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意义

时间:2022-10-04 04:08:31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意义

[摘要]《环境监测》是培养环境科学人才的专业课,环境意识教育是通过对环境知识的传播,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强调了加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为培养环境科学优秀的技术人才同时提出了环境意识素质教育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科学 环境意识 大学生

《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等相关专业必的主干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境意识是个人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包括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人们保护环境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社会活动,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环境意识教育是通过对环境知识的传播,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目的,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养成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

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来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足迹还拓展到了外太空。但与此同时,却付出了环境危机的惨重代价:森林锐减、土地沙化、大气雾霾污染,等等。频繁的环境危机给我国公众和政府敲响了警钟:发展必须从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走向恢复型、建设型和协调型,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认识上的提高,表明了我国政府以及部分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目前,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全体公众加强环境意识并规范自身的行为。但是,在开展全体公众环境意识教育的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首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

在对学习《环境监测》这样专业的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环境变化的关心程度不高。调查研究发现,每天都看有关环境的报道的占4.71%;两三天看一次的占25.13%;许多同学对环境并不是很在意,他们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第一,环境是大家的环境,个人影响不大。第二,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为我们没有太多直接联系,关不关注也就无所谓。第三, 环境保护是个长期性的工作,不是非要我们做不可,没有主人意识。第四,环境破坏的后果不一定是他们个人来承担,环境的报复那也是后世的事,他们认为只要过好现在就好,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第五,知道怎么做是合理的,但并没有切身履行。比如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打包。第六,多数人都意愿参与一些环保活动,但真正参与的人却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一种氛围。

关于环保充耳不闻似乎是件普遍的事,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办的亚太地区大学校长务虚会上指出:“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环境教育工作的进步是明显的,但目前中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一些环境专业的学生也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缺乏使命感和热情,这种现象令人担忧。进行持续和深入的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因此,要大力普及高校环境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的合理性

首先,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行为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环境意识行动可以带动周围的很多人,甚至全社会。对他们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可塑性很强,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环保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生活 态度。做一次环保活动很容易,但把环保作为习惯的人却不多。只要用心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会使习惯成为自然,环保也就从最初的那些刻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对解决环境危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将来相当一部分要从事教育工作,如果对他们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就会对没有受过环境意识教育的老一代尤其是下一代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将起着重大的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体现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与目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有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是对其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是丽娜; 王国聘,我国大学生旅游者环境意识与行为特征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9)193-196.

[2]王虎; 王春梅; 赵秋利 ,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81-85.

[3]李莉; 范叶超,环境意识对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1,9,67-69

[4]夏璐; 胡玉平; 刘绍刚; 卢彦越,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高教论坛,2007(6)42-44.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上一篇:关于湖北省黄石市高中课程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