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16 10:02:48

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血脂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有效率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0.6 g,每日2次口服。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脂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安全、有效,又可协助患者血脂达标。

[关键词] 血脂康;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脂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063-0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据WHO的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又被称为“第一杀手”。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质及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斑块的稳定性以及是否导致缺血事件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有不同程度的破溃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小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曾对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血脂康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男48例,女36例,年龄42~68岁,平均54岁。入选时均为住院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符合1997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病情变化突然、发生在48 h之内。②经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抗凝治疗,仍有心绞痛发作。③发作时心电图(ECG)有ST-T动态改变。④排除心肌梗死。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合心爽、倍他乐克口服、银杏叶制剂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0.6 g,每日2次口服。共治疗6个月。

1.3疗效判断

①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及硝酸酯类用药量比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ST-T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未再出现心绞痛发作。②有效:心绞痛发作和持续时间及硝酸酯类用药量比治疗前减少50%~80%,心电图有改善但不明显。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及硝酸酯类用药量比治疗前减少<50%,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④恶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及硝酸酯类用药量与治疗前相似或增加,心电图提示ST-T改变较前明显。另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52.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2例服药8周后出现恶心,无呕吐,伴腹胀。停药1周后症状消失,再次服药未出现恶心、腹胀。所有患者无肝损害及肌肉痛,无血肌酸肌酶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清胆固醇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血管事件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TC和LDL-C明显升高的患者中可以获益,而且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中也能获益。另有研究证明,HDL-C低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升高LDL-C的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与降低TC和LDL-C同样重要。

血脂康是由特制红曲发酵精制而成,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洛伐他汀,但不等同于化学药物洛伐他汀[3]。血脂康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血脂康有: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从而抑制病变血管内膜增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②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的MMP-2活性呈现剂量依赖性,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的临件。③血脂康对LDL氧化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调脂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综合措施之一。血脂康是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合我国国情,特别是适合我国基层医院应用,在治疗中能更好地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5.245,261-262.

[2]徐成斌.强化调血脂有望逆转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9:862-864.

[3]张茂良,段震文,谢申猛.血脂康有效成份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1998,7:213-214.

(收稿日期:2008-06-1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阴痒熏洗液治疗阴痒症10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