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10-03 10:34:27

【前言】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进行探究。

一、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

三、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镇原两大购物中心百佳超市和天悦城购物广场为喜迎十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百佳超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天悦城购物广场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问题一提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四、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Δ≥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五、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快乐探索数学的绿洲,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上一篇: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 下一篇:联想法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