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基础素材积累 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时间:2022-10-03 03:44:10

注重基础素材积累 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摘 要:语文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认知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农村学校,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相对困难。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积累,从基础的字词、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入手,也要重视生活中的民俗民谚知识积累。不断完善学生的基础认知体系,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发展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60-01

荀子《劝学》中提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知识点逐渐积累、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学时期,对于学生的阅读量、理解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鼓励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积累,为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一、注重基础词汇积累

经过小学时期的基础巩固,进入中学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的基础词汇,然而对于一些词汇的认知却不完善、理解也不透彻,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理解偏差或者理解错误的现象。我们知道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有效的词汇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运用的关键。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通过不同的口气进行表达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要在听讲、阅读时正确了解别人的思想,要在说话、写作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开展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对课文出现的常用词语的掌握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这“四会”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对于学生汉字形声、形意知识的教育。例如在教学《珍奇的稀有动物》一文的时候,根据“珍”字为什么是“王字旁”,例如“珍珠”、“玛瑙”、“珠玑”等等,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偏旁其实是“斜玉旁”,而非我们传统认知中的“王字旁”,带“斜玉旁”的字词一般都是与“玉”、“美好的事物”相联系的。只有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这些基础知识,他们在日后的阅读学习中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与运用。

二、注重名言警句积累

一些名人讲座、经典文章中大多都会含有丰富的名言警句,因为在交谈、写作中,一句精当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或画龙点晴,一语中的;或者言简意赅,阐述深刻;或妙语连珠,意趣横生。中学时期正处于学生各项基础知识积累、认知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充足的名言警句积累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说服力与文字内涵。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名言警句的知识积累,以便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如学习《论语》十则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许多内涵丰富、言简义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语,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至今还被人们频繁引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名言的出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认知能力。长期积累既能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一旦运用起来就会信手拈来,又会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名人名言指导自己的行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品质。

三、注重成语典故积累

成语典故是中学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掌握良好的成语典故知识能够让学生在诗词鉴赏的时候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进行恰当的引用,提升写作的质量。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源头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成语。我国的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们的源头及含义,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才不至于张冠李戴。比如“黄粱美梦”这一成语,很多学生容易写成“黄梁美梦”,如果教师能够将典故讲述一下,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黄粱”是指食物,“粱”字就不会写错了。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进行诗词的理解。另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善于去发现、挖掘遇到的一些生僻、难懂的成语,例如“文不加点”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望其项背”与“望尘莫及”到底有什么区别?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通过师生点评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在迁移阅读中拓宽了视野,产生了朗读经典的强烈愿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会受益匪浅,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积累。

四、注重生活知识积累

曹雪芹曾经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现实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天然素材库,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继续知识的积累,不断的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例如一些常说的歇后语“水仙不开花――装蒜”,“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还有一些俗语、谚语,例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成潭;云往西,雨凄凄;云往北,晒干麦”。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认知能力、生活实践技能也有积极的促进价值。另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动笔,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进行文字描述。特别是在灵光一现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关键内容。在长期写作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作文素材积累就能够得以锻炼,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学习技能将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以便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学习发展好基础,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上一篇: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 下一篇:浅析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的现状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