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激发正向的力量”等8则

时间:2022-10-03 03:21:37

“教育应激发正向的力量”等8则

教育应激发正向的力量。当孩子的认知、行为出现偏差时,正面的引导比影射更适合孩子,因为它更温和,直指实质,给孩子带来的是认同感而不是压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庄华涛(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安全第一”,各项专项工作是“重中之重”……学校工作到底“以什么为什么”?我们莫衷一是。

——廖世昌(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教师成长的目的不应当是为自己博取更远大的前程,而应该是有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教师的自我成长是需要的,但如果因此荒废了教育教学,则是自私的。

——陈海燕(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二小)

为了激发师生读书的热情,许多学校都在进行“书香校园建设”,都在搞“书香教师”“书香学生”评选。然而,“书香教师” “书香学生”真的能靠细则来选拔、靠分数来衡量吗?批注了多少本书,发了(或复制了)多少篇博文,写了多少字的读书笔记……这些显性的材料真能衡量读书的收获吗?

——于凤美(山东省莱芜市汶源学校)

为评高级职称,教师除准备规定篇数的论文外,还需上校级、区级、市级公开课若干。一节课先在校内上,再去区里、市里上,反复试讲与改进,从这个班试验到那个班,少则四五遍,多则七八遍,劳心费神,长期折腾,到最后正式开课时,面对一会场的观众,所谓“上课”已经形同表演,味同嚼蜡。

而该师所教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某个毕业班有几位任课教师都在评职称,那么对不起,你必将成为“高级教师”的牺牲品。

我想问问,这种“公开课”究竟有何意义?它是在评教学能力还是评演技?平日上课马虎,关键时捣腾出几堂“精彩”的公开课,就能晋升为高级,已是校园里公认的笑话!

——魏兴莉(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高考日,915万庞大的高考考生一起走进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科技全副武装的严密考场。比考生最惹眼的是考场外另一群陪考大军,他们比考生还紧张,一直在警戒线以外守护着,时不时往警戒线里面张望一下,总期盼着见到一张从考场出来时阳光灿烂的脸。

高考原本是很平常的事,在中国却年复一年上演着异乎寻常的闹剧。素质教育的本义是把学生培养成能独立担当的人,而一场高考却暴露了无数家长的“不成熟”。

高考请家长离开,请让学生自己成长。

——王西斌(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状元房”的高调出炉,浅层次来说是房主对人们讨彩头习惯的迎合,深层次则是高考重压所致。如果“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不再让万千学子空留遗恨,如果不过“独木桥”仅凭能力就能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如果“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不再烙痛人们的心脏,又怎会频频出现晃人眼球的高考乱象?

——徐炳涛对新闻“高考临近,一些人打出‘状元房’的旗号出租自家房子,受到家长们青睐。有房主声称,‘状元房’里往年住过高分考生,是物超所值的风水宝地”的评论(小 羊荐自2012年6月4日《潍坊晚报》)

现在很多人,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我觉得这都是本末倒置的。微博信息都是碎片信息,对于一个人需要从外部接受的全部的文化知识资讯来说,信息只是一个层次,而且是最低的层次。信息知识学术思想,那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现在太多的人用了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微博,其实是在浪费生命,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有效时间,而这些有效时间原本是可以用来汲取更专业的更有价值的知识和思想的。

——李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张国英荐自网易新闻)

责编:袁海波

上一篇:探析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杰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