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冬故事:乡间小路走来的影帝

时间:2022-10-03 10:54:28

郭晓冬故事:乡间小路走来的影帝

著名导演霍建起曾经这样评价郭晓冬:“一个农村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不稀奇,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却很稀奇。”信哉斯言。郭晓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一切都有可能。

“人不怕有理想,不怕有梦想。也不管它有多大,又有多远。只要你客观地认清自己,在道德规范之内,坚持自己,做你想做的,一定会有收获的那一天。”这是郭晓冬的座右铭,也是郭晓冬的人生经验。

身心备受煎熬的《江山美人》

由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香港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香港天下影画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程小东执导的影片《江山美人》正在全国热映。在该片中,郭晓冬第一次演反派,第一次演武戏。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两个“第一次”让他身心备受煎熬。

影片《江山美人》讲述了诸侯割据、烽火连天的年代,甄子丹饰演的大将军负责训练公主(陈慧琳饰)武功,后来公主被奸臣(郭晓冬饰)所迫害而逃出皇宫,幸得一位武功高强的隐士(黎明饰)所救,二人随即产生爱情。在隐士的帮助下,公主除掉了杀害父王的奸臣。

接到片约,郭晓冬很犹豫,原因有二:第一,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之前一直演正面角色,“希望把自己所理解的真情和美好,通过影视这个平台传达出去。”第二,怕演不好,“演惯了正面人物突然演坏人,别人根本不信。” 但导演程小东说服了他,并且不断地修改剧本,丰满了人物,让他所主演的奸臣的恶行充满了合理性。

郭晓冬认为:“叔叔是一个国王,叔叔没有儿子,按照当时的传男不传女的王位传承方式,理所当然传到我的位置上,结果没有传给我。我不满叔叔这样做,就把叔叔杀掉了。按照我们来讲,之所以没有传给你,就是你有问题,应该反思这个问题,但影片中的我不这样想。为自己考虑得太多,为他人考虑得太少。”

郭晓冬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演员,既然接了这个角色,就要把所有的顾虑打消,一心一意把角色塑造好。“拍这部戏时,我的内心有冲突,演着演着我突然会想,其实我不是这样的。因此,拍这部戏首先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也许是我不够专业――其实这是我的工作。但是,当我为了这个角色去背弃自己的人生准则的时候,这是一个痛苦的斗争和煎熬过程。有时演得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江山美人》杀青后,郭晓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解脱,“终于演完了,再也不会接受角色的和煎熬了。当然,也可以通过演反面角色给观众带来正面的启迪,但那样太绕了。因此,《江山美人》那个奸臣很可能是我所接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反派角色。”

虽然心灵得到了解脱,但身体却还要继续饱受煎熬。

郭晓冬没有武术基础,但并不影响拍摄。实拍时只要按照武术指导事先设定的套路和动作就可以了。但郭晓冬认为,如果仅仅按照武指的要求完成这些动作,就会缺乏力量感。因为他没有武术基础,“有基础和没有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拿剑的动作就完全能够感觉出来。有人拿着剑一点都不动,也会有一种杀气,但有人拿着剑只是一个道具。因此,对于每一个动作,只有练得非常成熟时才会流畅,在流畅的过程中才会慢慢地体会到其中的杀伤力。”

实拍时,郭晓冬要穿着50公斤重的盔甲,更增加了难度。怎么办呢?一个字:练。只要一有时间,郭晓冬就加紧练剑,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经验,加上练剑不太得法,他渐渐地感觉到左右臂的肌肉酸疼,直至抬不起来。

《江山美人》杀青后,郭晓冬专门去了一趟医院,医生告诉他,这不是单纯的肌肉撕裂,关系不大,可以慢慢愈合;而是肌腱撕裂,需要做手术。因为拍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休养才能恢复。2008年2月21日,郭晓冬在博客上有这么一段告白:“今年的春节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在拍摄《江山美人》的时候,因为自己没有武打戏的基础,导致双肩受伤,肌腱撕裂,均需要手术,但是因为一直工作缠身,没有时间治疗。”

《大校的女儿》和《新结婚时代》

对于郭晓冬来说,迄今最有影响的两部电视剧是《大校的女儿》和《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比《新结婚时代》更早地拍摄,播出时间却相反。

