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22:14:15

生产性实训总结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引企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教育

1.前言

实训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高职教育特别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基础条件之一。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要改善实训、实习的条件。就必须联系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其特点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在校内建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使消耗性实验实习变为创造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做到“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等八个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站在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选择合作方式、确定合作内容和合作项目、设计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呈成多样化态势。丁金昌(2008)总结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大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包括订单培养型、企业赞助型;学校主导模式,包括筑巢引凤型、来料加工型、技术推广型、创业孵化型;共建共享模式,包括共同经营型、优势互补型、任务驱动型。刘家枢(2008)撰文总结了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模式采用了教学性公司模式、企业来料加工模式、校企合作建教学工厂模式。李黎明(2007)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主要有校办企业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政府资助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校企合作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校企合资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行业、部门资助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学校自建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

目前有关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和实践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初步建设,至于如何使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地、可持续地发展,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供参考;而且各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围绕工科类专业进行产品制造类训练。本文探索一套利用企业服务外包业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方案,推进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3.“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实训性基地的探索与研究

3.1 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在原有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扩建。无论改建还是扩建,都需要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新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可定位为:

(1)教学实训功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利用其实训条件,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化、企业化的实训环境,进行教学实训。如可以引进电信公司的客服业务,一些公司的电话营销服务等项目,同时可以基于这些项目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实训、生产。

(2)培训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利用完整的生产性实训环节以及高技能的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生产性锻炼,使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另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技能性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教师“双师”结构。

(3)职业资格鉴定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利用和企业进行合作的机会,建立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以方便对本校及周边其他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

(4)产品生产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整合了学校和公司两方面的人员、技术、资金、设备、信息等生产要素、面向市场,具有生产功能。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应主动寻求订单,提供生产服务,获取经济效益,这样有利于将传统上的消耗性实验实习变为盈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可大大促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2 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体制

在投资模式上,遵循校企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训基地,较好地解决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问题,确保基地长期稳定运行。具体待探索的投资模式有:

①股份公司模式:学校与校外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组织理念建立专门的股份制公司,投资方为校方、教师、企业等,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运作模式。

②共投共建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协商共同投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给学生创建一个实践平台、给企业一个员工培训场所;并且可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对外经营。

③优势互补模式:由校方提供场地和人力资源,企业提品、服务和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负责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活得了学校人才和场地资源,学校获得了企业的实训指导和产品生产服务。

图1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机制

3.3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机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如图1所示。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机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合作各方和校内师生利益,注重自身的“造血功能”。学校充分利用己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仪器,对合作企业优先开发学校资源,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应用技术开发、转化、服务为重点,承接合作企业外包项目、利用合作企业师资力量,完成项目后,从合作企业方获得资金。合作企业则可以给学校提供服务外包项目;委派实训教师;接受学校已完成的外包项目;支付资金给学校;利用学校资源,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吸纳合作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师生可充分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创业、实习、科研、技术服务等活动,获得报酬、提升技能。

3.4 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学生管理2个方面的内容,见图2所示。

图2 生产性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工作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实施中,由相关企业和学校相关专业联合派出教师,根据外包项目内容和实践教学计划,明确每一次生产性实训的具体任务与目的,由专兼职实训教师实施具体教学过程。教务处及其他教学部门对实训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与督导,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结果做出评价;并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实训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应明确实习生的双重角色,实习生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使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学校要求学生遵守司纪司规,严守岗位职责,杜绝私自换岗、顶岗和缺岗现象。

为保证实习质量,必须对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严格考核。学生从进入实习岗位开始,实训基地就要对每位学生的岗前培训,上岗前考核,技能操作,岗上培训,实习岗位更换,职务提升等进行全面记录。为客观反映学生实习工作真实情况,学校应设计若干关键行为指标制定全过程考核表,学生考核合格将获得学分,并颁发“工学结合教育实习证书”。

3.5 生产性实训基地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规范运行,长期稳定开展工作,应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1)组织架构。要建立由企业、行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运行进行决策。组建由实训基地和企业合作部门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和指导各专业、科研院所、工作室进行生产性实训,形成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管理组织网络。

(2)资金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资金主要需求包括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投入、学生实训的经费支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源来源主要有学校投入和企业赞助,还可以来自于实训基地的盈利等。学校应提供场所、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必需的教学基本器具和物资,保证生产性实训之需,合作企业应投入必要的设备和资金。

(3)人力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与难点均在于实训指导老师的组建及配备问题。在组建实训指导老师时,可以学校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为主体,但必须要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共同参与实训计划、技能培养方案及考核办法等的制订和执行。

(4)教学资源保障。合作双方应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编写一批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及专业技能训练手册;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系统设计出整体实训解决方案教学包,发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建立资源库、素材库等资源包下载的网站。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6).

[3]李黎明.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

[4]王志明,马广.“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8(09).

[5]马广,王志明.“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职业技术教育[J].2008(32).

