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航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时间:2022-10-03 02:06:58

赤水河航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航运发展要求,首先对贵州省赤水河航务信息化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赤水河航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方案,为后期科研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期技术支撑。

关键词:赤水河 航务管理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038-02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茅台至赤水为赤水河中游,长157.8 km,多有急流险滩,岸坡坍塌现象普遍;赤水至合江为下游,长58 km,属于四川盆地,河谷宽阔,水流平缓。赤水河流域航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与服务手段落后,给船舶航行特别是夜航带来了困难,直接影响了赤水河航运效力,间接影响了流域经济发展。

1 航务信息化需求分析

现阶段,赤水河航务管理部门在开展航道整治等“硬手段”建设的同时,对于提高航运主管部门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等“软实力”方面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特别是,应在短时间内,解决赤水河港口管理监管力度小、船舶签证办理效率低、涉水部门间协同办公力度差、航务服务受众面窄等影响实现赤水河扩能目标的突出性管理或技术问题。

赤水河航务管理系统建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依托数据中心建设,实现:集港口经营备案、安全、应急、地理信息展现、作业上报于一体赤水河船舶港口综合管理系统;基于IC卡和网络申报的船舶电子签证系统;面向社会公众和外部管理系统信息的航务信息服务系统;统筹航务管理部门间业务流转的协同办公系统。

2 航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2.1 赤水河港口综合管理系统

建设适应赤水河实际的具有港口经营管理、安全管理、作业数据上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功能的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预计系统建成应用之后,将大大规范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业务办理流程与规范,满足港口行业行政许可、市场监管、信息报备等行政管理功能的信息化需求,提高港口监管水平和效率,为增强航运能力提供支撑。具体包括:

(1)港口经营管理子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对港口经营人、港口设施设备、港口经营许可证书等基础信息的管理。系统建成后将使得全省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全面掌握港口经营企业基本信息、港口基础信息,码头、泊位、锚地、航道信息、港口企业经营范围、企业资质情况等。

(2)港口安全管理子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港口生产过程中有关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如港口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专项活动、安全事故的记录,以及安全评价监督管理、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另外,建立全省港口重大危险源及危险区域动态数据库,从而为全省港口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预警机制,建立港口安全知识库和专家库,为处置港口安全事故提供知识积累,建立港口安全管理文件库,为港口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提供相关法规与知识的学习渠道。

(3)港口应急管理子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应急资源与设施的管理,结合应急预案库、应急知识库和有关应急案例,为港口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在事件发生时快速查询相关的应急机构、人员和资源,辅助应急指挥。

(4)港口地理信息子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可将港口、港区、水域、码头、应急资源、所属企业名称等港口专题业务信息与其空间位置信息关联,实现各类港口专题业务信息在“电子地图”上的集中直观展现,使港口管理部门对港口全要素信息的直观、实时掌握,辅助港口管理部门进行日常业务管理。

(5)港口作业信息上报子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实现将赤水河重点、大型内河港口作业情况、作业计划、航道占用情况等信息进行动态上传、上报,并周期性按照航务管理要求,定期上报作业统计信息,便于航务(航运)主管单位对辖区内港口生产动向进行及时把控,避免因港口作业占用航道资源,出现碍航,造成航运效率低下的情况。

2.2 船舶电子签证系统

为了增进赤水河航运管理效率,简化船舶签证过程,扩展签证申办渠道,为赤水河航运扩能提供保证,应通过建立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船舶电子签证系统,加快船舶签证办理由现有“人工型”向“电子化”转变。实现船舶进出港签证的“快速递达、快速办理、快速反馈”。并通过建立基于IC卡以及网上办理实现船舶电子签证办理的多样化。具体包括:

(1)IC卡签发及安全管理子系统。

系统基于“1船1卡”的形式,应实现船舶与IC卡进行绑定。系统提供IC卡写入功能,卡中记录签证要求的各类船舶基本信息、船舶证书信息、船舶配员信息、船舶安检信息和海事管理所需的其它信息。在办理签证时,船员只需持卡到赤水河区域内指定的海事机关办理即可。系统中存有IC卡发卡信息,可自动通过签证采集系统,采集船舶签证所需的基础信息,避免船民持多类证书办理签证的繁琐手续,简化信息录入过程,降低因工作失误造成签证信息错误发生的概率。

(2)签证采集子系统。

系统提供的IC卡采集终端,通过标准网络接口或计算机串口与海事处终端签证办理计算机相联。当将IC卡放置在读卡器有效读取范围内,IC卡中所有办理签证的各类信息能够被系统自动读取至计算机中,为进行电子签证提供参考。对于采用互联网提请签证的用户,系统在通过安全验证后,将签证申请与后台数据库存储的船舶IC卡中基础信息以及历史签证信息进行校对,并自动完成船舶基础信息采集工作。

(3)签证办理子系统。

系统根据赤水河海事管理部门对于船舶签证的管理办法,应提供签证申请、签证办理、黑名单记录、签证效率统计等功能。

2.3 航务信息服务系统

当前,赤水河航运信息服务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电话服务,本项目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需以整体规划为基础,通过综合利用对外门户网站、数据交换平台,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增加信息服务种类。对外门户子系统主要以网站为组织模式,面向社会公众和上级航运主管部门,动态航道信息服务、水上交通信息、水上交管信息、水上应急信息、统计信息等。

2.4 航务管理协同办公系统

协同办公系统面向赤水航道及水上交通管理所涉及的航道局、海事局(处)内部日常航务管理事务,实现单位内部内不同层级、各部门之间或内部的信息传递、沟通和协同。系统在增强内部行政管理水平的同时,可应与信息服务系统协同,突破原有办公系统单纯只进行内网公文流转的功能限制,提供来自外网的行政审批功能,并按照相应审批流程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流转,并根据代办事项的进度实时通过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外网反馈,使网上办事申请人能够及时了解事件的办理状况,提高业务受理效率及对外服务能力。使得协同办公成为肩负事务性办公及业务办公的完整系统。具体包括:

(1)办公业务管理子系统。

办公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日常公文管理、内部业务协同、日程计划会议、公用信息等功能。

(2)移动办公子系统。

系统办公子系统提供基于上述办公功能的手机、智能移动终端(基于Windows、IOS、Android)应用。建立手机与电脑互联互通的企业软件应用系统,摆脱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进行管理和沟通,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3 结语

建设赤水河航务管理系统是提升航务综合管理与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突破手段,对于实现该对加快西部地区航运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了航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分项、深化研究和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建波.赤水河航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水运,2006(1).

上一篇:用现代化的元素赋予美术教学新的活力 下一篇:宝钢股份特钢事业部40T产线板带炼钢过程控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