2007年,《大校的女儿》播出后,郭晓冬欣喜若狂:“《大校的女儿》终于跟观众见面了,很高兴,很激动。 就我个人而言,这是我自己最喜欢、最珍爱的一部电视剧!这部戏已经拍摄完成近两年了。但是每次回想起来,总是会被这个故事感动着,更会产生很多的感慨……袁立说我是自恋,我不承认。我喜欢它里面所包含着的那份力量和气魄,那种让人荡气回肠的情怀。”

郭晓冬说,他要感谢导演张进战和编剧王海。有意思的是,最初,张进战和王海都不看好他。张进战选择郭晓冬是因为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而王海对“郭晓冬行吗”的怀疑一直到拍摄结束。

最终郭晓冬用他的努力和实力回报了他们的选择。

郭晓冬说:“姜士安也是我这么几年来第一次饰演的一名军人,彻底过了一次演军人的瘾。尽管我是八一厂的军人,但是真正让我感同身受的,还是姜士安。我喜欢他的那种豪迈的气魄和铁骨柔肠,更喜欢他的那份责任感,对家庭的、部队的、战友的,对老婆的、孩子的、父亲的、韩琳的……姜士安的所有,是我所接受的,更是我本人所希望能够达到的。他是一名伟大的军人,他的人格魅力无处不在。”

《新结婚时代》是迄今郭晓冬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和《大校的女儿》不同的是,郭晓冬最初婉拒了这部电视剧,因为他觉得内容和《大校的女儿》有点撞车,都是演一个农村出身的人。但编剧王海认为,《新结婚时代》男一号何建国非郭晓冬莫属。她专门给郭晓冬打电话说:“《大校的女儿》我从头到尾都看了,非常喜欢你的表演,《新结婚时代》的剧本有了很多改动,建议你再看看。”郭晓冬又看了一次剧本,提了很多修改意见,王海接受了不少,让郭晓冬特别感动。“我很感激王海老师,写了这么好的一个剧本,也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能够有机会第二次出演王海老师的戏。”

演完了《新结婚时代》,郭晓冬似乎成了婚姻专家:“其实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也不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是N多个意想不到的家庭的结合。非常庞大的社会体系,都会容纳进来。”

在《新结婚时代》中,何建国经常被农村的家人所拖累,导致妻子和他离婚。郭晓冬说:“夫妻之间需要包容和理解,需要沟通。而当何建国把真相告诉妻子后,妻子表示理解并且复婚。联系到我本人,我就是想做个让父母因我感到骄傲的人。我就想做一个好儿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丈夫,其他硕大的理想,多大的名望,都是虚的。我追求的是一个生活的常态,平平淡淡才是真。”

《新结婚时代》热播后,朋友们经常会和郭晓冬谈关于“城乡婚嫁”的问题。其中他们设计的一个故事是,就像何建国和顾小西差不多身份和背景的一对相恋很久的恋人,就在准备结婚的时候,城里的女孩突然提了一个要求:结婚以后,所有的春节都不准回男方的乡下老家过,只能在城里度过!男方犹豫再三,不敢定夺,打电话回家咨询老母,老母听完,流泪,说:“可以,只要是人家愿意就好!”

郭晓冬对此感慨道:“我听完了这个故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究竟谁对谁错,我现在都没有搞清楚。”

在采访中,记者和郭晓冬探讨了一个普遍存在的敏感的问题。很多贫穷的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于是,大量的农村穷亲戚都去找他帮忙,让其苦不堪言。郭晓冬说:“他们对你寄予了太多的厚望,理所当然认为你能呼风唤雨。像我老家的地方,经济上还很匮乏,家里会竭尽全力地让你去读书,不惜贷款,借钱。人一定要懂得感恩,一定要善良,一定要回报,我非常接受不了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后,就忘本,忘本就会没有根。老家,你的父老乡亲,就是你的本就是你的根。他们发展起来,越来越壮大了,你的根才会越来越扎实,你的枝叶才会越来越旺盛。我永远把根放在第一位。”

虽然老家很多亲戚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却很少有人去麻烦郭晓冬,怕给他添麻烦。“他们都会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想,都觉得我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但我认为我有责任帮助他们。等到别人来找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了。”

梦想从乡间小路开始

著名导演霍建起曾经这样评价郭晓冬:“一个农村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不稀奇,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却很稀奇。”信哉斯言。作为中国城乡差别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很难考上电影学院,因为他们童年鲜有获得艺术启蒙的机会。郭晓冬用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打破了这一“惯例”,让自己从山东临沂的乡间小路走到国际电影节星光大道。郭晓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一切都有可能。

