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对沿线“旅游流”影响机制分析

时间:2022-10-03 11:48:01

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对沿线“旅游流”影响机制分析

摘 要:城际高速轨道交通是当今城市间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交通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同时对沿线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沿线“旅游流”的形成和变化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对旅游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速铁路对沿线“旅游流”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旅游流”的高铁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际高速轨道;旅游流;重要意义;影响机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要,高速铁路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高速轨道交通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中,高速轨道交通对沿线的旅游产业及旅游要素的影响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城际高铁对区域旅游业以及沿线“旅游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所指的城市高速轨道交通主要指的是城际高速铁路。

一、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及旅游流的界定

(一)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km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1]。

目前,我国时速16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已经达1.4万多公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达6200余公里。我国铁路已有6227公里的延展线路的列车,运行时速可达250公里[2]。到2020年,通过新建的高速铁路以及客运专线,同时通过对既有铁路实施全面的提速改造,形成“四纵四横”的快速铁路客运网络。

(二)旅游流

“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旅游流”以旅游客流为核心,以交通运输为载体,伴随旅游客流的流动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旅游物资流、旅游信息流、旅游资本流 旅游人才流、旅游技术流等众多旅游流要素。

根据“旅游流”持续力的变化,可以分为稳定性旅游流和非稳定性旅游流两类。影响旅游流的因素包括:两地间的空间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经济联系、对目的地的感知程度、旅游费用、接待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

由此可见,在“旅游流”中,交通运输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交通运输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为旅游者想要实现旅游的目的,必须乘坐交通运输工具,通过一定的交通线路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因此,交通运输对旅游流的流动与空间扩展产生显著的作用。

二、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对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一)改变旅游客源市场,为旅游出行提供运输便利

高速铁路将带来货运物流市场的巨大转变,大量工业产品,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运输渠道,游客和旅游产品运输周期被缩短。极大地降低了游客对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感知距离。便捷的交通将使得以往难以实现的跨省游变为感知上的短线游,高铁连接的相对发达的地区的散客化、同城化、区域化趋势将更加突出,这将极大地扩展各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半径。

(二)促进城市间的旅游交流合作

高速铁路高度发展,会引起“区域同城化”现象。城市圈内的不同城市之间,交流协作更加密切,各城市的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高速铁路建成以后,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旅游信息流、旅游资金流、旅游技术流和旅游人才流的流通,并能够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扩大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缩短旅游空间感知距离

高铁的发展,意味着旅游资源吸引力范围的扩张,增加了城市休闲旅游资源的需求基础。因而,可以预见的主要影响有二:第一,城市旅游的内涵将有更充足的消费基础,以往提供给都市内部消费需求的产业供给将获得额外的外来消费支持:第二,高速铁路连接的主要城市将会迎来环城市游憩带的空间扩张,以往的环城市游憩带或许将会出现空间扩展、类型增加等一系列新的变化。

(四)扩大旅游投资,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铁的建设,对于钢铁和建材的需求量极大,这也有利于完善地方交通路网,使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对旅游资源来讲,高速铁路是一种很好的宣传,高的到来,将为旅游业带来便利,从而带动沿线旅游经济的发展。

在另一方面,高铁开通后,拉近了各景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得游客“用脚投票”的趋势更加明显。也便从客观上加剧了景点间的替代性,从而加剧区域旅游业的竞争。

三、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对沿线旅游流影响机制分析

(一)高速铁路决定沿线旅游流的空间扩展与流动形式

从古代以步行和马拉车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到近现代铁路的盛行,直到 目前大量投入使用的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对旅游流的流动与空间扩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旅游流的空间扩展不再局限于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点对点的扩散,而是出现了多中心、网络状、低密度、环状形等多元化的旅 游流空间扩展方式。

因而,从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在某种意义上交通运输、交通工具支配和制约着旅游者出行,影响着“旅游流”的流动形式,“旅游流”的空间扩展范围是与交通工具的先进程度紧密关联的。

(二)高速铁路的交通可达性对旅游流向旅游目的地的集聚起着关键性作用

就旅游业而言,旅游目的地交通可达性的提高,即旅游目的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能够给旅游者和旅游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与利益,因此,对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和影响作用。这种作用可用图1来表示。图1中,A1表示某一旅游目的地在没有修建相应的交通线路或交通条件没有改善之前,去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出行成本或运输成本;A2表示该旅游目的地修建了相应的交通线路或交通条件改善之后,去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或旅游企业的出行成本或运输成本;C表示旅游交通需求曲线;D1、D2分别表示修建相应的交通线路或交通条件改善前后旅游交通的需求人数。图中可见,D2>D1,即由于新交通线路的建设或交通条件的改善,有更多的旅游者或企业会被吸引到该旅游目的地。

