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时间:2022-10-03 10:02:57

葛根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葛,豆科藤本植物,全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其中;葛粉为特色保健食品,集营养、食疗、美味于一身,深加工还可制成十几种精美食品;葛叶,富含植物蛋白,属全价饲料;葛渣,高档纤维原料;葛花,名贵药材,解酒良药。"木生葛根"源于山中野葛,经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下黄溪村农民蒋木生35年来野葛不断引种改良、培植而成,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大等特点,其667m2产值可达2万余元,并且他生长期的摸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家栽培技术。现将其品种特点与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品种特点

(一)形状特点根块大,茎蔓粗,叶面宽大分叉距短,绒毛趋白

(二)内在特点(与山葛对比)

1、生长周期短:只需1-2年即能成葛根(山葛需6年以上)。

2、产量大:株产葛根10-20kg(山葛6-7kg)。

3、出粉率高:含粉25%(山葛2%-4%)。

4、品质好:葛根素含量高,是开发葛保健食品的最佳品种。

5、加工简便:制粉用普通工具粉碎、过滤、沉淀即可一次性加工(山葛纤维粗,要多锤揉,经3次以上过滤才成)。

6、适应性广:适应各种土壤生长,耐旱涝、无病虫害。

7、繁殖快:栽种后,每年茎节处遍生小葛,生命力极强,对同一山、地、田而言,只需栽种一次,永不再栽,且因生长期错开,故1-2年后,每年均可采大留小,控制数量,高产收获。

二、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土层深厚的荒山荒坡、森林采伐迹地、河边堤岸、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均可。

(二)地面处理清除杂草、灌丛、特别要彻底清除野葛(原因有二:一是野葛占地,影响了地面的有效利用;二是根块收获时,如混进野葛,其纤维粗且硬,会把粉碎机绞住,而无法机械化制粉)。

(三)挖种植沟(穴)种植沟(穴)宽、深种30-40cm,两沟(穴)间距1.0m。

(四)施底肥垃圾、灰渣、粪肥均可,与土壤混合后制成畦。

(五)栽种将株苗(带根)或截苗(含2茎节,可扦插,不带根)在最佳种植期内(公历2月至4月下旬)栽(插)入畦沟(穴),每hm2可密植9750-10500株(即每667m2650-700株)。其中株苗与地面成30度斜栽入土,截苗也成30度斜插入土,但两茎节必须一节在土内,一节在土外。栽好后浇定根水。

(六)生长管理萌发后,护苗施肥(稀人粪尿),以少量多次为宜。5月中旬(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后因其生命力强,覆盖率高,固氮力强,一般无需再中耕除草,酌情施以氮肥,有条件者,供以农家肥即可,但每年春季需补施适量各类肥料。

⑴匀苗、补苗种子直播苗出齐以后,进行匀苗、补苗,每穴留壮苗1~2株,并把缺苗补齐,苗木移栽后,可适当用稀释人畜粪水定根。苗期要勤除草,可用0.3%~0.5%的尿素水追肥2~3次,从第二年起,管理与其他定植苗相同。⑵中耕除划、施肥葛栽后,第一年须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出齐后,第二次在6~7月份,第三次在冬季落叶后进行。第二年起每年中耕两次,第一次春季苗出齐后,第二次冬季叶枯后进行。中耕要求除掉草,浅锄穴土。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要追肥,第一年每次每667平方米施人蓄粪水600~800千克。以后各年追肥时,应少施氮素肥料,增施过磷酸钙及火灰等磷钾肥料,以促进根部生长。⑶摘除顶芽、花序在栽植第1~2年的夏季,当藤长到2米左右时,应摘去顶芽,促使分枝,增加叶面积。每年5~7月份除有计划地留花留神之外,应及时摘除花序,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七)虫害防治

葛根病害不多,生长期主要有蟋蟀、金龟子等害虫为害茎叶。可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经行灭杀,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⑴蟋蟀咬食幼苗。防治方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杀。⑵金龟子成虫在5~6月份的晚上出来咬食叶片。防治方法,可用灯光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叶面防治,亦可摇动葛藤,趁其假死落地时捕杀

(八)采收

根块收获时间为冬季,此时养分集中于根块,块根膨大,故可直接从地面开裂处把植株基部泥土挖开,露出块根头部,采大留小,后覆平泥土即可。葛栽培3~4年挖采,在冬季叶片枯黄后到春季发芽以前进行。先割去茎藤,挖出块根,切下根头作种,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1.5~2厘米厚的斜片,或对剖后切成1.5~3厘米厚的块子,随切随上炕,用无烟煤火迅速烘干,如果在切块后用硫磺熏一夜后烘干,品质更好。收获和留种葛根可当年采挖,也可第二年采挖。一般11-12月份采挖淀粉含量最高。采挖时,可挖大留小,做到投资一次,长期受益。

上一篇: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浅析我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