文,才能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为何要引导学生作文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呢?原因有三:

其一,这样做可以消除学生畏难作文的心理。长久以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提出学生写作时做到“中心思想深刻,结构完整严谨,语言准确生动”之类的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敢下笔。相较而言,现在提倡用平常话写日常事就容易多了。因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有很多,随手可以找到要写的材料;再说用平常话写谁都能做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一旦打消了畏难的情绪,就会慢慢喜欢作文,畅所欲言,长此以往,还何愁作文无话可说?

其二,可以实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下笔就怎么写,做一个诚实的人。叶圣陶先生在《写文章跟说话》一文中明确指出“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儿”,“用笔说又老实又明确的话”好,而“花言巧语,言不由衷,认是为非,含含糊糊,不明不白,颠三倒四,噜里噜苏”都不好。当代有影响的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则强调“作文是教人求真立诚的学问”,“求真”是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只有做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由此可见,要真正做到“文如其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心无旁骛,说写一致。

其三,可以建构自我的精神大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客观学习环境相适应,而主动的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学生就可以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大夏。

因为,每个人的家庭出身先天禀赋是有差异的,生活条件所处环境是不同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更是各个不一的,每天的生活遭遇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只要平时训练学生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学生就可避免过去众口一词、万人同腔的假大空局面,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韩军曾大声疾呼,当今的语文教育要回归人文之本,教师要让学生说“人的话”――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性”之话,不要教唆孩子说“神的话”――假话、大话、套话,也不放任学生说“鬼的话”――自私、冷漠、仇恨的话。“神的话”,是泯灭人性,培养虚伪的神性,实为奴性;“鬼的话”,是动物的“非人”的本能占据了道德心界与心理视域。总之,说话、写作,既不拔高,做“虚伪之神”,也不降低,做“非人之鬼”,不“装神”,不“做鬼”,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他的这一见解,无疑切中了语文教育的时弊,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倘若我们真正能做到让每个学生作文都说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那么,学生的精神大厦就会建造得姿态万千、五光十色、各呈异彩。

教师应当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呢?

首先,要想法设法解放学生。陶行知先生早在1944年就提出要“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他的这一高论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只有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敢想、善想;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敢干、善干;解放学生的眼睛,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放眼世界;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敢说、善说,勇于发问;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做自己有兴趣愿意做的事;学生的生活才能够丰富多彩,写作的源泉才会奔流不止,永不干涸。

其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着眼于平时学生作文是否在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凡是一贯坚持做的,应多表扬、多肯定、多交流、多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自豪和快乐,从而激发起不断进取的内驱力,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比如笔者曾带领学生到“警卫团”(现驻扎在宿州城南)参观,一个长得英俊威武的排长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回来之后,有个女学生久久不能忘怀,便写下了《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一文,借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笔者在评讲作文时指出,其主旨鲜明,语言简洁,口语化很浓,写出了青春期因偶遇而产生的朦胧感情,尽管心里有憧憬,有痛苦,有依恋,有思念,好在其迷途知返,清醒的认识它该何去何从,最终选取了放弃,能用理智去驾驭情感。这种单一的相思之情就如自开自落自清香的含羞草,又似静夜悄然绽放的玉兰花,给人以幽雅秀美之感。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学生能用平常话大胆写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表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在情感,确实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我特意夸赞此文,并推荐给“皖北晨刊”发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平常话,写日常事、抒正常情,是激发学生平时写好作文的秘诀。这不仅是个教学策略,更是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上一篇:让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拐杖 下一篇:充分的积累是提高作文写作速度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