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症临床体会

时间:2022-10-04 03:33:17

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症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观察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寐症阳不入阴的发病机制,以疏肝养血潜阳安神为治法,自拟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症,并按照肝郁化火痰热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4种证型分别加味,每日1剂,煎水分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91例,临床治愈30例,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01%。结论: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症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柴芍龙牡汤;不寐症;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 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1(a)-069-02

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1]。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彻夜难眠。本病属慢性疾病,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2001年5月~2005年12月自拟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9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1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6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病程1~6个月49例,7个月~1年38例,1年以上4例;病情轻度51例,中度40例;肝郁化火型15例,痰热内扰型15例,阴虚火旺型50例,心脾两虚型11例。

1.2 诊断标准

1.2.1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2],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状。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1.2.2 入选病例标准具备失眠典型病状,持续1个月以上,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者。肝郁化火型症为:不寐,急躁易怒,严重者彻夜难眠,胸闷胁痛,口苦而干,不思饮食,耳鸣,小便黄赤,或头昏目眩,头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痰热内扰型症为:不寐头重,心烦,痰多胸闷,呕恶嗳气,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阴虚火旺型症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昏耳鸣,健忘,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心脾两虚型症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昏目眩,肢倦神疲,饮食乏味,面色少华,或脘闷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1.2.3 排除病例标准①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引起失眠者,精神分裂症患者;②凡是脑脊髓疾病或有神经损伤所致失眠者;③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患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

1.3 方法

自拟柴芍龙牡汤:柴胡10 g,白芍15 g,煅龙骨10 g,煅牡蛎15 g,合欢皮10 g,夜交藤10 g,生甘草6 g,属心脾两虚型加党参、当归、酸枣仁、生黄芪等,属阴虚火旺型加旱莲草、生地、女贞子、阿胶、地骨皮等,属痰热内扰型加胆南星、黄连、远志、七叶一枝花等,属肝郁化火型加胆草、黄芩、知母、生地等。每日1剂,煎水分3次口服,晚上定时在九点钟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显效:睡眠及伴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睡眠及伴有症状有改善;无效:睡眠及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91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0例,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愈显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9.01%。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教师,于2001年8月初诊,自述失眠3个月,主要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每晚睡3~4 h,心烦,白天精神差,头昏乏力,腰酸膝软,健忘,动则心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各项实验室检查均为正常。西医诊断:神经衰弱;中医诊断:不寐,阴虚火旺型。治疗自拟柴芍龙牡汤:柴胡10 g,白芍15 g,煅龙骨10 g,煅牡蛎15 g,合欢皮10 g,夜交藤10 g,旱莲草10 g,女贞子10 g,生地15 g,百合10 g,生甘草6 g,每日1剂,煎水分3次口服。服药半月后自感容易入睡,睡眠时间增加,心烦、心悸减轻,服药1个月后每日睡眠约5~7 h,睡眠较深,无不适感,舌质淡红,脉细弦。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多因持久的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负性情绪,如亲人死亡、事业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造成大脑内抑制过程弱化,自制力减弱,兴奋性增高,继之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弱化而发生。不寐之症常见于西医学之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在《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中重写了神经症的定义“神经症指一组精神障碍,为各种躯体的或精神的不适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所苦恼。其病理体验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但缺乏任何可查明的器质性基础;患者力图摆脱,却无能为力。”神经衰弱也符合上述特点,病人无器质性病变,常为失眠、脑力不足、情绪波动大等不能自主的症状所苦恼,但没有严重的行为紊乱,这与严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是有区别的。祖国医学认为:不寐病位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也就是脑,因脑为神明之府;病分虚实两类,但以虚证居多,病久多虚中夹实。病情单纯者,病程较短;病情复杂者,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不寐的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灵枢・邪客》:“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本病的发生多因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五志过极等引起。不寐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因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内守,卫阳护于外,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若思虑、劳倦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肾不交扰动神明,或痰热上扰神明,或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致神不内守,阳不入阴,而出现不寐。笔者自拟柴芍龙牡汤,疏肝养血,潜阳安神。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平肝柔肝,并能抑制柴胡升散性能;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心脾两虚型加党参、当归、酸枣仁、生黄芪等,补益心脾;阴虚火旺型加旱莲草、生地、女贞子、阿胶、地骨皮等,滋阴清热;痰热内扰型加胆南星、黄连、远志、七叶一枝花等,清热化痰;肝郁化火型加胆草、黄芩、知母、生地等,清热泻火。诸药合用,疏敛有度,气机升降有序,阴阳平衡,心神安定,故奏良效。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51-157.

[2]陈佑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收稿日期:2008-05-25)

上一篇:阴痒熏洗液治疗阴痒症100例观察 下一篇:补阳活血汤佐治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