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时间:2022-10-03 02:29:06

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25例(50.0%),有效20例(40.0%),无效3例(6.0%),死亡2例(4.0%),临床总有效率90.0%。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复杂,如患者病情允许应尽早在内镜下作出诊断和治疗,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转往外科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至食管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胆管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是基层内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该病病情变化快、病情重,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2]。据相关调查显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高达10%以上[3]。为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2月诊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38例(76.0%),女12例(24.0%)。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50—70岁年龄段最多,有24例(占48.0%)。职业史:农民38例,城镇居民10例,学生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30分钟~29小时,平均3.5小时。出血诱因: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及口服感冒类药物等。出血量400~1300mL,平均约为850mL。主要临床表现:除自身原发疾病的症状外,均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低热、头晕、恶心、乏力、心慌、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及上腹部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出现贫血的患者41例,尿素氮升高的患者36例,白细胞升高的患者19例,粪便潜血实验阳性的患者48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均给予禁食,绝对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尿量监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常规基础治疗。同时立即行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对可以耐受的患者,应行胃镜检查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部位,并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所有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均给予扩容、止血、输血、抗休克及原发病的治疗。具体措施是:所有患者均酌情输入生理盐水、平衡盐液、代血浆、血浆或全血等补充和维持血容量。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患者,如出血小量且无循环血量不足表现,可同时使用奥美拉唑针40 m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两次,连续使用5天;西咪替丁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患者,入出血量较多可使用奥美拉唑80mg,缓慢静脉推注,之后以8mg/h的速度持续输注72小时[4];另使用西咪替丁0.6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使用立止血、止血芳酸、凝血酶、安络血、维生素K及胃管灌注氢氧化铝凝胶等止血药。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可加用善宁100 ug静脉推注,之后使用善宁25~50 ug/h维持静脉点滴;另给予垂体后叶素l0~15U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连续使用5天;必要时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经药物、内镜治疗均无效的患者,经外科会诊后可考虑转手术止血治疗。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经过积极救治后,50例患者中,显效25例(50.0%),有效20例(40.0%),无效3例(6.0%),死亡2例(4.0%),临床总有效率90.0%。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后出血仍然不能控制,经外科医师会诊后转外科考虑手术治疗。死亡的2例均因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反复多次出血,出血量过大,虽经积极救治但仍未能挽救患者生命。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该病的预后与能否迅速确定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及是否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有直接的关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非常多,可能由肝脏等器官病变累及而致,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可能由外界的损伤(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等)、炎症反应、血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造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位置不同,其出血量也有所不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般造成轻度出血,而胃粘膜出血则可能导致中度出血。本组有3例胃癌患者和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造成了中度和重度出血。胆囊和胰腺疾病导致出血的发生率较小,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由胆结石、胰腺炎及胰腺癌等造成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周期性腹痛等。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除自身原发疾病的症状外,主要包括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低热、头晕、恶心、乏力、心慌、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及上腹部压痛等,但由于有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就需要临床医生将其与其它病因造成的出血相鉴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主要通过内镜检查、病史、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确诊。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或尽可能的进行胃镜检查,以便为明确出血原因、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临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穆艳玉.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24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9):93.

[2]薛菊娥. 善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2011,8(11):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17—1720.

[4]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75.

上一篇: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下一篇:益宫颗粒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