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创造接管沈阳经验

时间:2022-10-03 03:52:40

陈云创造接管沈阳经验

从1948年9月起,中国人民集中主力,相继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军土崩瓦解,长春、沈阳、天津、北平……一座座大中城市被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快得出乎意料的速度来临了。

一个新的难题摆在面前:对接管大工业城市,在许多干部中既缺乏思想上的准备,也缺乏经验上的准备。

此时,陈云成功地领导了接收工业和交通中心城市沈阳,及时为接收大中城市创造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紧急受命,沉着部署

陈云当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正在全力以赴组织东北财经管理和经济恢复工作。

1948年10月26日凌晨,东北人民10个纵队向被围困的廖耀湘兵团展开分割围歼。廖耀湘兵团被歼后,沈阳等地的军成为釜底游鱼,辽沈战役进入尾声。当晚,在哈尔滨的东北局领导成员举行紧急会议,集中讨论接管沈阳的具体方针和办法。

几年前,陈云担任中共北满分局书记的时候,领导过接管哈尔滨。根据那次的接管经验,陈云在会上提出了接管沈阳的总方针:一切旧机构不要打乱,暂按原有系统接管,工厂、矿山、仓库、机关、学校、器材、物资、房产、现款、人员,直到文件档案,都原封不动,绝对不准破坏。

会议估计军事形势变化很快,要求参加接管的干部立即集中。今后重点放在沈阳,东北局也放在沈阳,要尽快迁去。为防止混乱,会议强调3个问题:方针政策、纪律教育和严格的组织管理。一切服从统一指挥,高度集中,严格纪律。各单位一律禁止自行采购物资,统一由贸易局管;各单位只带自己必须管理的费用。另外,要准备慰劳主力部队,使部队得到休整。部队不管接收,对工厂、仓库等负责看守。

10月27日上午,东北局继续开会。会议估计,受战争破坏,沈阳周围秋收无望,解决城内及周围约600万人的吃饭问题至关重要。有粮才好办一切事情。要先在沈阳附近适当地点集中一批粮食,力争汽车运粮,一天运2000吨。

陈云发言说,沈阳周围地区灾荒严重。要尽快修好铁路,以便调运粮食。东北局应当提出在11月底之前修好沈阳以北及以东的铁路;先集中力量修好四平至沈阳段铁路。

当日下午,东北局常委会决定:组织沈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负责接管沈阳,由陈云任军管会主任及东北局全权代表;、陶铸为副主任。

陈云接受任务后,立即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接管准备工作中。

28日拂晓,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被全部歼灭。辽沈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同一天,陈云在欢迎赴沈工作的干部大会上讲话,进行接管动员和部署。

陈云说:前方打了大胜仗,轮到我们去接收,这是副很重的担子。如果军队打得好,我们接收不好,就要记大过一次,责任重大。我们要接收得好,不要搞乱了。接着,陈云简要地讲4个问题:第一,组织安排。沈阳军管会包括以下机构:卫戍司令部,由负责;市政府,由朱其文负责;经济委员会,由王首道负责;财政委员会,由罗易湘负责;市工委,由陶铸负责;东北政委会办事处,由张学思负责。第二,接收方法。统一接收,原封不动,全部保管,机器文件统统要。要自上而下的按系统接收,全部接收后再分配。第三,接收中注意的问题。要注意外交问题,沈阳有美、英、法领事馆和他们的新闻记者,对他们要采取慎重而适当的政策;同时,要提高警觉,没有军管会批准,任何人不能对外国人发表谈话。第四,不能随意打人、抓人、杀人;抓人要经过公安机关和卫戍司令部,杀人要由军管会批准。不能乱没收财物和封门,一切要经过军管会批准。为准备好150万人吃粮问题,必须尽快修好铁路,以保证运输畅通。