[6]陈顺立.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1).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评价体系

1引言

生产性实训是高校“立足校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引入企业的真实产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1]。由于生产经常受到原材料供给、设备与工装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进度时常出现波动,实训计划的落实存在一定变数,使得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难题。

2高校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国内各高校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普遍存在重结果、轻反馈,偏评价、疏监管的问题,其评价手段沿用理论模式,即学生“期末”集中评教+专家评价的模式,由于生产性实训教学时间紧、教师数量多、工种轮换快,指标不科学,评价不及时,因此集中评教的结果与真实有出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构建一套符合生产性实训特点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以下简称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

3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理念

高校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过程,其构建理念如下:

3.1构建多层次的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

成立学校和中心两级监控与评价机构。其中校级机构指的是校级督导专家组,负责对中心的生产性实训质量进行“重点”督导,采用问卷调查、听课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而中心机构指的是中心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学生评价工作组和中心督导专家组,其中学生评价工作组负责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而中心督导专家组则负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效果等进行检查和督导,并将结果及时向中心领导反馈。

3.2构建多角度的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

构建“学生评价+学校、中心两级督导专家评价”的多角度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发挥该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监督和激励作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生产性实训的亲历者,对教学质量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但学生对于实训内容的理解有一个过程,评价结果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学校、中心两级督导专家的评价不可替代[2]。

3.3构建基于大数据理论的生产性实训质量诊断体系

基于大数据理论对教师的专项教学指标的进行统计,针对数据中反映的问题能自主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协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目的:一是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挖掘教学中的问题信息,三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其实施过程如下:

4.1分析资料,奠定研究基础

采取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等形式收集并分析研究资料,提取研究数据,为开展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奠定研究基础。

4.2设计评价方案

设计以“学生评价+中心督导专家评价+学校督导专家评价”为基础的具有教学诊断功能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4.3构建生产性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生产性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以“金工实习”为例:先由专家提出候选评价指标,然后按照构建原则对候选指标进行反复归纳、研究,最终确定“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纪律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力”、“本次实践训练的收获”等5项为评价指标,再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四档(A、B、C、D)评价标准。

4.4设置体现“生产性实训”特点的评价指标权重

按照评价指标在生产性实训中的重要性对其赋予相应权重。先邀请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其赋予相应权重,再通过加权处理确定四档(A、B、C、D)评价标准的分值,每一项评价指标只允许选择一个档次的评价标准,5项评价指标的量化分值之和就是参评教师的学生评价结果,该结果与校级、中心两级督导专家评价分值之和就是参评教师的实训质量评价结果。

4.5生产性实训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系统的开发

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基于开发了“生产性实训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系统”.

5结语

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应用推动了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获得了学校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学生在“真刀真枪”中得到了锻炼,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获得了提高,多名教师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教学质量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成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生产性实训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宝嘉.深化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生态学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5(01):5-8.

[2]陈安军.高校研究性教学保障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1):26-28.

[3]熊文伟.高职生产性实训教学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326-326.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示范校建设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生产性实训基地

数控加工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常设专业,其技能培训特点是材料消耗多、培训成本高,这也是各校数控加工实训中较为棘手的问题。高消耗的实习从经济方面影响学校发展,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培训质量。因此,如何把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性实训,这是很多职业学校一直在探寻的问题。笔者参加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数控加工重点专业建设,对实施生产性实训进行了有效探索与实践,现将建设过程总结如下。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数控加工专业自1996年开设以来,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具有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数控维修实训室、模具加工装配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等十五个实验实训室,数控设备总数为46台(套)。因考虑方便教学,这些数控设备的规格型号基本相同,按功能和新旧程度平均分配到7个实训室(区),承担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技师、高级工、中级工、五年制高职等层次的数控实训教学任务。所以,各数控实训教室功能相对单一,主要分为数车和数铣/加工中心两个方向,对专业的培养也只能按方向进行。教学内容上只能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消耗性课题训练。教学形式上由指导老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独自练习,在数控设备上完成简单的课题类工件加工,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只是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会使用数控设备,加工出单件的课题类工件。对于企业要求的批量高效地加工产品,保证质量,探索合理的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做好分班维护保养设备等都无法体会掌握。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操作技能到企业基本用不上,企业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再培训。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掌握企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采用生产性实训是一条最佳途径。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培养模式,我院数控加工专业将培养模式定义为“校企合作、厂校一体、定向培养、互惠共赢”,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厂校一体”,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引产入校、引产入教、引企入校。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结合数控加工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为:

1.在校内建成独立的生产性实训场所一处,并且按企业标准健全组织结构、各种制度、岗位职责,明确生产加工任务。

2.选择与一两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条件是有适合学生参与生产的数控加工工件,生产设备是数控设备,可以企业投入或学校提供。

3.生产性基地有稳定的年生产任务,以保证常年教学需要,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用来补贴学生、教师。

4.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参与企业考核评价标准,提高学生质量意识,保证数控加工专业学生每年参加生产性实训学时数达60学时以上。

5.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反哺企业,为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提供支持。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

1.成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小组,明确分工,组长统筹调度,成员合作互助。

2.广泛开展调研工作,走访多家企业或同类院校,收集相关企业的生产资料,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分析整理调研材料,确定目标企业和目标产品。通过广泛调研,掌握大量企业的数控加工信息,为做好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寻求合作企业做好准备。

