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县饲草、饲料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

时间:2022-10-03 11:19:51

田林县饲草、饲料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

摘要 对田林县饲草、饲料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饲草、饲料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饲草饲料资源;现状;开发利用;途径;广西田林

中图分类号 S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251-02

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向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全县国土面积5 577 km2,土山土坡面积5 31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5.34%。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地表落差大,形成复杂多样的农业生态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1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霜期短;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各种作物及牧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田林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贫困县之一,畜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田林县是百色市生猪优势产区和生猪调出大县、百色市草食牲畜优势产区、肉牛和山羊优势产区。2012年,全县年出栏生猪19.45万头,出栏肉牛2.46万头、山羊3.91万只,出栏家禽237.31万羽,肉类总产量2.15万t、禽蛋产量0.04万t,畜牧业产值达5.39亿元。近年来,随着速生丰产林的扩大,甘蔗上山、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需要,原来为天然草地的草山草坡已被开垦占用。草山草坡面积的锐减,林、粮、牧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田林县发展畜牧业的瓶颈。为此,该文通过对田林县牧草、饲料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出建议,以期为田林县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牧草、饲料资源

1.1 天然牧草资源现状

田林县自然牧草资源丰富,天然草山草坡面积16.53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29.6%,年产草量约370万t。自然草场面积大,根据自然草场的植被结构与地理位置,主要分为坡地疏林草丛类、山地林间草场类、农、林间隙地草场类、村边的零星形成的次生草场等类型。有效面积12.53万hm2,各类牧草资源理论载畜量为112.4万个畜单位。全县自然草场牧草结构为禾本科(占18.4%)、蕨类植物(占14.96%)、菊科(占16.3%)、豆科(占8.8%)、莎草科(占5.2%)、其他科(占36.34%)。主要草本植物有青香茅(Cymbopogon caesius)、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松毛草(Eulaliopsis binata)、金茅(Eulalia speciosa)、蒿属(Artemisia spp.)、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oides)等。大面积分布在旧州、八桂、百乐、六隆、那比、定安、者苗等乡镇,近年来,随着甘蔗上山、速生丰产林的扩大,垦荒种粮及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需要[1],原来为天然草地的草山土坡已被大量占用,面积锐减。草食动物尤其是牛、马的存栏数急剧下降到约35万头,林、粮、糖、牧矛盾日益突出。

1.2 栽培饲草资源现状

田林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有利于栽培各种优质牧草。主要栽培饲草种类有蔬菜类,如牛皮菜(Beta vulgaris)、苋菜(Amarantus mangestnus)、红薯、芭蕉芋(Lanna edulis)、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水生饲草种类有浮萍(Lemna minorl)、水葫芦(Tachvbapus ruficollis)、木薯(Manihot utilissima)等;引进饲草种类的品种有桂牧一号、木豆、黑麦草、高丹草、类玉米、饲用玉米柱花草、合萌、拉巴豆、决明草、山毛豆等。

田林县优越的气候条件为青绿饲料、优质牧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牧草生育期和青饲料供给期较长,每年达8~10个月。同时,饲草的高产性能利于发挥,经试种桂牧1号杂交象草单产可达约250 t/hm2,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单产可达约75 t/hm2。2011年栽培饲草面积已达3 567 hm2,尽管田林饲草种植面积较大,资源总量也很大,但零星分散于农户家,季节性明显,规模利用比较困难;虽然饲草品种数量也较多,但优质饲草特别是豆科蛋白类饲草缺口较大,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价格高,导致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供给不平衡,规模化草食动物养殖场条件不具备,生产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1.3 粮食饲料资源现状

田林县粮食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2.7万hm2左右,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其他杂粮如木薯、红薯、马铃薯等薯类、豆类及冬小麦种植面积约0.4万hm2、总产量约为9.2万t。玉米是重要的能量饲料,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为1.33万hm2,总产4.67万t,占全县粮食产量的53%。46%作为能量饲料饲喂牲畜,除满足田林县养殖业需求以外,30%外调到其他地区。稻谷是重要的能量饲料,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为1.13万hm2,总产3.48万t,占全县粮食产量的43%。加工副产物细米糠是优质能量饲料,在缺乏能量饲料时,农民把混合米糠大量用作饲料。红薯也是主要的饲料之一,红薯藤是很好的青饲料,2012年种植面积1 160 hm2,总产0.36万t。2012年大豆等豆类种植面积752 hm2,总产0.31万t,用于饲料的极少,加工副产品豆粕均用作饲料。

