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肿瘤君君不见肿瘤,痛苦也不易滚蛋

时间:2022-10-03 02:54:53

滚蛋吧!肿瘤君君不见肿瘤,痛苦也不易滚蛋

滚蛋吧!肿瘤君》如果出现在日本,并不会显得出挑,因为这个国家的电影简直可以在治愈领域申请宇宙专利了。但在中国,放在一片扯着大旗喊口号又使着奇技淫巧的华语片里,它就成了先进分子,三观不会引发吐槽,带给我们的治愈感受又最没有负担。

用哭笑定义悲剧

人生自带很多苦厄,很多都不是靠人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那时我们该怎么办?治愈系电影通常要负责告诉我们:不一定有办法,但要快乐,因为快乐会改变你对得失的看法。得益于熊顿本人的性格,《肿瘤君》在这点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上,在《肿瘤君》的漫画中,熊顿所描绘的快乐是情绪化、碎片化的,因为漫画这种形式让她有空间享受自己的爱好、特长带来的成就感,稀释了很多悲伤。但电影,尤其是一部商业喜剧片,不能只有情绪没有故事,所以影片最聪明的处理,是加入更多悲情的戏份,形成一种节奏。

最典型的就是熊顿的朋友得知熊顿病情时,本打算隐瞒熊顿,其中一名“猪队友”不幸说漏嘴,更错位的是原本自己得了白血病的熊顿,听到是“肿瘤”竟然还高兴得不得了,嬉皮笑脸地举着手刀对着自己比划:“肿瘤嘛,切掉啦”―这是喜剧。紧接着,朋友们回到家为熊顿收拾住院用的必需品,朋友忽然悲从中来,就把看似无动于衷地坐着吃面的猪队友骂了一顿,却发现他也是眼含泪光―这是悲剧。笑过必有哭,哭过再来笑,一步一步带着观众的情绪坐过山车,直抵人性深处最纯洁、最悲悯的角落。

然而,死亡这种状态,是没有灰色地带的,是不能语焉不详、一笔带过的,这条线的两边永远不会互逆,所以,我们常说,在死亡面前什么都无所谓,是因为任何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都没有死亡那么绝对。

奔向高级趣味的电影

但我们还是凡人,没到那一刻,眼跟前最要紧面对的是依然是房贷、车贷、工作成就感小、家人要时间陪带来的压力,都是要去选择、承受得失的。在这方面,《肿瘤君》的治愈疗效并不是那么好,因为它把凡人要遭遇的种种问题提纯了。比如,熊顿生病的同时失业了,但显而易见她并没有经济上的压力,而她的病容从头到尾都不是很明显,在医院里追求帅哥医生的时候,看上去就像健康姑娘一样可爱又活泼。因此,看着她去听摇滚演唱会、喝大酒、飙摩托车、光着脑袋去试婚纱的时候,偶尔会感觉恍惚―这个熊顿好像和那个《失恋33天》里的黄小仙差不多嘛,就是个失恋鬼嘛,需要疯一疯、闹一闹,没什么可要死要活的嘛。真正四两拨千斤的治愈,是像《百元之恋》那样,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在承受真正有分量的苦厄中爆发出的蓬勃生命力,有时候在心理上太轻描淡写了,会变成治愈时不能承受之轻。

其实,《肿瘤君》本来有一个非常实惠好用的貌似接地气其实可以升华的点,那就是熊顿与她那对相当有爱的父母之间的互动,在漫画中虽然占比不高,但是非常有存在感的,在影片中却被弱化太多。即便如此,熊顿父母出场的几场戏,都是亮点。尤其是父亲出场后的第二场戏,刚刚得知熊顿病情的他并没有哭,却在超市为熊顿挑选她爱吃的薯片时再也压抑不住,但从肩膀抖动的幅度可见他作为一个老派的大家长,是无法自然地在众目睽睽下表达自己感受的,此时的镜头也不切特写,就定格对着他那充满象征意义的背影上,一举虐哭那些有老爸宠爱着的孩子们。

反而是帅医生吴彦祖在对熊顿“告白”的那场戏中,虽然帅帅地说了一大堆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情话,但是实在是太韩剧向了,实在是没有什么卵用。实际上在漫画里,帅医生的戏份仅止于作为熊顿的对象,到了电影中却成了主角,但显然编导没有熊顿那样的童心,对这个角色的描述基本是现实向的,然而角色功能变更后的形象设定,证明即便这个角色是让所有人都愿意给他生孩子的吴彦祖来扮演,依旧没有什么卵用。

这个小妞打了鸡血

《肿瘤君》的有趣,更多是导演韩延带来的,这位在《第一次》中便以真正的年轻人心态征服了慧眼识人的江志强的80后导演,对影像语言的把握,使得原著的卡通向不失趣味地嫁接进了电影中。

最值得称道的当然是那几场实体化熊顿“”的戏。一场是熊顿打僵尸的戏,虽然创意上戏仿《行尸走肉》,动作戏调度“借鉴”的是《海扁王》中超杀女走廊战群雄,但是学得是有模有样,好莱坞正流行的高低速镜头交叉剪辑用得不土气,也不会哗众取宠。另一场是熊顿发现男友劈腿时走出餐厅的戏,周身的景致随着忧伤的她不断前行变幻为冰封状态,很有些法式风情,真的是比这几年华语片里那些摆台鼓风机、让厂工在画外狂撒盐巴的超长待机MV的可看性强太多了。当然了,东拼西凑总归是不好的,(脸色超正)希望韩延导演可以早日摸索出自己更独特的电影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戏里,对这类角色驾轻就熟的白百何,表现得要比以往现实场景中的no zuo no die的小妞更加自如,她那不够精致却很讨喜,尤其能在脸部肌肉各种夸张伸展时也不会扭曲的脸部线条,与影片的卡通感无缝对接,要比在另外两部“抗癌”类型片《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中表现得邻家可亲多了。

当然了,如果细究的话,《肿瘤君》也有它取巧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治愈与伪治愈的混合体,一方面,把很多真正拥有情感力量的好三观用人性化的桥段表现出来,比如熊顿和父母的互动,能够迅速击中你的泪点,但另一方面,它又偷偷使着小妞电影的劲儿,用很多鸡汤甚至鸡血向的关于快乐的定义,来偷换着治愈的概念,这种东西大概就像抗生素,见效快,但通常会有些副作用。

上一篇:徐祖荫的“甜蜜事业” 下一篇:善谋者胜 远谋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