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03 05:03:52

对现行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日益提高,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文章从现行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评价入手,提出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以及改进财务报告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报告;改进;策略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经历了几百年的演进过程,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表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现在,财务报告在许多方面已经滞后于整个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重大的改进及发展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找出问题的症结,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1、报告的及时性。即何时披露财务报告方为恰当的问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要计算会计主体的利润实现情况,从理论上讲,只有等到会计主体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结束时,才能通过费用的归集和比较得以准确地计算,但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信息,而会计分期假设而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

2、信息分配的渠道与中介。即应通过何种方式提供财务信息,历来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企业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报告模式至今依然广为流行。原因主要有对外提供标准格式的财务报告,对企业而言比较经济;用报告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不同类型信息使用者的共同或类似的信息需求。但这种通用式的报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上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满意的。针对新经济的要求,财务报告有待改进。

由于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面向未来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确认方面有苛刻的要求,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

由于交易、事项、情况要得到会计的确认、从而在财务报表内表述,这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每一项符合确认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它们的定义中都明确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样,整个财务报表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

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告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现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赢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FASB在2001年关于“改进企业报告――对增进自愿披露洞察”这一研究报告分析了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环境的关键作用力量。从经济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权分散、竞争、着眼于财富的创造、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今天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也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需要在财务报表之内对确认和计量方面有所创新,使之可确认更多的有用信息;应当提供不一定用货币量度,但却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

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属性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义解释。这其实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因为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

要充分发挥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热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对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若拥有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

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增值表等形式。

要尽量注意“效益大于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是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姚正海.关于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披露[J].财务与会计,2002(4).

3、周经.财务信息披露的三种基本理论模工[J].会计研究,1999(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航道局)

上一篇: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降低财务风险措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