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地域性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03 07:56:41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地域性特征分析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我国的建筑产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这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如何在体现出建筑的现代化的同时,以本土的地域性特征为基础进行设计工作,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这同时也凸显了环境艺术设计在整体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以此为论题,对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洗浴性的特征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

1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各行各业从技术生产到目的设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方向性的转变。尤其是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龙头产业,建筑产业的转变尤为明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号召下,我国的建筑产品从结构的定型到施工技术的应用等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程度的转变,尤其是就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其是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方向的,在现今我国人口数量剧增,如何更好地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质量及成效,如何让建筑产品在不断地转变中得到完善,如何更有效地相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号召,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设计业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做好这一项工作也是凸显我国各地文化、让建筑产品的建设工作更为有效地响应现代化建设号召的一个主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是把环境融入到建筑产品、把文化融入到建筑产品、让建筑产品拥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有足够的前瞻性以及文化素养,认识起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本土的地域性为依据,将其合理、可行地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去,从根本上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2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性特征

在环境艺术工作中,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来说,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更是直接主导着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成效的:地域性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独有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于别类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是否能够取得相应成效的关键点。

2.1 地域性特征中的目的性

任何的工作要想做好,首先就必须确定工作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样,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前,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对设计的目的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这不仅仅是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凸显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之所以要进行环境设计工作,就是为了突显出建筑产品的地域性特征,就是为了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让建筑产品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让建筑产品能够在充分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美的同时弘扬地域文化。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目的性,设计人员必须依照建筑产品所将要坐落的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自然优势,开展可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通过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相影响的方式,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把建筑产品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在倚靠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也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建筑产品和自然环境两者互相映衬,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2.2 如何在环境设计工作中体现出地域性特征

2.2.1 设计人员自身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以及认知度的提高

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和认知度是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一项职业素养,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同时,对从业者的艺术素养、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良好的环境观察力和环境认知度是主导着设计人员对地域性特征的了解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找到设计方向,能够让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工作的要点。要想充分地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地域性特征,这两项职业素养则是缺一不可的。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设计人员在不断参加设计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适时地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争取地域性特征能够在下一次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2.2.2 文化元素与环境整体的和谐

设计师在做环境没计前,必须认真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母体设计原创理念与建筑文化元素语言内涵及建筑室内不同空间的功能要求,寻找建筑与室内空间的通俗简练的文化元素语言表达定位,如庄重、宁静、欢快、温馨、跳跃等等。比如一个酒店大堂的审内设计应该服从温馨、亲切、尊贵等文化元素语言,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元素设计中,如艺术品、图案、色彩、灯光、造型、材料肌理等都应按上述文化元素语言原则去设计与营造。如果文化元素定位偏离了建筑功能的文化语言,如过分严肃,或色彩偏冷调都将使其空间显得低沉与压抑,达不到建筑功能特定的文化语言要求。

2.2.3 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元素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进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优秀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国自汉代后,由于佛教传入与唐代丝绸之路兴盛,成就了历史上大最外来文化元素在中国绘画、宗教、建筑、雕塑等文化领域的广泛交融和应用,远到敦煌壁画、云冈石窟……近到北京十大建筑、南京中山陵及上海等城市建设,无不是中两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利用而不加以提炼,只能是作为“孝子”对家业的保守与继承;努力学习外来文化而忘记自己是一中国人,只能是一“浪子”,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优化发展,即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事实证明,仁性与知性、道德与科学相互融会贯通,即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基本观点,是人性之整体,合之双美,离之两伤。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中华文化元素合璧,要努力寻找中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戴建华,吴萍,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的思考[J],艺海,2009(4)

[2]张耀,赵婷婷,浅析城市人文景观中的地域文化诸元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3]李雨霜,浅谈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6)

上一篇:对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分析 下一篇:压浆技术在水泥砼路面养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