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业产业关联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

时间:2022-10-03 07:37:02

生产业产业关联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

摘要:本文给出了江苏省生产业的范围和分类,在回顾该省生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关联理论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对200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进行研究。计算了江苏省21部门直接消耗系数表、完全消耗系数表,并解释说明了江苏省生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以及感应力系数,对江苏省生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了2002年以及2007年的生产业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

关键词:江苏省生产业;产业关联;投入产出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江苏省制造业发达,服务业发展也值得瞩目。2011年江苏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5%,近十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总增加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江苏省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制造业优势,发展生产业实现产业的配套和产业链的完善。

刘志彪和耿弘(1999)研究表明,先进工业化国家服务业的内部各构成部门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服务业的稳定增长和相对巨大的规模主要是由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所支撑的。只有生产者服务才具有真正的知识密集型特征,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对生产业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关联研究的成果较多。江静和刘志彪等(2007)将学者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研究进行归纳,得出两个主要结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协同定位效应;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陈伟达和金立军(2009)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得出结论,交通运输仓储业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对经济的制约作用比较强。高觉民和李晓慧(2011)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后认为,生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增长相互促进,两个行业内部各部门也呈现互动发展关系。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和波及效应越强,则越值得重视;反之,产业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关联越强,对单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越有利。本文的意义在于探究江苏省生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从而从实证的角度阐述生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作用,探究江苏生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更好的实现江苏省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二、江苏省生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1.江苏省生产业的分类

关于投入产出表及其模型的论述众多,此处不再赘述。本文将中间需求率占江苏省所有部门中间需求率平均值以上的服务业部门定义为生产业。中间需求率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第i行业产品的中间需求量与第i行业产品的总需求量的比值,用hi表示。总需求量等于中间需求量与最终需求量之和。高传胜,李善同(2007)的研究还指出,在使用中间需求率做出判断后,需要再参照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进一步分类。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是指总产出减去居民消费小计后得到的数值占总产出的比例。计算得出江苏服务业各部门中间需求率及非居民消费需求率如表1所示。

中间需求率平均值为52.26%,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平均值为80.5%。本文将生产产业定义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综合技术服务业8个行业。

以下将主要运用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测算江苏省生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以及生产诱发系数、最终依赖度等揭示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后向关联的指数,以测定生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本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将工业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建筑业这4个门类。

2. 2007年江苏省生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分析(如表2所示)

农业中对生产业直接消耗系数较大的为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则对交通运输、仓储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说明采矿业生产活动中要消耗大量的交通运输和仓储类的服务。制造业对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大。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而建筑业对生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普遍大于农业和工业,这说明了建筑业对生产业的中间需求占其对所有产业的中间需求的比例较大,其中又以对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的中间需求最为突出。

3. 2007年江苏省生产业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如表3所示)

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建筑业对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均比较大,而建筑业对生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的绝对值又普遍大于其他产业对生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综上,各产业对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均较大,说明各个产业对这两个产业的中间需求较高。

4.2002年及2007年江苏省生产业的感应力系数分析(如表4所示)

2002年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的感应力系数大于1。2007年,全部生产业部门的感应力系数均小于1,低于平均水平,仅邮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感应力系数增大,说明这三个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增加,同时其他行业经过5年的发展后对于经济总量的瓶颈效应减小了。

5. 2002年及2007年江苏省生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分析(如表5所示)

第二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普遍大于1,说明第二产业对江苏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由表6中看出,影响力系数最大的为制造业,说明制造业对江苏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而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的数值大于1,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影响力系数数值小于1。

三、结论

江苏生产业总体发展势态良好,但内部结构欠缺平衡,产业关联有待进一步加深。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与2002年相比,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加深。

生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占的比重较大,而邮政业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等产业产值较小。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等的比较中也可以发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影响力系数都远大于生产业,生产业的产业关联作用还有待发展。对经济总量和其他产业影响主要是属于传统型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以及近年来后来居上的金融业,其他几个产业总体的表现不突出。生产业中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都比较小,易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瓶颈,需要政府的扶持以平均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内容、发展与结构――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7(08).

[2]高觉民,李晓慧.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06).

[3]金立军,陈伟达.生产者服务区域发展及其与其他行业互动发展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J].软科学,2009(10).

[4]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J].世界经济, 2007(08).

[5]刘志彪,耿弘.以服务业知识化为主线优化南京投资环境[J].南京社会科学,1999(01).

[6]Machlup F.,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大师级课程学做豆腐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农户资金需求与供给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