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后如何促排石

时间:2022-10-04 07:26:51

自震波碎石疗法问世以后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全世界约已治愈200万名结石病人,我国也有6万名以上病人免除疾病之折磨。所谓震波碎石就是将肾、输尿管结石粉碎,使结石颗粒和碎片能自然排出。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的结石都能早期排出和排净,但仍有部分病人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结石迟迟不能排出。因此震波碎石后采用正确的方法促使排石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知道,肾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正常人24小时的尿量为1-1.5升,尿液的输送与排出由一套管道系统来完成,即依靠滤过压和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使尿液引入膀胱,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很显然,尿路结石的排出与尿液的冲洗作用密切相关,当然亦与结石的大小、形态、部位等有关系。一般来说,若结石直径小于8毫米,形态规则,表面光滑,与肾盂、肾盏或输尿管黏膜无粘连,那么在尿液的冲洗和结石本身重力的作用下,多能使结石自然排出。对那些不能顺利排石的病人,则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综合排石震波碎石后排石的前提是粉碎的结石颗粒要足够小,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自然排出的机会较多,2~3毫米的颗粒更适宜。所以,病人首先应慎重选择碎石中心。性能良好的碎石机必须具有较高的能量、精确的定位和高分辨的监视系统,同时由技术熟练的专门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医生操作,其次要采取综合的治疗办法促使排石:震波碎石后2-3天内给病人输液,每天输液量为2000毫升,输液完毕病人应起床活动,做体操、慢跑步等20-30分钟。但对直径大于20毫米的较大结石、复杂性结石,则病人不宜过早起床活动,以免结石颗粒分批进入输尿管,引起阻塞。如果碎石术后3天内,病人无排石,应拍尿路x线平片,了解碎石效果,并采取相应对策。结石确被粉碎者,可以在静脉输液至1000毫升时,静脉推注速尿20毫克;或每天肌注口服解痉药,以扩张输尿管,促进输尿管蠕动,加速结石排出。若辅以中药“排石冲剂”等,效果会更好。当然,不要忘记多饮水,最好使24小时尿量达到2升。

引流经上述的综合处理,多数病人能顺利排石,但肾盏残余结石常从中作梗,隐居不出,影响治疗效果。肾盏有上、中、下盏之分,以肾下盏残余结石多见。对此,可采用引流攻之。具体方法是:左肾盏残余结石者取右侧卧位睡觉,反之则取左侧卧位,同时轻轻拍击病人的腰部。肾下盏结石者则宜采取的倒置,借结石重力排石:利用墙壁作“头手倒立”,或利用楼梯作倒置,每天进行3~4次,睡觉时抬高床脚。国外有人设计了一种能控制倒置的木床,让病人俯卧在活动木板床上,头低脚高位,重复进行多次,86%的病人能排净结石。

清除“石街”震波碎石后有的颗粒和碎片会淤积在输尿管,像一条碎石铺成的街,医学上称之为“石街”。此时会出现排石过程突然停止,腰部胀痛不适,或尿路感染等症状。这是由于结石粉碎后,碎石过多过快地进入输尿管,或碎石中较大的颗粒、碎片,无法通过输尿管的缘故。“石街”多见于输尿管下段,尤其是输尿管下段狭窄或入膀胱开口处。

一旦形成“石街”,首先要认真分析“石街”碎石颗粒的大小和排列,处于“石街”远端的哪颗碎石是“龙头”,它是清除“石街”的关键。对已形成“石街”的病人,既要稳定情绪,又要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人只要给予输液,鼓励饮水,使尿量增多;同时使用松弛输尿管的药物,并辅以输尿管体表局部热敷,推挤20回,每天3-4次,以及增加活动量。一般来说,“石街”会松动,于1-2个月内可以清除。少数“龙头”结石较大,嵌顿严重,以致“石街”淤积紧密者,往往难以用药物使其排出,需要重复震波碎石,或以内窥镜取石,或由医生用手指通过直肠、阴道按摩“龙头”结石,以令其排出;有的则要手术取石。

不过,对“石街”还是重在预防。对于直径大于20毫米的结石或鹿角结石,治疗前要了解输尿管的狭窄情况,充分估计“石街”形成的可能性,准备必要的器械如双猪尾式导管等,以便及时处理。治疗时忌用大能量十次睦“轰击”结石,而要小能量分饮分批“轰击”,以保证碎石颗粒足够小,能顺利自然排出。这类患者碎石后应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要过早起床活动,避免剧烈的运动,使结石缓缓地通过输尿管排出。

上一篇:从丘吉尔的五次中风谈起 下一篇:伴孩子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