3.征求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调研和专家论证意见,制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4.选择合适企业开展合作洽谈,确定生产加工合作项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5.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从企业引进或按照企业要求采购新设备,保证新进生产性设备性价比高。根据合作企业要求,为更好地开展生产性加工任务,新增有利于生产的设备,同时兼顾场地和学生掌握的操作情况,确定合适的设备。

6.高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场所,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基地运行工作。

7.稳步开展基地生产性实训工作,承接企业生产性加工定单,完成计划任务。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我院为改革培养模式,根据数控加工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现代企业的用工需求,深化校企合作,采取“引企入校”的方式,在校内创办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处。所有加工设备、生产产品、技术和工艺均由企业提供,学校安排不同班级广泛参与生产性加工任务,利用真实的生产任务培训学生的技能。生产现场采用企业方式进行管理,应用企业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最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产品质量意识,让学生在生产中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1.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把学生培养模式变换为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生产实习为主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实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其次,利用区域经济及自身优势,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开发实训基地的生产,使工作过程系统化,在稳定的生产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辐射、牵动正常的实习教学工作。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建同时改善了实训条件,变消耗性实习为效益型实训。搭建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平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社会服务,开拓市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打造出职业教育品牌。

2.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就是把企业引进来,实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培养目标,定单、定位为企业提供最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学校接受企业的思想文化,再灌输给学生,减少企业对学生进行再次培训的可能,使学生在就业前就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同时,加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实惠,恰当的生产订单使得双方互惠共赢,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生产成本,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3.对其他地区学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成效。我院生产性基地建设一直受到周边同类院校的关注、重视,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交流,起到了借鉴、示范的作用,发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必然结果,我们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得到本地区其他同类院校的认可,通过生产性实训,真正让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得到了实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意义,对下阶段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周边同类院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体会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我们认识到怎样才是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需。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真实的环境,达到企业的需求标准,真正为企业量身定做,在这个环境里,老师有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企业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受益的是教师,建设与企业一样真实的环境,完成与企业一样的工作任务,可以让参与的老师体会到生产性实训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锻炼自已的好机会。在带领学生完成生产性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通过建设,我们发现了很多不足,如何制定稳定合适的生产加工任务?如何把握学生能力水平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如何管理、完善、规范执行企业制度?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如何进行教师师傅、学生员工的角色转换?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

[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1.

[4]李斯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1(6).

[5]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1(8).

[6]宋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7).

[7]全国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度示范校建设创新范集[M].化工工业出版社,2012.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ve meaning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sums up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content and effect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bas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giv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oductive training base;build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50-02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首次提出“生产性实训”,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生产性实训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生产功能与实训功能的结合,即“实训与生产合一”,以生产应用为目的开展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生产功能,并且能够向社会提品或服务。高校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旨在结合教学计划,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将承接的企业的生产任务作为实训内容,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所创造的收益作为教学经费,使学校由消耗型向创收型转变。

1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建设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机制,革新“工学结合”的人才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建设基础实训、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生产性实训开展的好与坏,关系到学生能否短时间适应企业岗位要求,且决定了高校教育能否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以下几点:

1.1 组建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为确保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应组建由学校、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行使实训基地的决策与领导权,签订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合作期间的责任和权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另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有效、及时的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协商会议, 建立企业负责人与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专业主任、实训管理主任和车间主任、工人与教师的日常会商机制,及时沟通情况。

1.2 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运行机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开展真实的生产活动,其运营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要从市场购买原材料、设备和劳动力,通过生产转化成产品,并参与市场竞争,将实训活动纳入市场运行轨道,在竞争中通过创收实现长远发展。同时,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引入实训基地,按照市场准则和企业运行要求构建责权分明、产权明晰、充满约束与激励的企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效率。

1.3 加强“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进行专业进修与培训,并在培训经费上予以支持,对培训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另外,要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进一步完善专兼职教师补充机制,鼓励学校面向社会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课。有计划地进行增编招录新教师工作,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4 改革教学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学生不再单纯地到教室里上理论课,而是深入在车间里,进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实训即生产,生产即实训,教师将每项生产任务项目化开展教学,现场分析讲解,解决图纸和生产工艺上的技术问题。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将工与学、教与学有机的结合,使教学从课堂直通生产车间,学习与就业直接接轨,让学生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逐步提升适应能力,顺利进入职业生涯,自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2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然要依托有效的校企合作,目的就是要把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把生产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之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要把与学校的合作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做好经营发展的必要环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广泛专业调研,结合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特点和先进教学经验,将石家庄东昌制造有限公司引入校园,整合学校场地与设备,在校内建设较高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车间,为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搭建真实的生产环境,建立了资源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师生共同研发和创新产品工艺,全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教育基地。以下是建设内容和运行效果分析:

2.1 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构及制度建设 校企双方建立了企业负责人和机电工程系共同负责的管理机构。校企双方提前在合作协议书上划清两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此作为校企共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法律基础。为了避免中间环节出问题,校企双方要严格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定期检查法律文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中间环节,保证实训基地建设顺利开展。

