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工作方案

时间:2022-10-04 12:29:08

农业机械化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机化发展,提高我市农机作业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范围及标准

为促进全市农机化发展,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农业县(区)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用柴油补贴。

(一)农机具购置补贴

1、农机具补贴对象:一是具有一定耕地规模且符合农机作业要求,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农户;二是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或村(组)集体。

补贴对象的确定:按各县(区)确定的各乡(镇)农机具购置计划,各乡(镇)分解到村,各村对没有农机的农户、农机户和集体(村、组、联户或协会)按需求进行分类,结合“一事一议”制度,集体讨论新增农机户对象、配套农机具的对象和集体购置的计划。原则上大型联合收割机以村为单位集体购置,有机户购置以所需配套机具为主。购机对象的购置需求要在市农机化领导小组确定的参考目录内进行,每个村的实际购置量不得突破县(区)下达的指标。

2、范围及标准:全市农机具购置种类及数量以各县(区)农机现状、需求量及适宜机械作业的面积确定,综合考虑各县(区)的财力,确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具体为:城关、堆龙、墨竹:市财政补贴30%,县(区)财政补贴50%,群众自筹20%;曲水、尼木、达孜、林周:市财政补贴50%,县(区)财政补贴30%,群众自筹20%。

根据统计结果,全市共需购置农机具8018台(套),总资金2379.47万元,其中市财政补贴1023.*万元,占总资金的43%,县(区)财政补贴880.49万元,占总资金的37%,群众投入475.9万元,占总资金的20%。

3、实施计划:农机具购置补贴分两年实施,20*年重点解决墨竹工卡、尼木两县的配套农机具,其他五县(区)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121台,市财政补贴750.83万元;2009年解决堆龙等五县(区)中小型配套农机具,市财政补贴272.25万元。

(二)农用柴油补贴

1、农用柴油补贴对象:使用农机进行耕地、播种、收割的农户。

2、范围及标准:对农机机耕、机播、机收三项作业进行补贴。市财政按每亩农机作业成本的30%补贴、县(区)财政按每亩农机作业成本的20%补贴。

三项作业每年需补贴资金1411.43万元,其中市财政补贴846.858万元,县(区)级财政每年补贴564.572万元3、实施计划:柴油补贴时限暂定为5年。市县(区)财政每年3月预拨各县(区)当年补贴计划的50%,11月底根据实际作业面积和当年的计划结算农用柴油补贴款。

二、总体实施进度计划

前期工作:20*年*月完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通知》下发各有关县(区)。20*年*月底前,各县(区)通过认真的调查摸底和研究,形成《*县(区)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市农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成熟的方案以领导小组名义及时批复各县(区)。

农机具政府采购:20*年*月底前各县区根据实施方案,完成拟购进农机具的政府采购工作。

农机具到户(村、组、协会):20*年*月底前各县区农机具必须落实到户(村、组、协会),同时市县补贴兑现到位。

技术指导:20*年*月各县(区)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农机主要供应商,对农机手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柴油补贴统计审核:20*年*月底前,各县(区)组织各乡(镇)对辖区内的农机三项作业面积形成统计报表上报。市农机化领导小组对各县区上报的柴油补贴抽查,对符合实际的县(区)扣除预拨款后,按标准结算市级柴油补贴款。

柴油补贴兑现:20*年12月中旬前,各县区财政、农牧部门会同各乡镇将柴油补贴兑现到农户。各县上报市级财政“两种补贴”兑现情况。

20*年*月下旬,市农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20*年农机化发展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市委市政府。

2009年农机化工作程序与20*年相同。

三“两种补贴”的实施程序

(一)农机具购置补贴程序

(二)农用柴油补贴程序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两种补贴”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操作过程复杂,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在认真学习中央、自治区和*市有关文件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对待,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要把农机化发展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指导、管理、服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市财政、农牧、发改、农发、科技等部门和有关县(区)的分管负责人参与的市农机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落实、检查、督促和考核农机化的实施情况。各县(区)、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农机化工作“宣传到户、补贴到户、任务到户、责任到户”。

(二)加强宣传,搞好监督。加强“两种补贴”的宣传工作,让农民了解补贴政策、程序和补贴机具类型。安排专人搞好咨询服务,做好购机手续、补贴目录和相关信息等咨询解答工作。建立督查机制,由领导小组组织专人负责全市农机化工作的督查。建立完善农民投诉受理制,受理站设在市、县农牧局农机科(站),办理有关投诉事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严格制度,按章执行。为确保实施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各县(区)要认真执行“五制”和“三落实”制度。

实行法人制:层层分解建设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区)农机化发展工作法人为各县(区)长。

实施报账制: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切实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的管理。资金的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

实行采购制:为了保证农机具的质量,实行政府采购制,以县为主,在市政府采购办的参与下,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采购所需农机具。

实行督查制:由市农牧局农机科对农机质量、投资控制、补贴进度、责任落实、运行管理、政策贯彻落实等方面全程督查。

实行合同(责任)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在招投标时签订规范的采购合同,而且市与县(区)、县(区)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组与户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补贴进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建设内容、任务、目标分解到村。建立村民评价监督小组,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按照一事一议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听证会的方式,集体讨论决定补贴的有关事宜。

补贴到户(集体):每年对补贴面积、标准由乡(镇)和县(区)农牧局统一认定后,将农机具补贴兑现给农机协会、村(组)集体或农户,柴油补贴直接兑现给农户。实行到户卡片“签名制”,以农户的签名为到户的依据。

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中,各县(区)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乡规民约,必须明确享受政府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户(农机户、集体)的责任,明确对本村组农机三项作业应承担的作业任务,明确农机资源共享,确保有机户与无机户公平地开展农机三项作业。

上一篇:艺术学田野研究论文 下一篇:县区新机遇新思路新战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