当晚10时至次日凌晨2时,陈云率领去接收沈阳及周围几个工业城市的约4000名干部离开哈尔滨,乘火车南下。

29日,陈云在火车上主持沈阳军管会第一次会议,确定并宣布军管会机构与分工等事宜。陈云布置准备几种布告:军管会颁发的“有关接收工作的六项规定”;卫戍司令部发入城布告,以维护社会治安,迅速建立民主秩序;市长发就职布告。陈云要求这些布告要多印多发,一进城就由电台向全市人民广播。陈云提出入城部队要严格遵守接收原则。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决不能乱。接收时先找各系统头子,让他们向民主政府报到,由军管会派干部实行军代表制。各系统有接收之权,无分配之权。陈云嘱咐接管人员必须兢兢业业,有条不紊地处理接管工作:外事要妥当;抓人、杀人要慎重;私人银行不能动,金元券可压低比价25%兑换一些;对工厂职工、公教人员和城市贫民发放生活维持费、救济费;中间派报纸可继续出版;旧警察在缴枪后要继续上岗维持秩序。

因中长路北段尚未修通,列车只好经吉林、梅河口,绕道四平,31日到达开原县。在这里,陈云又在火车上主持沈阳军管会第二次会议,提出以下要求:军管会成员住地要力求集中,保证电话线路畅通;一切被接收单位只对军管会负责;要保护好粮仓,通过提高粮价促使外地粮食进城;城内晚上实行宵禁,白天不必;要调入3个师和高炮部队,防止敌机轰炸;要在参加接管的干部和部队中传达入城守则,进行入城再教育等。陈云还强调: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做好沈阳接管工作,使城市不受破坏,迅速恢复生产,可有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并为接管关内即将解放的各大城市提供经验。

11月1日,东北人民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而这一天,陈云率领的沈阳军管会乘坐的火车已抵达铁岭附近,陈云在火车上主持召开军管会第三次会议。鉴于沈阳前线战斗进展情况不清,会议决定暂时停止前进。军管会的同志们在专列上准备进城要颁发的布告和要出版的《沈阳时报》,以及驻地的各种招牌。

当晚,陈云从辽北省委书记陶铸的来信中得知,沈阳只剩4个团没有解决,当晚部队就可能突入城内,要沈阳军管会起程与他们汇合。陈云立即召集军管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军管会主要人员当晚改乘汽车,立即出发,向沈阳市区前进,其他各系统干部第二天早晨出发跟进。

2日凌晨,陈云率军管会进抵沈阳郊区榆林堡村。上午,陈云主持召开沈阳军管会第五次会议,陶铸、前来参加。陶铸介绍沈阳市内情况,陈云向陶铸、介绍军管会的组织情况及接收方针。陈云说,先要解决五六万俘虏吃饭问题,每天要准备15万斤粮,由市长朱其文召集商人筹集粮食;王首道负责解决电力供应;交通警、消防队要先恢复;宣布封城3天,并调高炮队入城防卫。

下午5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告沈阳解放。黄昏,陈云同军管会负责人分乘3辆吉普车先行进入市区,住大和旅馆(现沈阳宾馆)。随同他们进入沈阳的记者报道了进城的所见所闻:沿途俘虏成群结队,神色黯然;马路平静之至,市民挤在人行道朝进城车辆招手致意,脸上浮现出高兴的表情。

3日晨,军管会干部千余人随后进入沈阳市内,城内全面的接收工作开始了。

有条不紊恢复城市生机

沈阳被日本帝国主义蹂躏14载,又被占领3年,糟蹋得不像样子,当时有“三多三少”,即:人口多,粮食少;工厂多,开工少;工人多,就业少。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接管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

军管会一进城就向沈阳市原有公教职工公营企业全体人员《有关接收工作的六项规定》:应按原有职务照常上班;应各负责保管所属部门一切资产、设备、机器、文件、档案、账册等;将所属部门人员、资产等简要情况按原有组织系统分别造册,呈交军管会所属各部门;呈报手续由主管人员负责办理,3日内办理完毕;办理妥善者予以奖励,如有违抗或办理不当者,予以惩处;到职人员得按具体情况由本会酌情发给维持费,各机关、工厂等负责呈报人数具领。