图1 交通运输(高速铁路)对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吸引

对旅游者来说,交通条件与其旅游成本密切相关,影响着他们的决策行为。哪个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设施完善、可达性好,哪个旅游目的地的旅行与游览就方便,旅行与游览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就相对较低,就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旅游流的频率就越快,集聚程度就越高。

对旅游企业来说,交通条件与其旅游经营成本相关联,影响着旅游企业的投资行为。旅游目的地交通运输条件越好、可达性越强,旅游团队产品组织与旅游物资运输成本就更低、更加便利,旅游人才流、旅游信息流等旅游要素集聚就更多,并进一步集聚更多的旅游企业。

(三)主要交通廊道对沿线“旅游流”的空间流动产生锁定效应

在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由于主要交通廊道所具有的主导性的快速通行功能与交通运输效率,旅游客流、旅游物资流、旅游技术流、旅游信息流等旅游流要素必然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的廊道型交通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对旅游企业而言,旅游供给成本的高低一部分是由运输成本的高低来决定,所以旅游企业组织旅游路线一般聚集于交通廊道的旅游资源地、交通集散地,以节约运输成本,形成旅游投资集聚带,带来大量的旅游物资流与旅游人才流。

如京九铁路穿过中部地区的大别山地区和井冈山地区,形成京九铁路旅游开发带。近年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建设,带动自驾车旅游的兴起,在全国范围形成各有特色的高速公路旅游带。一些铁路与高速公路并行组合形成的综合通通道更是具有强大的旅游流流动规模。

(四)高速铁路是实现沿线旅游流要素有机耦合的必要条件

“旅游流”要素涵盖了旅游者、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等方方面面,旅游线路是旅游流要素组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受旅游活动规律和游客欣赏水平不同的影响,旅游活动具有活动时间的松散性,而交通具有时间的规定性和交通资源的廊道特征。这些特性决定了交通运输是实现旅游产品组织和跨区域旅游流形成的基础条件,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旅游日程的安排,借助于交通设施通过旅游线路的科学组织与安排可以实现旅游者与产业要素(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的有机耦合,促进旅游线路市场的形成。即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交通运输设施与工具能将游客输送到恰当的旅游景区,实现旅游产品just in time。

(五)高速铁路建设推动沿线“旅游流”规模化浪潮的兴起

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不仅大力促进所在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深刻影响旅游目的地内外部旅游流浪潮的兴起。

同时,城际之间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高等级交通级设施建设带来的同城化效应推动城市群之间旅游者的大规模流动。一些偏远城市地处僻远、交通不便,通过高等级交通设施建设,缩短目标客源市场与城市的时间距离,降低游客的时间成本,能迅速引动旅游客流。如青藏铁路通车实现旅游与全国旅游大市场的对接,促使国内进藏游客人数大增,2007年当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251.21万人,比上年增长39.5%[3];而2010年开通的郑西高铁(郑州至西安)使得秦始皇兵马俑和少林寺能够整合成一条旅游线路,推动两地团队游客的大量增长。

四、基于“旅游流”的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提高可达性是改善旅游目的地开发条件的重要目标,也是旅游目的地旅游流扩张的前提条件。改善旅游目的地可达性有多种途径,如提高连接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中心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道路等级、提高运载旅游者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开展旅游直达运输以减少旅游中转时间等。

(二)加强交通与旅游的合作与联动、加强各种交通工具的旅游功能衔接

旅游地要充分利用交通的功能,加强交通部门同旅游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建立对旅游市场灵敏的反馈系统,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开发旅游线路,引导旅游流的流动。在特定地区,可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在旅游旺季适时开通临时旅游列车、旅游专列、旅游客运专线、旅游观光巴士等。

(三)着力开发铁路交通旅游一体化产品

铁路交通旅游一体化产品的开发,不仅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方式。而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满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欲望。铁路交通旅游一体化出产品的生产在使得铁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带动旅行社宾馆交通饭店旅游景点等多元经济的发展,从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拉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增长。

(四)加强高铁沿线区域合作,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发展旅游产业集群

通过区域深度合作,促使高铁沿线共同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将合作形成为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提品和服务的企业,如旅游饭店、交通运输、旅行社、游览娱乐、旅游商品经营等;为旅游企业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智力、管理等服务和支持的企业,如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教育事业、信息咨询服务等,这些旅游企业、服务业、管理机构等最终会共同构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与高铁旅游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高铁将会在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当中起到更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曦. 高铁建设助力中国经济[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48-49

[2]陈铭儒.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J].宏观经济,2010,8:82-83

[3]徐昕.铁路现状与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0,3:10-11

作者简介:陈颖(1982-),男,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讲师,园林景观设计硕士,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园林景观设计。

上一篇:影响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的因素 下一篇:世界文化遗产――卢瓦河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