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的概念建设班集体

时间:2022-10-04 06:40:15

用家的概念建设班集体

人们都说80后、90后的孩子们不懂得与别人分享,我认为,是“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家长淡化了对孩子进行与他人分享的教育,无形中使他们失去了很多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事实上,这些孩子在家中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在社会上缺少“兄弟姐妹”般的关怀,他们最渴望的就是“伙伴”。因此,我想到用家的概念建设我们的班集体,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拥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

在初一新生报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走进初一(1),我们是一家。”我与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初一(1)班这个家庭中,我们的家宽敞而明亮,我们的家快乐而温馨,我们的家会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更加兴旺。”

我向学生强调,在我们的集体,学生不单是坐在教室中学习的人,更重要的是“家”里的主人,是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家”而努力进取的人;班主任是这个家庭中平等的成员关系的主导,是慈母、大姐姐、大朋友。师生间、生生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大家彼此应互相尊重,民主办事。

“家”不仅给集体带来了荣誉,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有的学生看到桌椅不整齐了就随手摆正,有的学生看到窗帘脏了主动摘下来去洗,还有的学生从家中拿来花草美化我们的“家”。“家”中的环境好了,学校的卫生检查我们自然不用犯愁,获得了红旗使得班里人人都高兴,“家里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和做事的积极性随之增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班级常规工作的良性循环。

“家”中要有文化的氛围。我们班每天都坚持写班级日志,上面记录了我们这个“家”发生的重要的事,取得的各项成绩,出现的各种问题。“班级日志”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每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学习的原动力。

营造家的氛围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找好“当家人”。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班干部队伍,使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军。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帮助班干部树立他们在同学当中的威信,积极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对班干部及其工作当众表扬,私下批评。最终,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完成从“帮手”到“助手”再到“总管”的转变。

第二,管好“家中事”。班主任要有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抓住教育契机,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和个别学生的某些问题先进行分析,然后找准一个突破口给予其有力一击,再做适时的引导和教育。与学生的谈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思想言行的改进成为自觉的过程。原则上我还是采取引导、鼓励的教育方式,偶有限制和惩罚的教育手段,但一定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被尊重、被关心,这样的教育才能有成效。

第三,树立“家中风”。我们提倡建立学习型“家庭”。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自自身的不懈努力及外在的推动,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无疑是推动学习进步的动力。“家”的感觉使同学之间开诚布公,密切的交流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有所收获。给予别人帮助的同学因自己的出色表现而自豪,接受别人帮助的同学因解决了问题而快乐,这就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班级风气,推动每个学生进步的同时也加快了集体成长的速度。

“家和万事兴”,我与全体学生用实际行动印证着这个指导我们言行的理念。几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经过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成长。■

上一篇: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下一篇: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