同日,军管会在原大和旅馆召开沈阳市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大会,陈云主持会议。他在会上强调:沈阳是我们党接收的第一个大城市,一定要接管好,不能将我们打下来的城市变成一座死城。要让原来所有在职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政府报到,一律上班,各机关开始办公,工厂设法恢复生产,商店都要开始营业。人民的衣食住行都要逐步走向正常。从现在起,沈阳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城市了,一定要比时期管理得好。

会后,即按军、政、市、财、经、公安、铁路、后勤8大系统分头接收。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确定的“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方法有条不紊进行的。

陈云有过在大上海生活工作的经验。他知道,电是城市的生命。没有电,电灯不亮,自来水没有,电车和火车也无法开动,变成一座死城,秩序就无法控制。因此,军管会一进城,由王首道领导的工业部就奉命接收原资源委员会属下的东北电力局。4日,市内照明用电就大部分恢复了,广播电台开始播音。5日,市内电话全部开通,主要有轨电车开通,均由鞍山、抚顺送电。

当时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物价和金元券的处理办法。如果不收兑敌币,群众吃亏;但收兑价过高,又不利于驱逐敌币。军管会采取了十分稳妥的步骤。为了不使群众蒙受损失,又确保驱逐敌币,军管会对金元券的处理,是先观望4天,当金元券1元跌至东北币150元时,军管会挂牌以1比100的比价,收兑一星期,迫使金元券自动向关内流出。为照顾持有九省流通券的贫民,军管会参照统治时规定的与金元券的比价,规定30万元九省流通券兑换1元东北币,同样收兑一星期,基本兑完九省流通券。

为稳定物价,避免外地商人抢购、本地商人将物资收藏、以及物价先落速涨现象,军管会公布了靠近沈阳之开原、安东等解放区的物价,并经百货公司公布收买物资的价格,以便商人参考。另外,为吸引粮食入城,定价高于外地,使粮源不绝,稳定了物价。沈阳解放一个星期,凡能开市的买卖,大体已开市,市面很稳定。当时,随军记者刘白羽在《光明照耀着沈阳》的通讯中这样写道:“在沈阳解放后的10天内,市民有三大高兴的事:第一是纪律好,第二是水电交通恢复快,第三是粮食价格低落。”

新旧政权的交接,很容易出现城市秩序的混乱。沈阳这么大的城市,光靠外来的部队维持,是难以稳定的。

沈阳市原有警察5500人,接管后仍然保持上班的达4500人。陈云认为,依现有经验看,像过去哈尔滨处理的一样,旧警察必须交出武器,彻底改造;但在大城市中暂利用其徒手服务是必要的。于是,军管会确定:交通警察尽快站岗,消防队各守原位,户籍警察大部可留。其他刑事警察和武装警察队等带特务性质的,20天后集中受训,也不能过早遣散。

利用原有警察力量,帮助维持秩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市内秩序得到了较快恢复。

陈云还充分利用报纸稳定人心,传播政策。陈云了解到,城市的人有看报习惯,不可一日无报。对军管会的宣传品,各阶层都是字字细读。因而要抓住城市人这一特点,办好报纸,宣传我们的政策和解放战争大好形势,这对人民政权的稳固是有极大好处的。为保证及时出报,陈云要求:除安民布告等预先准备好外,可先准备几期报纸稿件,一进城就立即出报。陈云和陶铸还亲自审看报纸的大样。

城市人吃饭穿衣,样样离不开钱,没有收入寸步难行。陈云认为,如不注意工资问题,则人心不定。

沈阳解放之后,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均由军管会接管。旧人员,连同部分高级职员都陆续报到上班。沈阳(包括抚顺、本溪)有公教职工约15万人。军管会多次开会讨论职工工资问题,研究统治时期和日伪时期的工资水平以及新的工资政策、当时应采取的措施等。

沈阳长期被围困,解放前粮食奇贵,所以工资标准不能按解放前折粮数发。由于工资问题不能一下合理解决,军管会入城后5天,首先普遍发生活维持费10万,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11月份发了临时工薪;还调拨了10万斤粮食用于救济特困职工。

