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也有免费午餐?

时间:2022-10-03 07:01:24

天下也有免费午餐?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都是免费的,”――这句简单的歌词,阐明了如今后工业市场上诸多创新背后的推动力。

那么多的创新以如此低的价格为这么多人提供服务,在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商业领域――技术、运输、媒体、医药与金融――正日益成为“免费”的代名词。尽管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承诺“天天平价”,但创业家与极具竞争力的老牌企业,都在开发以“提供更多免费产品为基础”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难以驳倒的命题。

用户不花一分钱,就能使用Google搜索互联网,雅虎和微软的MSN也不要钱。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博客,统统免费。总部位于卢森堡的Skype公司,现在是Ebay旗下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业务部门,它向全球提供免费的VOIP电话。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Craigslist,免费提供全球的在线分类广告。

在美国,Progressive保险集团为爱货比三家的购物者,免费提供竞争对手的汽车保险报价。数不清的金融服务公司为客户免费提供税务咨询、在线账单支付和投资研究。瑞安航空(Ryanair)生性活泼的创始人迈克尔・奥莱利预言,他的廉价航空公司也许很快就会为精打细算的欧洲航空旅客提供免费机票。

当然,诺贝尔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是对的:正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创新”。这些“免费”服务都是创新补贴的产物。关键词推动了免费搜索引擎的广告客户。金融公司利用利润丰厚的核心业务现金流,有效而划算地支持了诱人的“免费”资金管理服务。瑞安航空期望通过引入利润丰厚的机上赌博,让“免费机票”成为商业现实。

创新企业日益认识到,创新补贴改变了市场接受创新的速度。“免费”天生就能降低顾客在发现新生或改进事物上的风险,还能带来竞争优势。可以这么说,商业模式可以被界定为“企业可获利的收费”与“免费提供服务”的巧妙结合,成功的创新企业正在打造日益高明的补贴,并将它们捆绑到提供给市场的服务中去。恰当的“免费”推动了增长与利润。

所有这些自由权利,对全球的监管机构与经济发展领先国家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创新补贴会不可避免地招致别人要求审查的结果。微软成功地将“免费”互联网浏览器,捆绑到了其占据统治地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对此美国与欧洲的反垄断官员当然会不满。然而,把“免费”的电子邮件与其它“免费”在线服务,捆绑进雅虎与Google的搜索引擎却被认为是合理的。

简单的现实是,技术将继续侵蚀具有争议的交叉补贴的门槛。过程、产品或服务越是数字化或虚拟化,炮制高明的补贴就越是迅速和简单。规模也很重要。全球规模推动了全球补贴。正如广告商补贴了免费的Google搜索,经销商能够轻易将由广告支持的“免费”歌曲、视频和游戏下载到iPod、索尼PSP和诺基亚手机。同样,基于互联网的电话也把自己交给了赞助商:“这是您的兄弟从纽约打来的免费电话,由特易购(Tesco)提供赞助……请按1接听……”虽然这种情况不会使传统电信公司感到兴奋,但消费者或许能享受“免费的”选择了。

附加“免费”价值在网络世界里很重要,这种机会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成功企业,顾名思义,在补贴这些“免费”创新,阻止潜在对手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因此,新兴的“免费经济学”,给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政策窘境。发展中国家愿意享受和利用“免费”电信和信息为其公民和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利益吗?或者“免费”搜索和电子邮件服务,不过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农业补贴,会削弱一个国家培育自身数字企业家的能力?中国或南美洲国家联盟会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说雅虎和Google实际上在倾销它们的服务,不公正地伤害了本土产业的发展吗?

当然,“免费”市场模式正在进入亚洲和印度,当地的创新者在电信、小额信贷及其它产业的商业计划中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与“免费”竞争是困难的。因此,随着创新补贴推动了技术创新,对不公平竞争的抱怨就会成倍增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由市场创造了“免费”市场,却招来了不公正和反竞争补贴的幽灵。这种冲突本质上无法避免。不过,尽管“免费”有其成本,本世纪的经济现实是,活跃创新最可靠的迹象是这样一个部门:人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一样)都热切期待“免费”服务。

(作者系创新经济学讲师和顾问,在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任职;译者/张征/英国《金融时报》)

上一篇:新闻记者的“气” 下一篇:记者:黄金时代还是垂危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