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不和婆婆抢“三权”

时间:2022-10-03 04:00:23

结婚前,妈妈常常嘱咐我,婚后,要处理好和婆婆的关系,并对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你别说,还真管用。结婚几年了,我和婆婆关系处得很融洽,感情好得像母女一般。原因何在?我总结了一下,就是不和婆婆枪“三权”:“政权”、“财权”、“人权”。

一、不抢“政权”。这里所说的“政权”是在家里当家作主的权利。我的婆婆在家里的地位一向“至高无上”,丈夫和公公长期以来都是“俯首称臣”。嫁到婆婆家后,我从来没有挑战婆婆“权威”的意思,大事小情都是婆婆拿主意。她说的话正确我听,说得不对,我仍然听着,只是在行动上不走她错误的“路线”,给足了婆婆面子。孝顺、孝顺,不顺那有孝呀。

婆婆在家里当家作主几十年,习惯了“发号施令”,如果儿媳进门后,不听她的“号令”,不尊重她的意见,婆婆容忍不了自己的家长权威被轻视被剥夺。而儿媳往往会觉得老人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从而喜欢自作主张。这样,婆媳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聪明的媳妇会听从婆婆的“领导”,维护婆婆当家作主的“权威”,只要不是太过格的事情,就顺从婆婆,哪怕自己受点委屈。让婆婆感受到尊重和孝顺,即使受了一点小委屈,但换来婆媳之问的融洽,是值得的。

二、不抢“财权”。财产是引起家庭矛盾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婆媳不和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媳妇,一进婆婆家门,就想把“财政大权”从婆婆手中抢过来,这样做是很不明智的。我的婆婆是个心细的人,家里的财政大权她一直掌握着。我进门之前,全家人的工资以及其他收入都上缴给她,家里多年的积蓄也以她的名义在银行存着。我觉得婆婆掌管“财权”很好,她心细、勤俭,不会乱花钱,再说,婆婆就我丈夫一个儿子,她现在掌管着“财政大权”,将来所有的财产还不都是我们的吗,我去抢过来干什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家不知难,不掌“财权”,我省不少心。结婚几年了,我和婆婆从来没有在“钱”这个字上发生过不愉快。我的工资我自由支配,我要是给家里添置什么东西,只要超过一百元钱,婆婆会从“国库”里给我补上,我不要都不成。

当然,有的婆婆不一定就一个孩子。作为这样婆婆的儿媳妇,更不可和婆婆抢“财权”。否则不仅婆媳关系不好,兄弟关系、妯娌关系或者姑嫂关系都会闹僵。

三、不和婆婆抢“人权”。这里“人权”中的“人”是自己的丈夫。他是自己的丈夫也是婆婆的儿子。婆婆最怕的就是“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种情况。自打媳妇进了门,黏糊亲热的好儿子忽而就“移情别恋”了,从此是只顾与老婆卿卿我我、相依相伴,而自己备受冷落。儿子长大成人,母亲不求儿子物质上的报答,但长久以来在血肉相连的母子之间所形成的那种相互的、深深的感情依赖与眷恋,是容不得被破坏的。而过了门的媳妇,恰恰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冲淡或打破这种依恋,婆婆感情上多少有些难以接受。当妈的自然不会怪罪自己的儿子,于是就不可避免地迁怒到儿媳的身上。

我明白这些道理,结婚以后,也特别注意。晚上看电视,尽管我们卧室里有电视,我还是和丈夫在客厅和婆婆一起看,而不是钻进卧室独享二人世界。平时上商场、逛公园,我们夫妻俩都会带上婆婆。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就多了,在交流之中增进了感情。丈夫给我买衣服买礼物,我都会嘱咐他别忘记也给婆婆买。我让婆婆真正体会到不是丢了半个贴心的儿子,而是多了一个疼人的女儿。连婆婆都说我“贴心”。

不和婆婆抢“三权”,这就是我和婆婆关系融洽的经验,可管用了。不信,你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上一用。

上一篇:这些“隔夜”饮品还能再喝吗? 下一篇:妈妈传给我的饮食秘方――身体有邪,可求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