沈阳是统治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又是东北最后解放的城市,东北各地的主要反动力量都集中在这里。解放之初,散匪很多,约有二三万,对治安威胁很大。为了解决这一不安定因素,各纵队、卫戍司令部及区政府下很大力气作收容工作,不仅让俘虏有饭吃,有房住,还准备好几个团的架子,以便俘虏收容和分散处理。

除了俘虏的疏散外,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弹药的疏散。军管会入城之前,对弹药疏散问题事先没有准备。沈阳原处在作战情况下,又是补给基地,弹药甚多,据有关方面调查,弹药可装600个车皮。沈阳解放的头几天敌机轰炸目标,首先就是这些地方。

陈云入城后一发现这个问题,立即指示组织专门班子,动员很大人力,连夜疏散,力争搬运数里或数十里。3日晚,铁路员工在敌机轰炸下将沈阳站3列满载炮弹的火车,拉到安东线上的一个小站。至4日,弹药已运出240车皮。当时,哈尔滨来了几百名技术干部和技工,奋不顾身,连着几个昼夜抢运疏散,绝大部分弹药、枪炮未受损失;而且抢运出的弹药极大地支援了全国其他战场上的解放战争。

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解放后,东北工业部作为沈阳军管会的经济处,根据陈云和军管会的统一部署,负责接收的四大企业系统,即:资源委员会、资委会东北电力局、生产管理局、中纺公司等,共接收35个单位406家厂矿及3所学校,计有各种机器设备12516台,动力设备1728台,运输设备229台。职工技术人员及学生总数为7807人,其中技术人员286人。

由于解放前夕地下党组织和工人护厂斗争的配合,沈阳接收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一般企业都能保持完整。但当时工厂都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秩序很乱。对此,陈云明确指示,工厂和企业迅速复工是保护工厂、企业,安定人心,解决职工生活问题的最好办法。

为尽快地恢复沈阳的工业,陈云挤时间亲自视察许多工厂。经过调查他指出:沈阳兵工厂、有色金属冶炼厂、重型机械厂、铁路机车厂、铁路车辆厂、沈阳化工厂、橡胶厂、造纸厂是战略性工厂。它们能够生产我们急需的各种枪炮弹药、铁路机车、车辆、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各种机器、烧碱、硫酸等化工原料、汽车、拖拉机的轮胎、各种纸张等。这些产品不仅东北需要,关内各解放区也很需要。

陈云尤为重视军工建设。在参观沈阳兵工厂以后,他让秘书告诉王首道,请他组织各工业行业,提出一个需聘苏联专家清单,交给苏联驻沈阳代表。这份清单的提名就是东北解放后第一批聘请的苏联专家,1949年陆续到达东北。

沈阳经验获得中央肯定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接管工作就基本完成。这与当年抗战胜利后“劫收”,接收大员拼命为个人捞好处,闹得民不聊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云以身作则,绝不为个人谋取私利。他下令接管财物要留在原处,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挪用。

他刚进沈阳时,住在东北宾馆,条件比较好。后来一批民主人士来到沈阳,陈云主动把住地让给他们,自己打算搬到条件比较简陋的辽宁省政府内。

警卫员张季敏查看新住地,发现他的住处只有一张小铁床,铺了一个草垫子,抵御不了东北的严寒,便自作主张,从东北宾馆拆了陈云睡床上一个沙发垫子,运到新住地给陈云垫床。

陈云半夜开完会回到住地,发现少了一个垫子,马上追问下落。警卫员如实说了。陈云一听就火了,严厉地说:“我下的命令,自己不执行,叫谁执行?”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怎么能带这样的头呢?今后不要这样,快拿回来。”

就是这样的“私”,陈云也不让身边工作人员去谋。

11月28日,陈云对沈阳接收工作作了认真总结,写出了一分简要报告,上报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转中央。简报总结了完整接收和迅速恢复秩序的经验。完整接收的主要经验有4条,即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迅速恢复秩序的主要经验有5条:(1)入城后首先要恢复电力生产与供应。(2)要迅速解决市场及金融物价问题。(3)对警察必须收缴枪支,让其徒手服务。(4)迅速出版报纸,稳定人心,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5)工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陈云还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这次接管工作的缺点和不足。

