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音乐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3 08:28:46

论高师音乐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随着高师教育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背离。。教材较单一,缺乏个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是十分清晰。只重视声乐教学在某些方面的结果往往也是以演唱为数不多的那么几首歌曲的能力来断定,而忽视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些不合理因数影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制约了声乐教学改革实质性的进展。

[关键词] 专业技术 综合能力 声乐演唱 钢琴演奏

人类拥有语言这种特殊功能,其歌唱比演奏乐器或其他任何艺术更能直接表达、抒发人类的情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需要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进行不问断地练习而获得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演唱基础,才能熟练的运用较难的演唱技巧,从而达到完美的表达声乐作品的目的。有些学生能演唱一些简单的声乐歌曲,也能完成一些歌剧中的选段。但学生对歌唱的基本要素和技巧的运用不够准确,发出的声音质量和效果很差。如果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只注重让学生模仿演唱上些较大的声乐作品,而不通过基础性的训练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只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走弯路。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综音性架构的不断形成,引发了很多关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整合课程建设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探讨,较多地集中在音乐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或音乐专业学科内单领域的课程整合。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则在子它的师范性恃点。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为目标,而高师音乐教育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前者要求学生对音乐的某一个领域、技巧能力能灵活自如的掌握,以“精深”为追求目标,而后者则要求学生具备深厚、全面的音乐素养,不以某一技能技巧的“专”为目的,而是要求学生全面正确发展。针对音乐教育这一特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提出了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设置了大量的必修和选修课,包括了一些美育、教育和文史哲、文理渗透类课程,期望实现其师范性的培养目标。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科的交叉也日益盛行,如音乐学科内部间的交叉,包括具体技术学科间的交叉(如声乐演唱技术与表演、钢琴演奏技术与表演、器乐演奏技术与表演),基础性学科间的交叉(如音乐基础理论、作曲基础理论),音乐理论学科间的交叉(如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等)以及以上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如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音乐风格、音乐流派、音乐的美与审美)。音乐学科与外部学科之间的交叉,包括音乐在其生成过程中同所涉及和接触到的一些相关学科的交叉(如自然科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宗教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然而,无论是这些跨学科、横向渗透类的课程,还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科理论课与技术课的交叉,或是专业技术课单领域内容的纵向拓展等,都无法真正实现学生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仍然是知识学科的综合,而远未实现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这一问题急待解决。

二、高师音乐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界定

一般认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的键盘、声乐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并达到简单相加的效果,对综合能力的理解也停留在固有的单一领域模式,如把声乐与基础理论课、音乐文献、合唱指挥等相关学科简单相加或把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键盘和声等相关课程机械整合。而高师音乐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则是把两门核心技术课(声乐演唱和钢琴演奏),及其它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实现从单领域内部简单相加到多元技术能力之间的有机相乘。声乐和钢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钢琴演奏本身就是演奏者内心的歌唱,借助琴键表达出来,而声乐和钢琴伴奏的结合是音乐的另一种形式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意义与内涵;而两者的相互了解与掌握才能够表现出音乐的美妙动人。这样的技术综合也符合基础音乐教育关于音乐审美和创新的要求。因为感受音乐的美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教师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熟练把握两种技术,才能够呈现出音乐的美,并引导学生正确的去审美。

三、高师音乐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培养的措施

如何能够有效地加强高师音乐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革新:

1.通过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面向具有一定声乐演唱和钢琴演奏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弹唱课。“弹唱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能够有效地加强音乐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掌握正确的钢琴伴奏方法;掌握科学的声乐演唱技巧;解决弹与唱的协调问题;培养即兴弹唱、歌曲创作与改编、创作钢琴伴奏的能力。”圈c 学生通过这些作品的弹唱,熟练掌握弹奏技巧和正确的发声方法,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把握好乐曲的音准、音色、节奏、力度,准确表达乐曲的风格与内涵。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分析和处理一般声乐作品的能力,具备流畅、自然弹唱声乐作品的技巧。

二是面向具有较高钢琴演奏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开设钢琴伴奏艺术指导课。“钢琴伴奏艺术指导课是跨学科的交叉学科,既与钢琴演奏密不可分,又与声乐演唱直接相关,还与音乐学、语言文学甚至音乐生理学、音乐声学等直接相关,是一门需要多层次、多修养的综合素质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音乐历史、音乐美学知识、文学、语言知识。在演奏技巧上除了具备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外,着重培养快速识谱、移谱、读歌词、创造性演奏的能力。在声乐技巧上,要能够指导歌者用正确的声音状态、甜美的音色、准确的语言、力度和节奏、以及良好的台风去演唱。

三是面向具有较高声乐演唱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声乐演唱艺术指导课。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的表演能力,较高的声乐艺术演唱技巧,在能够担任钢琴伴奏的同时,还应能够正确指导钢琴伴奏,做到歌词、声乐、钢琴伴奏三位一体。培养学生掌握大量的、不同版本、不同声部、不同形式的曲目,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能够即兴演奏、即兴演唱。

2.通过理论教学与审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

声乐教学需要声乐理论,但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才能提高声乐的实践。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把理论与学生的演唱实践结合,使学生的演唱以理论为依据。另一方面注意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聆听、表现、鉴赏,分析和理解,把他们从枯燥的乐理、试唱中解脱出来,在音乐美的愉悦和享受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在学习新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歌曲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了歌曲的时代背景,加深了对歌曲的了解,同时在演唱中也能够较好把握歌曲的风格和表现力。如:歌曲《梅娘曲》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曲作者聂耳是我们著名作曲家以及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了解到《梅娘曲》这首歌是当时的舞台剧《回春之曲》中的唱段,剧中描写了爱国华侨青年从南洋回到祖国参加“一二八”抗日战争的故事,使学生对这样一首比较生疏的歌曲有了深刻地了解,从而掌握了歌曲的思想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树立学生崇高的审美追求和正确的审美论。

3.通过学生分析和处理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被创造出来并用于被人感知的事物,其复杂的双向活动都富有创造性.教学中从对作品的分析、感知到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既是学生熟悉并掌握作品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内涵及创作意图,谈个人的看法,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评判作品;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演唱时赋予自己的演唱以创造性的处理,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并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艺术审美角度处理作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艺术创造力。如在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演唱中,首先通过预习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内涵和创作意图。最后让学生们用各自独特的风格演唱作品,有的学生运用了民族唱法,有的运用美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的思维。教师不把作品引入到再现型的艺术欣赏的思维方式中去,不把作品内容解释得过于具体化,而是启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尽情驰骋。

以上的探索和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开展。首先,学生的专业各不相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专业技术综合课上,以“弹”为主,还是以“唱”为主,一定要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具体对待。其次,开设专业技术综合课,需要大量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综合水平的复合型教师,现有的师资需要补充、培训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雅鹤:钢琴弹唱课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黄钟,2003,(增刊)

[2]刘丽娟:论钢琴艺术指导课的价值取向[J].乐府新声,2004(2)

[3]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马显彬:教师语言学教程[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阅读教学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