基地的运行由学院宏观指导协调,机电工程系和东昌公司共同具体管理。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建设基地内部结构,同时完善运行及检查监督机制,由新设立的职能部门全权落实。基地内部成员一律竞聘上岗,机电系主任担任管理角色,企业负责人负责决策工作。基地实行双重目标(即教学管理目标与岗位能力目标)与标准化管理制度,完全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制定生产目标和经营管理目标,一切生产活动走企业运行轨道。另外,还按照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生产运营规划,执行国家、行业等统一标准,尤其是岗位能力标准和关键能力评价标准,并且设计出配套的生产流程、技术规程以及质检标准等。

2.2 依托基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定期召开碰头会,对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并确定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师资结构。对于学生数量较多的专业班级应按照小班教学模式重新规划,将集中实训转变为分段实训,每学期进行不间断实训,实训项目与基地的生产内容相结合,用企业的生产指标约束并考核师生的生产行为,促进生产型实训项目有效落实。

在校企共同确定的工艺制订、机床操作、数控编程、质量检测及生产管理等实训岗位的前提下,专业课教师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将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CAD/CAM实训、先进制造技术实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训等实训内容进行整合编排,将实验室实训搬进企业的生产车间。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改革创新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考查。同时将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资料归纳整理,形成技术资源库。按企业生产规范和流程,编写实训教材用于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完善了学院实训教材建设。

2.3 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 校企双方共同投入实训设备,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参与企业生产提高了技能和教学水平。同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双向渗透。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和企业职工开展6S管理培训,并将6S管理同步渗透到企业和实训基地内部,进一步优化生产场地和实训设计。校企双方定期在实训基地举办技能大赛,通过技能比武,同步提高企业职工与学生的实操能力,增进师生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双向互动。除了生产和实训,还可以定期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赛事,强健体魄,丰富文化建设内容。企业设立了“东昌技能奖学金”和“东昌助学金”,对在生产实训及专业技能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资助和奖励。所有这些措施都拉近了校企合作双方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促进了校企文化的融合。

3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受到整合后实训基地场地、设备规模的限制,不能满足充分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要;企业产品类型和工种过于单一,无法对专业教学内容全面覆盖面,不利于整体教学和实训环节的设计;企业生产与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存在矛盾;专兼职教学团队需要取长补短,相互磨合等。为此,在今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合作中,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基地的顺利运行。

首先,学院对机械加工设备能力的购置与企业投入紧密结合,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扩展产品种类,并逐步加大接收学生的实习规模,使更多学生能在实训基地实习,并调整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和时间。同时,继续完善实习场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建设。

其次,通过积累和提炼,寻找适合教学的典型零件作为教学项目的主要载体,同时兼顾实际生产,将实际生产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和实训工作中。

第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学文件、共同开发与工作领域相吻合的课程体系等,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实训教育源于企业,校企工件生产与实训基地是实训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校企合作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的新阶段,是校企双方构建校企共同体的必然之路。实训基地运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能够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提高其职业素养。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近距离接触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岗位操作流程,在锻炼实操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减轻一部分学习经费的压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帮助学生树立学技能、重质量的职业作风,同时也有助于其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实训中引入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才能真正搞好专业建设。今后要不断解决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构建长效、稳定、互利互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Z].2007.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基地规模偏小且数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而一般外贸企业或进出口公司规模都较小,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资金使用都比较有限,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基地建设;同时,尚不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企业热情不高。这些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都普遍较小,且数量偏少。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5缺乏师资保障良好的师资是生产性实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但部分基地的指导老师却达不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应具备“双师”素质,但“重语言轻商务”的传统理念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学校教师实践技能较弱,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企业师傅虽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学生和教学规律、方法的了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基地规模偏小且数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而一般外贸企业或进出口公司规模都较小,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资金使用都比较有限,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基地建设;同时,尚不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企业热情不高。这些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都普遍较小,且数量偏少。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5缺乏师资保障良好的师资是生产性实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但部分基地的指导老师却达不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应具备“双师”素质,但“重语言轻商务”的传统理念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学校教师实践技能较弱,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企业师傅虽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学生和教学规律、方法的了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及时总结建设经验。目前,比较公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三种: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校企共建型。由于文科专业无法通过产品生产或加工等实训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学校主导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外贸翻译中心。外贸翻译中心包括外贸工作室与翻译工作室,其中翻译工作室主要为九江市及周边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旅游景点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业提供资料翻译及校审服务,并承接地方政府涉外部门有关外事接待翻译事宜。本专业师生已承接多笔翻译业务,例如庐山西海温泉资料翻译、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资料翻译和外事接待翻译等。由于翻译业务市场较大,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语言功底扎实,且翻译业务对设备要求低,翻译工作室主要依靠学校独立运行,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因此,笔者在此重点介绍外贸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1)“筑巢”。学校按照外贸公司环境进行场地装修、布局,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与设施(如办公桌椅、打印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等),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2)“引凤”。由于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限制,需遴选并引进典型企业。为缓解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偏小的问题,引进成长性良好的、产品具有地方特点的生产型企业。相对于进出口公司,一方面,产品生产型企业的业务量相对较大且稳定,能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生产性实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处于成长期,不断拓展业务的现实需求将提高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3)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引进企业后,签订协议,确立双方主体地位,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在保证实训效果的同时,保障企业合理的经济效益,实现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协议中,对实训目标进行具体阐述,明确企业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的岗位数及时间总量,避免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4)建章立制,统筹管理。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具有企业 文化特色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外贸工作室的工作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等做出规定,保证外贸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性监督与管理,避免将学生安排至工作室后而“不闻不问”的形式上生产性实训。