童年时代的郭晓冬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调皮和贪玩,上树、爬墙、捞鱼、打架(至今他的脑袋上都有很多疤痕),掏鸟窝。同样作为一个家境不宽裕的人,郭晓冬也给家里捡柴以作薪,摘槐树叶子以卖钱。

父母都是淳朴本分的农民,却非常热爱文艺,这或多或少地熏陶着郭晓冬。一任郭晓冬“不务正业”地把家里变成了自娱自乐的表演基地,和村子里的人一起自编自导小品。渐渐地,他从村文艺宣传队,走向了乡文艺宣传队。

此外,郭晓冬还四处搜罗了大量文艺书籍来看,其中《大众电影》每期必买。“《大众电影》可以说是我唯一的精神寄托,每次买到《大众电影》都爱不释手,然后谁也不借。”

1992年5月,郭晓冬在《大众电影》上发现了一个豆腐块大小的广告:电影学院夏令营,每位费用500元。郭晓冬几乎是下意识地偷拿了家里500元钱,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参加了电影学院夏令营。夏令营为期半个月,主要讲授电影表演、欣赏知识,间或去八达岭长城、故宫玩一玩。15天时间的夏令营,自然无法让郭晓冬在表演技巧上有显著的提高。但这15天却让郭晓冬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的种子渐渐苏醒,开始发芽……

多年以后,郭晓冬面对记者谈起此事,还有点惭愧难当。在当时,5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他甚至无法想象父母发现500元钱不翼而飞会如何着急,更无法想象发现儿子突然出了远门后如何忐忑不安……“这是我这辈子做的为数不多的不光彩的事。”

质朴而宽厚的父母却由此更加了解郭晓冬,这个小儿子平时看起来老实本分,低调稳重,但一不小心就会做出让人大吃一惊的事情来。更让父母大吃一惊的事情是在1993年3月23日,郭晓冬辞去了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带着仅有的120元钱,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一下车,就直接去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多年以后,成为著名影星的郭晓冬这样回顾那一次离开:“15年前,我背着自己的行囊和理想,离开了我的山东老家,从此开始了我的北京生涯。15年时间不算长,尽管期间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一直交错不停,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走到了今天。或许理想就是我的舵手,就是我的导航,我就是能够拨开层层困难的突击手!”

但是,理想在现实面前往往摔得遍体鳞伤。郭晓冬至今还记得那次报考电影学院的失败。面试时,他事先把高尔基的《母亲》背诵得滚瓜烂熟。没想到一上场,脑子却变得一片空白,没朗诵几句就忘词了。这时,他只好讪讪地对老师说:“对不起,我背不下来了。”主考老师说:“没关系,你先下去吧,准备准备再上来。”等着其他同学考完了,郭晓冬又上去了,但朗诵了几句又忘词了。在尴尬之余,他索性问:“我能拿着书本读吗?”获准后,郭晓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遍。

郭晓冬抱着侥幸的心里去看榜,但奇迹没有发生。“我还是比较幸运,初试就下来了。我就没有必要再花复试的钱。”

报考电影学院,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当初离开家的时候,他就决定考不上也要留在北京闯荡了。

在当年一起参加夏令营的一位朋友帮助下,郭晓冬在公主坟翠微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找了一个落脚的地方。那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有几张高低床。在这里,郭晓冬度过了相当长的时光,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漂”。期间,他当过服务员和售货员,当过酒吧歌手和主持人。他发着高烧时曾经躺在地下室里三天才吃一包方便面,当时的感觉自己都快死了。

郭晓冬干的更多的工作是给电视剧跑龙套。

对于那时的郭晓冬来说,跑龙套是一个好活,因为跑一天龙套中午、晚上可以吃到两份盒饭,同时还可以拿到10元报酬,“如果是台港的剧组,可以领到15元报酬;如果早上开工早,还有早饭吃,会有一个鸡蛋。有龙套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饭哪。”但这样的龙套也是有一天没一天,因此,他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但郭晓冬是个连龙套都能跑出名堂来的人。有一个剧务“方阿姨”,很喜欢龙套郭晓冬。经常有机会就找郭晓冬去跑龙套。郭晓冬每次去剧组,方阿姨都以充满欣赏而自豪的口气对副导演说:“这孩子,干得很好,还能说台词。”一位副导演对郭晓冬说:“你这孩子适合当演员。”这给了郭晓冬极大的鼓励。

后来,郭晓冬有机会参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云南故事》。该片由张暖忻执导,濮存昕主演。郭晓冬在片中演一个红卫兵,有三句台词。接到此片约,郭晓冬激动万分,写了一大篇日记,他慷慨激昂地说:“《云南故事》会不会就此改变我的命运?”