1.4 其他饲料资源

目前,田林县种植的大宗作物主要为玉米、水稻、甘蔗、木薯等,年产秸秆总量约800万t,秸秆饲料化率仅约3.8%,且主要是水稻秸、玉米秸、甘蔗梢等,约有65%的秸秆被废弃或焚烧。甘蔗叶尾的出产时间为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正处于枯草期,季节的互补性很强,利用的空间很大,但由于缺乏青贮等技术,利用率不高,大部分被焚烧。各种农作物加工的副产品如米糠、麸饲料、油饼、酒糟、豆腐粉渣和城镇泔水,也用于养殖场。田林县每年屠宰的动物数量大。屠宰后废血及其他下脚料、禽类羽毛都属动物性饲料,含必须氨基酸比较完全,含钙、磷、及维生素较多,营养价值高[2]。但目前大部分未被充分回收利用。

2 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

2.1 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进和推广牧草新品种

为解决林、粮、糖、牧的矛盾,通过政府制定种植规划,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3],除做好草山草坡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外,积极引进和推广牧草新品种、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推广牧草新品种,增加饲草来源。目前,田林县已成功引进和培育十多个优良高产牧草品种。可采用林草间作、果园套作、草粮轮作、农闲田种植以及荒山、荒地、田间地头等种植模式来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这样既可保证年均衡供料,又可以大大减轻对天然草地的压力。

2.2 调整养殖结构,转变养殖模式,推广种草圈养的配套技术

目前,田林县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应该首先从养殖模式上进行调整,根据田林县的实际情况,加大种草圈养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完善,坚持“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你我不同、综合发展”的原则,逐步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方向发展。近年来,田林县大力推广“林下养鸡”模式取得了成功。牛的圈养育肥,山羊的舍饲圈养示范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推广应用种草圈养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积极推广应用青贮饲料技术,促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

田林县是林、粮大县,目前在发展种植糖蔗。有大量农作物秸秆,鲜蔗梢青绿,糖分含量高,可作枯草季节牛羊的青饲料,可鲜喂或调制青贮饲料;其他季节还有(甜)玉米秆、稻草、豆荚(藤)等农作物秸秆,经适当调制加工后均可成为草食畜禽的粗饲料。青贮不仅是一项技术措施,而且是合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少用粮食而获得畜产品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4-5]。但受技术推广不到位、群众接受度低的影响,目前田林县使用青贮饲料的养殖场不多。因此,必须加强青贮饲料技术的培训,积极推广应用青贮饲料技术,促进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以增加饲草产量,满足草食型畜(禽)需要。

2.4 职能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促进草食畜禽健康可持续发展

县政府及县水产畜牧局及各乡镇畜牧技术部门,发挥职能部门的组织领导作用,从上到下定期派出技术小组到示范户、重点户中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及时了解情况,发现新问题,以便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上下联动,及时采购贮备草食畜禽的防疫药品疫苗,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发挥现代的通讯作用,做好产业咨询服务工作。

2.5 加大宣传力度,走“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路子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提高农户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使群众认识到合理利用饲草、饲料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农户对种草养畜(禽)的认识,使之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新途径。积极引导农民走“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路子,把草地建设与良种畜禽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畜牧业,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最终在田林县形成“龙头企业(饲草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

3 参考文献

[1] 于晓光.发挥我区山多优势,开发山上饲料资源[J].广西畜牧兽医,1986(1):23-24.

[2] 滕永青,李斌斌,王友国,等.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8(4):136-140.

[3] 俞薛葵,马德胜,叶树生,等.开发利用饲料饲草资源 促进持续畜牧业发展[J].杭州农业与科技,1998(Z1):73-75,81.

[4] 徐咸贵,杨生明.开发利用饲草资源 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关于加快发展临泽县草食畜牧业的几点思考[J].甘肃农业,2003(12):39-40.

[5] 曾勇庆,王慧,魏述东,等.山东省饲料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战略[J].山东畜牧兽医,2000(6):4-5.

上一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