(5)创新实训组织形式,扩大实训主体。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少和外贸实训周期长的背景下,创新实训组织形式,将“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结合,以尽量安排更多学生进入外贸工作室进行真实工作体验和技能实践。在对外贸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订单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有市场调研、产品推广、业务谈判、函电往来、确认订单等;后期工作主要有合同订立、单证制作、租船订舱、外汇核销等环节。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工作室主要开展外贸业务的前期工作,后期的外贸业务可结合前期工作融入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以保证实训环节的完整性,从而缩短生产性实训周期,使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并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进行生产性实训。

(6)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基于生产性实训中“工作”的不确定性,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运行及管理要体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柔性管理,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如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大型展会以及企业用人急需等,灵活安排进行实训,承担工作任务。同时,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式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考核方式上,将校内成绩考核与外贸工作室实践考核相结合。

(7)培养专业教师,储备实践人才。为了减少对企业实训指导教师的依赖,避免外贸工作室因企业流失而不能正常持续运行,本专业一方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参与外贸工作室的实训指导和管理,让其指导学生的同时向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偷师学艺”;另一方面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为学校独立运行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建设更多的基地储备良好的师资。

三、结语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组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72-04

高职院校在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应着力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引进生产性项目,与企业开展合作,以真实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一、校企组合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包含企业引进、课程开发、人员设置、绩效考核等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制度规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一方面要使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于自身的教育主张,保持教育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按企业生产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

通过校企组合的方式来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首先需要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按照生产过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其次,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选择好适合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寻求双方利益的趋同点,共同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目标是企业的生产目标,实践教学过程是企业的生产过程,其结果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产品和服务,而整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能力提升完善的过程。

二、建设校企组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原则

第一,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相统一。依据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本着“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调整核心课程内容,使这些核心课程的内容同岗位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相对应。具体做法上,可采取与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开发与建设、开发教材乃至实施教学等方面听取企业意见,与企业合作,实现课堂与生产场所一体化、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第二,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相统一。实践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紧密合作,把企业的设计任务或生产任务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结合企业任务真题真做,把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融为一体,实现从学生作业到企业产品直至商品的转化,使生产性实训教学占实践教学总时数的比例不断提高。

校企组合新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训要良性运作,发挥功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支撑生产性实训的硬件和软件是保障。在硬件方面,要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行业生产线模式,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机构,为成批量、准确地执行生产性实训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条件。在软件方面,要按照人才培养的梯队要求,建立真实项目库,开发由易到难的工学结合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

项目的来源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与合作企业协商,将行业和企业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单个企业解决起来成本较高的问题,作为研发项目委托给学校,由教师带进课堂完成,并以经费奖励方式给予资助。二是邀请合作的同行企业将部分生产项目任务交给学校,由教师带进课堂完成,所完成的产品主要供企业备选,即“真题辅做”。三是直接以学校名义参与社会投标,将竞标所得项目由教师带进课堂完成,重点安排在高年级的课程开发上,所完成的产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考核鉴定,即“真题实做”。

三、校企组合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构建

多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教学、师资建设、硬件投入、责权利分配和评价考核等方面构建校企组合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于校企组合的人才培养

基于校企组合的人才培养是一种校企联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实训的生产效率比企业流水线熟练工人的生产效率低,企业一般不愿意将过多的生产项目放到学校,这导致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常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无法常规化。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办法,是从课堂教学的组织着手,建立水平和能力相同的工作组,实行小组项目管理方式,课程设置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据,由企业讲解具体项目要求,按照企业生产任务要求,专业教师组成专门教学团队,学生分成相应的工作小组参与到项目中,对企业的任务进行区分和细化,在生产任务的指引下,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进行相应的生产。这种小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以真实项目驱动,按照企业项目真题实做,打破能力区分、年级区分,按照项目要求组织生产。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为例,一方面,定期从深圳动画企业分批承接生产周期比较宽松、制作技术要求一般的阶段性动画项目,带领学生进行真项目真做的实训;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和学生或与企业联合,或自行组织团队开展动画项目的研发,用实际工作带动专业教学,提高专业技术,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实战中磨练,在应用中提高。每个项目组都建立导师负责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同时,确定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学分计算办法和考核评审办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的积极性。