但是,天上掉馅饼也不会砸在一个龙套身上。拍完《云南故事》后连续三年里,郭晓冬除了龙套还是龙套。“当时我非常苦闷,明明知道理想就在前方,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现在看来,当时郭晓冬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在三年里他没有想着再去报考电影学院。“我觉得是心理在作怪,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跟其他人比起来,差距太远了,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好事都跟我无缘的。”

1996年,在北京漂泊了三年之后的郭晓冬,最终决定回家。他甚至想过了回家后干什么:摆个水果摊卖水果。

这时,一位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老乡硬拉着郭晓冬去“陪考”,在对方的一再劝说下,似乎已经僵死的理想的种子又渐渐复苏了。他开始用了三个月时间做准备,天天跑到郊区的河边又跳又唱,由于练声不得法,最后还落下个慢性咽炎。

在复试的时候,郭晓冬唱了那首《再也不能这样活》。他是在考试,更像是在倾诉:“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趟大河,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个脚窝一首歌。”

郭晓冬告诉记者:“这首歌正好契合了我内心的感受,我觉得我要告诉我自己:我再也不能这样去生活,我要抛弃以前,要努力向前,不管我面对的将来是什么。”

这一次,郭晓冬考上了,这也得归功于主考老师崔新琴的慧眼识珠。“是崔老师把我从一个文艺爱好者,蜕变为一名真正的演员,让我有机会走进电影的这扇大门。她是一个改变我命运的人。”

从自卑到自信

学费和生活费,困扰着郭晓冬在电影学院的四年。

2001年,郭晓冬完成了毕业论文《论自信对演员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自己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过程。郭晓冬的自卑在于家境贫寒,依靠贷款支付学费,基本生活费都没有保障。最初,“我很自卑,非常自卑,当时也在想,为什么我的父母没有钱。如果我家有钱,我就不用受这份罪,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比起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郭晓冬更懂得珍惜。他珍惜每一分钱,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机会。也把自己珍惜成一个另类。四年里,郭晓冬从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一年要花一万多元学费呢,不好好学的话太对不起这么多学费了。”当时同学们参加盛行的AA制聚餐时,郭晓冬总是借故不去。刚开始的时候,郭晓冬也经常和同学去外面吃饭。他希望改善伙食,更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但是时间久了就不行了。尽管AA制,每次都是二三十块钱,但是对我来讲,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二三十块钱,我可以吃好几天饭呢。后来,我渐渐学会了说不。”

后来,从班主任到同学,都渐渐地知道了郭晓冬的家境。他们开始用各种不露声色的方式去关心他,有拍戏、拍广告的机会都尽量带上他。

班主任崔新琴还以郭晓冬优先的方式推荐他参演电视剧《红岩》。“那是我第一部真正意义有台词的角色。也是我上电影学院后第一次挣到片酬。崔老师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最大的帮助。”

一次,一个广告公司找他们班拍广告。郭晓冬惊奇地发现,那次去拍广告的就他一个男生,其余全是女生。毕业以后郭晓冬才得知,当年广告公司去要人的时候,只要女生,不要男生。而一向和气的班主任崔新琴却霸道地说:“如果不带郭晓冬去,所有的女生都不去。”

毕业多年后,郭晓冬才了解这事的原委,“我听了之后特别感动,但是没有给崔老师打电话。因为我觉得‘谢谢’两字是远远不够的。她希望我成才、独立、自强,希望我在这个行业里取得成绩。我只有不辜负她的期望,才能回报她的关心。”

为了改变经济状况,即使其他同学不愿意去跑的艰苦龙套郭晓冬也愿意跑。有一个龙套他需要不断地摔倒,直至摔得双手鲜血淋漓,最后也就领到10元报酬和一盒盒饭。“我当时想,我何苦如此呢?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要完成学业啊。”

还有一次,郭晓冬参与了一部教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短片,说好本科生演员给500元,群众演员给50元。最后结账的时候却只给了郭晓冬50元。他去询问,对方说,就是50元,只能给50元。“当时我很不理解,这不是在欺负我吗?”