卫戍机构本身不健全。陈云说:“这次卫戌工作的缺点,在于卫戍机构本身不健全,没有建制部队入城,卫戍部队是临时指定的。最初几天,卫戍司令部命令不能普遍迅速下达,以致街上通行受阻,手中又无机动部队,不能应付各接收系统的紧急需要。依沈阳经验看,除一般卫戍部队外,卫戍司令部尚需有一个半团机动兵力。卫戍部队应是单一建制,让有训练有纪律教育的部队担任。

外交出了乱子。陈云说:“此次外交、粮食、金融、捕杀等重大问题,军管会多少都有精神准备,但外交仍出乱子。”

事情的经过比较复杂。当时大多数干部缺少外交工作经验。4日,市长朱其文就任后,未加深思熟虑,就向英、美、法、苏驻沈阳领事馆送去就职通知,形同承认他们的外交地位。这一下,给自己招来一连串的麻烦。

经公安局调查,美国领事馆中确有电台,并仍在发报,英国领事馆中也有电台。对于外交工作中的这些问题,陈云极为慎重。11月9日,陈云同、陶铸两次致电东北局并报中央,汇报朱其文回访英、美、法三国领事的情况及问题,并请示进一步的外交方针。

11月10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东北局转陈云电,电报中指出:英、美、法沈阳领事馆的电台原则上必须由军管会封存代管。英、美、法等国政府未承认我们政府,我们即应采取不承认他们为领事而只承认他们为普通侨民的方针。

按照确定下来的外交方针,11月15日,陈云同签署沈阳军管会第四号布告,要求中外机关、各界人民与各国侨民,凡设有无线电台者,限自布告之日起36小时内,将全部电台、收发报话机交出,由本会保存。隐匿不报者,一经查出,除没收机件外,当事人员将依法受到惩处。但是,期限过后,美国领事馆仍拒不交出电台。根据不承认其外交地位的既定立场,20日,沈阳军管会命令卫戍司令部派人进入美国领事馆,取出电台。

接收沈阳过程中的外事处理,是在中共没有丝毫国家正式外交经验下对于外交政策的初步探索,为中共以后接收大城市的外事问题积累了经验。

在报告中,陈云还向中央提出了一个重大政策建议。他提出:“此次接收沈阳,使我们有一感触,即接收一个大城市,除方法对头外,需要有充分准备和各方面能称职的干部。依目前形势看,中央和各战略区野战军,均需准备有专门接收大城市的班子,待工作告一段落,即可移交给固定的市委等机关。这样的接收班子,可以积累经验,其中骨干可以暂成专职,依次接收各大城市。”

中央对陈云总结出来的接收沈阳的经验和关于准备专门接收大城市班子的意见十分重视。12月15日,中央复电陈云并告东北局:关于接收沈阳经验简报甚好。提议各区要有专门办理接收大城市的班子,甚对,已告华北、华东、中原及西北在接收和准备接收大城市中即作此准备,望东北局也准备将接收沈阳、长春两个城市的人员组成两个班子,为着明年南下接收大城市之用。并望以后将沈阳经验,继续总结电告我们。

不久,从接收沈阳的工作人员中,抽调出二三十个得力骨干给黄克诚,带往关内参加天津接收工作。

按照中央继续总结沈阳经验的要求,1949年1月7日,陈云召集沈阳军管会各系统负责人开会,最后一次总结接管沈阳经验。陈云说:沈阳之所以接管顺利,恢复迅速,是由于4个主客观条件:城内没经过大的战斗;当时人心已大定,并有我党地下活动的配合;军队入城后纪律好;军管会的同志忠于职守,工作雷厉风行。接管工作中的主要教训是:将监狱中的犯人不加区别地都释放了。政治犯当然应立即释放,但盗窃、抢劫等刑事犯罪分子不能释放。

沈阳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农村全面进入城市时,取得的第一批重要成功经验,为新中国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一篇:革命生涯常分手 下一篇:李聚奎在北平军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