(二)基于校企组合的课程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更可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创造很好的条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课程的编排和实施上,应强化能力本位,以典型任务为导向,突出前沿性、操作性、实用性。在生产性任务开始之前,学校要和企业共同制定课程目标,企业侧重于生产任务的进度和规格,学校负责培养目标中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制定的培养目标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校企双方还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企业按照公司要求和生产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课程进度,将企业的生产标准提升为课程的考核标准。在课程内容和所使用教材的编写上,主要侧重于最新的实用知识技能、实训过程中的管理规范、实训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任务验证标准,还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总之,生产性实训的课程建设,强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匹配,强调最终产品或者服务的产出,通过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来完成工作任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态,与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合作,将生产性实训的过程和内容进行总结、深化,编制了一系列实训教材,形成了一些经验。首先,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子行业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做好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信息类教材开发准备工作。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深度融合,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将电子新技术引入教材。在教材编写中做到三点:第一,突出内容的先进性,将代表最新电子技术发展方向的新知识融入到教材中;第二,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如在《电视技术》系列教材中,增加了I2C总线控制技术,大屏幕电视机中的各种画质改善技术、画中画技术、平板显示技术,以及LCD、PDP等市场流行电视的故障特点及维修方法等内容;第三,突出内容的可操作性,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特点,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校企组合的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对企业真实生产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核心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贴近技术、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要实现教学和考核主体多元,以学生为本,课堂目标与生产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任务和企业生产任务相结合,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对实训教学成效的评价应建立动态的过程评价体系,企业侧重于从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教师参考企业评价,主要从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评价,督导则从课堂组织的完成情况以及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则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对教师作出评价。

如电信学院的实训课程“IC版图设计”,课程教学完全按照企业IC版图设计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流程来设计,同时学校版图设计的学习平台与企业版图设计的技术平台是同步的,因此学生在实训室的学习过程,就是版图设计员在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同时企业的工程师,直接参与学校实训教学。

(四)基于校企组合的师资建设

对于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引进的教师,采取“分类管理,利益统筹,项目驱动,身份趋同”的建设模式,从规章制度上保证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合理待遇,创造具有归属感的校园文化,给予其能够得到社会和学校承认的评价。注重提高本校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积极安排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将下企业挂职锻炼作为教师再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企业评语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把考取高技能资格证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开阔教师视野,增强其动手能力。

如艺术设计学院首饰珠宝专业基于实训教学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有计划地推行教师轮岗制度,每年都选派专业教师下企业或出境学习,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考评员、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与认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参加市、省、国家以及国际级的设计大赛和作品展览。二是采用聘请企业专家或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等,充实、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与企业建立联合办学关系,聘请企业培训师组成“团队式”讲师团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三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专业带头人或专业骨干教师。

(五)基于校企组合的硬件投入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硬件投入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企业的设备优势、项目优势与学校的人才优势、潜在的员工(学生)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资源。

如媒体与传播学院印刷技术实训室拥有总值1800万元的设备,其中政府投入的只有600万元;在媒体与传播学院总共4300万元的设备中,有1700万元的设备来自于企业捐赠。印刷技术专业自1995年以来就与全球最大的印刷技术与设备制造商德国海德堡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海德堡印刷生产实训中心。

(六)基于校企组合的责权利分配

校企组合新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训会产生经济收益,它是生产性实训的源头活水,校、企、学生三方面都可获益。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项目状况,厘清责任,使得权益明晰,并指向趋同。按照市场机制,学校与企业建立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的合作关系,通过股份制构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产权和制度架构。实训基地按技术、资金、劳动等投入合理分配利润,兼顾各方利益,以驱动各方积极性。对于在生产性实训环节中,因学生的创新而使得工艺提高、技术改进、新设计方案被采用等,学校应按照参加市级大赛的奖励规定给予奖励,其标准由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也可按照相应的学籍管理条例,给予免修学分或者换取相关证书的奖励。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一般性劳动付出,应按照勤工俭学的标准,由企业给予支付工资。在工作开始之前跟学生签订相应的合同或者协议,一方面对学生的生产责任进行规范,另一方面保护学生的权益。

为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趋同点,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如应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与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就按照上述思路建立了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找到了校企合作与企业长期利益的结合点,贯彻合作双方整体人力资源改善和管理创新、文化提升的战略思想,确定了符合双方发展战略并相互认同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还联合组建了“药店管理学院”,学校承担了海王星辰不同级别、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任务,如分店经理、执业药师、采购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等。

(七)基于校企组合的评价考核

生产性实训评价考核模式的特点是多方参与、全面评估,包含长期和短期两个层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维度。短期评价主要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长期评价涉及社会和学生对学校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成效的评价。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相应的政策指导和规范还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与制度保障,校企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风险,与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衔接还不顺畅等,这些都有待于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164-165.

[2]金卫东.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2-83.

[3]林红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54-56.

[4]程云燕.构建“服务与教学”双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教育与职业,2009(20):33-34.

[5]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152-153.

[6]贺星岳.产学结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5-46.

[7]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37-38.

