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探析

时间:2022-10-03 10:13:27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探析

摘 要:“嵌入式”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的一种探索,校企双方功能性需求的相互嵌入与满足则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动力来源。“嵌入式”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直接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学校师资、人才培养等搭建平台。要完全利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必须注意处理好校企双方的关系,制定科学可行的考评监督机制以及防止出现形式化的“嵌入式”校企合作。

关键词: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92-02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由于自身办学内涵和办学特色的缺乏,难以获得持久性的动力支撑,无法形成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造成其在与普通本科教育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致被人视为普通本科教育的下一级教育层次。要真正改变高职教育这种不合理现状,增强其吸引力与竞争力,使高职教育成为与普通本科教育并行的一种教育类型,各高职院校就必须注重内涵式发展,努力营造办学特色,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据高职教育的独特属性,其根本方法就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改变以往“行政驱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式的校企合作境况,构建并实践更为顺畅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育人和用人方面的共同需求,二者之间必须走深化合作、共同育人之路。教育部在2010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时而现的。

一、“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嵌入式”和“嵌入式系统”的概念最早运用于计算机领域。“嵌入式”就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嵌入式系统”是指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换言之就是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系统的硬件一体化。将这一概念引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一般是指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的专门性机构,具备人才和技术集聚的特性,而企业是人才、技术消费的单位,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结点”。校企双方通过合理选取“交结点”,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功能需求嵌入到对方中去,使人才培养、供给和消费成为双方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各自依托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在实现功能需求方面的不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向嵌入型,即高职院校或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单方面将一些功能性需求嵌入到对方中去,在促使这些功能性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二是双向嵌入型,即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参与合作,把各自的功能性需求积极主动地嵌入对方,依托对方的优势来助力自身功能性需求的满足,从而实现功能性互补,促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础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功能性需求,是指一个机构在其主要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必须予以满足的关键性需求,此类需求是该机构运转所不可或缺的。企业最基本的功能是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创造利润,这一功能的实现必然需要资金、人才与技术的支撑,也就离不开高校的支持。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这些基本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企业。高职院校和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其核心利益分别是“培养人”和“利润”。由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使得校企产生了交集,当功利性的企业和公益性的院校共同关注人力资本的质量时,这种交集就会越来越大,这是“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动力。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学校和企业的界限,学校与企业双主体间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共同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其本质是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合作动力来源于双方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1. 企业功能性需求的嵌入与满足

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较容易出现由于自身人才与技术储备的不足而对高职院校产生一定依赖的现象,所以其对高职院校的功能性需求也主要集中于高职院校的技术及人才供应。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已清晰表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正日益挤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市场份额,原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迫切需要依托技术和人才的储备与支持来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抢占市场,加快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支撑无法单靠自身人才储备来满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地,具有科研智力、团队和机制的优势,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因此,企业如果能够依托“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把技术与人才支撑的功能性需求嵌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去,将有益于企业享有更多、更优质的技术服务,从而更好地解决企业生产、技术方面所遇到的难题。

另外,转型中的企业发展还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人才的筛选与培训也是企业的功能性需求之一。这种需求单独依靠企业自身内部力量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即使企业最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也必然会额外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效率。企业若能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依托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人才培养机构的优势,借助于“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将人才的筛选与培训这一功能性需求嵌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培训绩效,助力于企业的发展。

2. 高职院校功能性需求的嵌入与满足

在以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职院校更为积极主动地靠向企业,甚至是单向性地依附于企业的现象。探其根源,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较之企业有更多的功能性需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予以满足,这在“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1)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教师结构改造。在“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将师资培养以及教师结构的改造等功能性需求嵌入到企业中。一方面,高职教师通过直接参与服务企业的实际运作,切实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持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从而可以成功地提升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企业的技工人员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来源之一,他们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而且能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与指导。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的技工中直接挑选并聘用一些优秀者来校任教,有效地改善师资结构。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来进行师资的培养和教师结构的改造,既弥补了学校师资的不足,满足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又降低了学校自身培养教师成本。

(2)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既是校企双方相互满足需求的过程,也是相互渗透的过程。随着这一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化,校企双方将会各自受到对方的全面影响。高职院校会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嵌入到企业实际运作中,例如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担任助手,或者定期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观摩调查,让学生在工作实景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在“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走向成熟之后,高职院校还能以为企业直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的,将学生的实习、实训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嵌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行中去。这样,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和设备,学生可以在生产一线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三、“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是一个校企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需求互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各自把自身的一些功能性需求嵌入到对方的实际运作中去,借助对方的优势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提高这些功能发挥的质量与效率,并最终助力于高职人才培养,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要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得到更好地发挥,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要处理好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的前提条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基于此,高职院校在挑选合作企业时必须因地制宜,不可主观性地认为合作企业越大越好,盲目攀附于大型企业,而应根据社会实际以及自身条件来确定合适的合作企业。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科学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侧重于从当地的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中去找寻适宜的合作伙伴,因为正是这样的企业缺乏充足的技术与人才储备来支撑其发展,有更强的驱动力来推动校企合作以满足其功能性需求。另外,这种“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双方功能性需求的满足,关涉双方的核心利益,有必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长期合作协议,这样有益于双方建立起互信的合作关系,确保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有稳定的实践环境。

2. 校企双方应协商制定科学可行的考评监督机制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企业参与的开放性人才培养过程,更是一个注重社会分工且紧密协作的高效而良性运转的人才培养过程。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中,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的职工,他们要接受学校的考评监督,同时也要接受企业的考评,所以校企双方应综合各自考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评监督机制,完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另外,在企业嵌入高职院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听取企业一方的意见和建议,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教学与考核、实习实训等过程中,采取过程考核、成果考核以及综合考核等多种形式监督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3. 必须防止形式化“嵌入式”校企合作的出现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需要校企双方以真诚的合作姿态、负责的合作精神实质性地参与到满足对方功能性需求的行动中去。企业若决定将产品研发和技术咨询等功能性需求嵌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在企业设立技术服务站的形式,让学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实质性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去,而不应只是以挂职锻炼这种简单的形式嵌入来应对,否则很容易让“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双方的相互应付中走向形式化。

总之,培养适合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共同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将成为今后高职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

[2]孙仁峰.“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6).

[4]柴林.高职院校承担人才培训外包服务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

[5]刘继平,邱丽芳,李德尧,等.基于“嵌入式”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践行[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6]于邢香,杨新春,窦中华,等.高职院校“全流程实践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上一篇:巧设新授课的导入演绎数学课的精彩 下一篇:试论探究式教学中的有效性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