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低收益时代到了么

时间:2022-10-04 01:12:33

余额宝低收益时代到了么

2014年12月底传出消息,央行将向各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的有关事项的通知》(387号文)。在此文件中,央行没有选择像市场预期的那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而代之以“盘活存量”的手段。央行对这个传闻未予否认。

传说中387号文的主要内容是,把原来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转为一般存款管理,也就是要求这部分存款利率需受到央行限制,并且纳入存贷比管理。但是央行又规定这些转项的存款暂时不必缴存款准备金。这种变化在宏观层面上让市场的流动性有了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微观层面上对货币基金,特别是余额宝类产品的收益影响比较大。

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管理的两个市场是不完全打通的。一部分是普通存款和贷款市场,另一部分是同业存款和短期货币市场。普通存款利率受到央行和银监会的管理,需要向央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现在中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而同业存款利率则是根据货币市场的收益情况,由存款机构和商业银行商定的,而且不用向央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中的一部分就是此次调整的对象。

在2010年以前,同业存款这一块的份额并不大,银行的主要存款来自于普通存款。但是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方式:第一就是商业银行开始在同业市场做一些类贷款业务;第二是余额宝类的产品出现了。

2010年后,商业银行由于贷款受到限制开始发明了很多新业务。通过几次通道转换把贷款转换成银行同业业务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发明虽然让银行得到了利润,但是也有副作用。除了更高的风险,银行间市场出现了资金紧张,2013年的钱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短期利率的走高,让余额宝类产品通过同业协议存款使它的持有者们的投资既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又获得了高收益(因为协议存款的存款方未到协议时间提前取款一般来说是不罚息的)。

所以,客观来看,余额宝并不是个“吸血者”,它只是聪明地看到了两个市场―零钱市场和协议存款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然后完美地利用了这个机会而已。而商业银行也并非被吸血,只是想通过协议存款获得短期高利息收入。

在2014年的5月,银监会和央行经过很长时间酝酿曾经下发了《关于规范银行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这个文件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就是规范银行同业市场,严格定义同业业务,把其中隐藏的贷款业务显现出来。这样的结果是让商业银行的贷款更加容易管理并且压缩了影子银行的规模。

在限制了银行间市场的转贷款业务发展之后,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水平得到了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央行向银行的非存款性的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动手的呼声其实是蛮高的,这些呼声大多来自传统银行业。如果按照现在的一般存款管理,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协议存款利息也只有0.4%左右(原来可能在3%以上)。而余额宝类产品为了保持其流动性,除了投资部分货币市场,不得不把大部分钱放在银行存活期,这将大大降低余额宝的投资收益。

当然,央行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打击余额宝或者货币基金,而是希望通过这种规范来降低货币市场成本,在并不多印钱的情况下,让市场的流动性更加宽松。另外,把那些协议存款计入存贷比,而且不需缴存存款准备金就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的平均数,这样在理论上放大了商业银行可贷款的额度。如果按比率测量,据说是等同于降低了1.5%的存款准备金率。不过在现在银行惜贷情绪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似乎并不是最有效的增加市场流动性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方式。在这方面还是降息效果会更明显点。

上一篇:别让大公司病成为借口 下一篇:万达IPO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