Exploration on New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Productivity Training Base Development

YANG Run-hui

(Shenzh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not only develop the outside school training bases, but also build well the campus practice bases. Meanwhile, the schools should grasp two dimensions including the unity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post core ability as well as the un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ability and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adjustment and reform in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raining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staff, hardware investment, the distribution among responsibility, right and benefit, and the evaluation.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产品;高技能人才

为了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可以在校内或企业构建“校企合作开发教学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把实训基地建设成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开展教学产品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承担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使接受培训教育的学员,能够缩短就业上岗的试用期。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1.“校企合作开发教学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概念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高职院校为了高职学生毕业后适应实际的工作,在走出校园后,不需要企业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基地的建设既需要具备“生产性”,又要求具备“实训性”的特点,联合学校周边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作为学校的教学产品,将教学的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产品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实际的体验实际生产过程,将职业教育更好的与企业接轨。

2.“校企合作开发教学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和企业合作,将实训基地建设到工厂,将企业实际的生产场地作为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

方式二: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把学校的实训车间改造成生产车间,将工厂的管理制度引进实训基地,我校引进了“6s”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合学校的环境。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更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我校建立了和大连海尔企业的联系,在学校成立了14级海尔班,将学生派到海尔企业实习一年,学生毕业后,企业会留下优秀的毕业生,继续为企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会有目的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也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加强了校企合作。学校还通过和周边企业建立联系,将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实训基地生产,不但将企业的新设备引进到了学校,而且也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

3.“校企合作开发教学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职院校要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条件需求出发,在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上积极寻求突破,要建设具有特色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教学产品开发能力的特色实训基地。因此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3.1节省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

人力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正因如此,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阶段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意义重大。“校企合作开发教学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节约企业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成本,学生可以在未进入企业之前,在学校完成相关培训,不需要进入企业后再接受培训。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体验实际的生产环境,完成专业知识及相关企业文化培训,以及企业员工素质培训。学校将企业产品拿到实训基地生产,将企业产品作为教学产品,让相关企业的学生参与该企业产品的生产,并对相关学生进行相关企业文化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企业,不需要耗费企业的资源,节约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

3.2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

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能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规模结构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研究论证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关建设项目,控制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建设规模。

3.3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发展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发展落后,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等方面。很多院校缺乏资金购买昂贵的设备,学校教学设备简陋,很多都是企业淘汰的设备,跟不上发展。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还需要二次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基于教学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和学校将资金投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学校提供培训的师资力量,学校围绕各专业的职业能力发展要素,研究专业课程体系相关的配套建设,为学生就业创造实习条件。不但学校的实训设备得以更新,而且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使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更适合高职学生教育,摆脱了过去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学校的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生产环境和相关技术服务,解决企业人才缺乏的难题。

4.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

4.1采用“订单式招生”培养新模式。与海尔集团、铁煤集团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特点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所需课程,学生进校就签订就业协议,培训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2014年底,“海尔集团”一期班已顺利毕业进入海尔集团。学校还在企业中开展了“金蓝领”技师培训,深受各企业欢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长、中、短期的不同模式。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旅行社 校内生产性实训 实践教学

1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涵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生产性实训就是学校独立或与企业共同提供一定的设备设施等硬件、软件条件,结合生产功能和实训功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能够创造效益。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具备以下要素:首先该实训基地所建场所必须在学校内;其次是实训内容以企业的生产订单任务为核心,将训练与生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最后整个生产性实训的全过程能够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经旅游企事业调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和学院的内外环境分析,决定与苏州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于2011年1月1日在学院内部正式设立了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营业部(以下简称苏州文旅IVT营业部)。营业部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对营业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财务、统一招徕、统一接待。营业部的盈亏由校方独立承担,苏州文旅在技术、管理、服务上给予支持和协助。

2 建立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2.1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可以在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实践,将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举一反三,获得创新的想法和理解,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巩固、扎实。

2.2 实现认知行业的作用

由于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工作全是真实有效或者高仿真性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案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到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能力和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对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及走向社会有一定的帮助。

2.3 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的作用

高职高专的在校学生对自己专业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比较模糊的,对于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该份工作还不知道,需要通过尝试、实践之后才能确定。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业务实践,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让学生能清楚认识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为其今后在择业和就业生涯规划上打下基础。

3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践教学的设计

3.1 与课程实训内容相结合

《外联与计调业务操作》、《导游实务》等课程都有课程内实践环节,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校内旅行社实训基地的工作获取到真实的工作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分享经验,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如《导游实务》课程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或者之前学生带团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跟在座学习的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还可以带学生去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联系,学生举导游旗在景点中向自己的同学进行讲解,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评分,结束后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在旁总结、点评。又如《外联与计调业务操作》课程中,有线路安排和报价分析的内容,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用真实的客户需求(隐藏客户的私人信息)告知学生,学生按此要求进行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并进行报价。在需求中可以先隐去一部分信息,学生在需求不齐全的时候,不能正确报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报价和标准答案有所差异的时候,他们就会思考原因何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