委屈自然有,但更多的是感动。一次班长特地把郭晓冬叫到操场上散步,他说:“听说你缺钱了。”郭晓冬说:“我有钱,谁跟你说我没钱了?”班长掏出50元钱说:“我有100元,一人一半。” 还有一个叫白云的女生,每次郭晓冬急需用钱的时候,她都会马上向父母“借钱”,然后再转借给郭晓冬。

大一时,在同学的精心安排下,郭晓冬度过了生平第一个城里孩子才会享受到的生日。那摇曳的烛花、那真诚的生日歌,那自制的蔬菜沙拉……让郭晓冬备感温馨。“那种感觉很好,非常值得怀念。”

难能可贵的是,郭晓冬在贫穷中依然做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在低价好戏和高价烂戏之间,他不假思索地选择前者。2001年,电影《密语十七小时》和一部电视剧同时找到了郭晓冬,后者的报酬比前者高出数万元,但非常需要钱的郭晓冬毅然选择了前者。

走上红地毯

郭晓冬说:“没有霍建起导演,我就不可能顺利踏进影视圈。”郭晓冬和霍建起的第一次合作是影片《蓝色爱情》。戏中的主角是袁泉和潘粤明,郭晓冬的戏份很少。但霍建起却给郭晓冬留下一句话:“你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将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合作一把。”郭晓冬只是当成名导对晚辈的一种鼓励。

没想到两年以后,郭晓冬接到了霍建起的电话,让他主演影片《暖》。影片《暖》根据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记录了一个真实而平凡的农村游子还乡的故事:男人和女人们挣扎着构成了婚姻的风景,人性的挣扎、疲惫的心灵陷在泥泞中,却又不甘心地抱有一点可怜的希望。

郭晓冬主演男一号林井河。

霍建起透露,“拍戏的第二天,郭晓冬的父亲去世了。他很难承受,我们也很难承受,但是要拍戏,一个剧组滚动起来,不容一点耽搁。那天拍戏的时候,郭晓冬拍一条哭一条,一停机马上就呜呜的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晓冬和其他主创一起努力,把《暖》拍成了一部很唯美、很纯净、很有诗意的影片。

2003年11月1日,郭晓冬踏上了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郭晓冬穿了一身标准的黑色礼服,既合体也有一些帅气,显得信心十足。那是东京电影节首次铺设红地毯,让郭晓冬赶上了。"对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这几乎是天方夜谭。不管结局如何,对我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东京电影节的红地毯之行,而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光辉一笔。"郭晓冬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11月5日晚,一个好消息从国内传来。电影《暖》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编剧奖。“我们非常兴奋,不仅仅因为得到两项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辛苦终于得到了认可,我也可以对刚刚去世的父亲有一个好的交待。”

11月9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当晚,评委会主席巩俐宣布:“最佳故事影片奖是――霍建起导演的《暖》!“

《暖》之后,郭晓冬和霍建起的合作并没有结束。不久前他们开始“愚公移山”。电影《愚公移山》根据太钢老工人李双良的事迹改编,他带头苦干五年,搬走了钢厂堆积了50多年的废钢渣山,被称为“当代愚公”。郭晓冬扮演青年时代的李双良。这是郭晓冬第一次演工人。

郭晓冬说:“《愚公移山》,我很喜欢这种精神,我也喜欢龟兔赛跑的精神,只要自己坚持不懈,相信自己,永不妥协,永不言败,胜利最终会属于自己的。”

成名之后的郭晓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主演经济效益不高的电影中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对‘电影’两个字感情特别深。现在我越来越清晰我这么多年来要追寻的是什么。现在我其实没有钱,自小父母对我的教育是,钱其实够用就行,不是特别重要。我希望在这个领域里做到纯粹,但是要做到纯粹实在太艰难了,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第三种温暖》《桃花灿烂》《美丽任务》《寻人》《投名状》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同时他也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和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最具潜力男艺人”大奖等荣誉。

本文图片由橙天娱乐和保利博纳提供

郭晓冬作品

主要电影作品

《江山美人》《投名状》《寻人》

《愚公移山》《第三种温暖》

《桃花灿烂》《美丽任务》《暖》

《密语十七小时》《蓝色爱情》

主演电视剧作品

《世纪不了情》《美丽婚纱》

《新结婚时代》《中国家庭421》

《芙蓉花开》《大校的女儿》

《你是苹果我是梨》《玻璃婚》

《午夜阳光》《北京,我的爱》

《红粉世家》《谁都会说我爱你》

《情越千年》《桃花扇传奇》

《西街女》《李克农》《红岩》

上一篇:“卖汤圆”的梁波罗 下一篇:“星光灿烂”非大学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