3.2 与学期项目内容相结合

学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三个学期项目,每个学期项目是不同的主题。凡大一第2个学期项目主题是设计一个旅行社产品。苏州有着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的市内景点,又有周庄、f直、同里等古镇景区,还有灵岩山、穹窿山、阳澄湖、东西山太湖景区等郊外旅游景点,在线路设计上有丰富的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苏州文旅IVT营业部获取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资料,使他们设计的产品更为真实性,不需要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学生设计的产品可以为旅行社所用,旅行社可以将学生设计的产品包装后对外销售。如学生设计的休闲美食之旅,就是以本校学生为对象,当看完这个休闲美食之旅的视频录像后,可以知道如何到达苏州这些好玩的景点和获得美味的食物。又如学生设计的奖励旅游就被旅行社采用作为学院体验式拓展培训活动的一部分。学生设计的是在平江路、金鸡湖、f直三个旅游地点做“寻宝游戏”,每个地点“寻宝”的内容是不同的。在平江路找出名的小吃;f直是给游客照片,找出拍该照片的位置;金鸡湖景区是给游客照片,游客根据照片拍摄的景点为中心,找到我们的工作人员。

3.3 与综合实训内容相结合

第一,准备工作。首先由该班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线路,接着每个组汇报,由专业教师进行点评,选择最佳线路并告知原因。然后班级按8个人一组,分为5组,每组选择一个同学担任全陪兼组长,负责整个实训过程中其组员的纪律和安全监督;其他同学根据不同的景点轮流做地陪,负责当天的任何细小事务和景点讲解,若实训当天没有自己承担的讲解工作,则该生充当游客。最后,学生要做好相应的欢迎词、导游词、欢送词等语言准备,还有带好“导游证”(学生的胸卡)、接站牌、扩音器、导游旗等物品。

第二,组织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承担导游的工作和职责,专业教师做游客,全程关注、考查学生的表现,包括出勤情况、仪容仪表、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一名学生在讲解的时候,其他学生担当游客的角色并帮助该学生导游拍下视频以作记录,结束后便于实训结束后学生们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第三,总结点评。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一份《导游带团手册》、一份《酸甜苦辣话导游》的实训报告,由专业教师点评。导游综合演练的实训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清楚认识专业及其行业的背景,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3.4 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苏州文旅IVT营业部也是一个真实且独立经营的企业,为这些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以便他们学习、实习两不误。学生在此营业部实习,工作内容比较广泛,主要以做计调、导游的工作为主。

3.5 实际导游带团作业

苏州文旅IVT营业部依托地域优势,主要承接本校及周边企业的会议团、来校考察访问团等旅游活动。在这些接待活动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样得到了大量地实践机会。如2012年至2013年底,苏州文旅IVT营业部承接多批本校新疆培训班学生赴沙家浜、上海浦东、南湖、永林村、杭州西湖等地周边地区一日游的参观考察团。每批次游客人数达近200人,而这些活动的线路设计安排由大三实习及大二见习的学生完成,导游工作由获取导游证的学生进行带团,学生独立完成全部过程,当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候再向专业教师请教。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教学环节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将课程实训、学期项目、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贯彻于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颖,伍新蕾.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发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56-57.

[2]陈革,王艳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6).

[3]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02).

基金项目:

本文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编号:2012IVT02GS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09-01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世界的制造中心在中国,中国的制造中心在广东。但劳工成本及其压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新生代打工者群体逐渐显露出来的新特征,使得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招聘难度加大。受此影响的企业也已从工作环境较差的低端制造企业,向工作环境较好的高端制造企业转型。近年来很多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生产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随着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事实上,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实训室综合训练设备大都是教学仪器研发公司基于单一课题或某一课程设置训练内容,教学设备或多或少存在的功利性缘故,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技能考核或技能鉴定的开展研发,而不是依据职业标准或接近工业真实环境开发。何况教学设备也不允许那么设计开发,学校学习训练不可能完全将各行各业的操作需求完全模拟满足。因此,从建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来考虑,实训室现有条件尚不完全便于综合实训的教学开展和实施。扩展一些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软件性仿真自然成为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 实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看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一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使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训效果的相关机制,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正作用。

2.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没能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基本都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是采取以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训方式。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同时合作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相应的效益,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层次低,与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相差甚远。

2.3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本身无较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一来,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不够。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致使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课程实训措施分析

3.1加强实践培训,提高指导老师技能

实践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教师只有对指导的方法、实践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指导到位。为此,我们应需要组织实践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技能。除此之外,新、老教师之间还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积极虚心学习。通过培训和内部强化,逐步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强,作风过硬的实践教师队伍。

3.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都懂得,一个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实践,还要保障学生安全,可谓是责任重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让老师安心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制度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大力推动校内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中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校提供校内场地建设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工控网络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组态工控局域网等。依据企业的布局和现有资源构建模拟车间和工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真实的工作项目,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工作的内容来设计实训的流程,根据企业文化和操作规范,将学生操作职业素养融入到实训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3.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做到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实习效果可以明显得到提升,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结语

在综合实训装置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实训基地架构统一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结合专业自身特色,联合企业共同设计,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实现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完成配套教材等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2] 李胜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及管理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20)

上一篇: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