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金融市场环境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时间:2022-10-03 02:01:57

适应金融市场环境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内容摘要:进入新的五年计划时期,中国金融市场化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包括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此形势下,政府、银行和企业都面临一个更好地转变外部宏观金融市场环境,深入培育市场,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任务,只要积极主动应对,构建明晰的金融风险管理框架、提升风险计量与管理技术、方法、手段、工具,有效管理利率汇率风险,才能促进商业银行和全社会整体资金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1-0058-03

进入2005年以来,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速。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入新的五年计划时期,中国金融市场化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放松利率管制的长期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阔步迈向21世纪的现代银行和中国企业,都面临一个如何适应金融市场化环境变化,通过银企携手,提高利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现实课题。

一、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及发展趋势

1.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回顾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启动已经十余年了,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成果。目前,外币利率已基本随行就市,人民币利率管理也已进入“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新时期。近期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政策主要包括:

(1)2004年1月1日和10月29日连续扩大并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扩大到[0.9,+∞];

(2)2004年10月29日起,推出存款利率市场化举措,实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的制度;

(3)2005年3月1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原来年利率1.62%调整为0.99%,并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

(4)2005年3月17日起取消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改按商业性贷款利率执行;

(5)自2005年9月21日起,在计结息规则方面作出调整。比如,个人活期由原先按年结息变为按季结息;单位活期由原先不分段计息变为分段计息。

2.未来利率市场化的走向

要了解下一步人民币利率政策的走向,我们认为可从利率基准、利率定价和利率结构的三维视角加以观察。从利率基准维度看,既要关注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基准、美联储的美元利率基准,还要考察中国金融生态以决定维持金融稳定的利率基准。从利率定价维度看,既要考虑整个银行体系的存、贷款定价,还要考察比较银行体系的存贷款利差水平。从利率结构维度看,既要考虑当前所处经济周期和阶段对利率结构的影响因素,也要关注通货膨胀的结构性趋势和利率结构的密切相关性,还要考虑到敏感资产价格也直接影响利率结构的调整等因素。预期下一步央行利率市场化的方向:(1)继续扩大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2)统一各类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政策;(3)推动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4)大力培育发展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完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5)简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6)逐步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本外币利率定价机制等。

3.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主要进程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并分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汇率制度和汇价水平(见表)

近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已经处于1:8左右,远期交易价已达到1:7.6的水平,人民币汇率继续呈现升值走势。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可兑换流通性货币。

二、 当前利率汇率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005年5月18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始试点有9家中外资银行参加的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其后自7月21日起,宣布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2%,并规定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可在中间价上下0.3%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可兑换流通性货币。面对2006年底全面开放金融业限制的形势,在一轮又一轮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中外商业银行、各类企业特别是外贸行业相关企业,应对利率、汇率全面市场化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不容忽视。

1.资金市场深化不足,外部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1)从外部市场环境看,本外币资金市场分离,市场参与度不够充分状况有待改善。一是由于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人民币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仍然相互分割、相对独立运行。二是人民币利率和主要外币利率走势相互独立。美元近一年半时间以来连续10多次小幅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维持2.25%不变。三是人民币货币市场参与主体不够充分,导致交易行为同向单边化现象。

(2)国内统一的金融中心尚在构建过程之中,尽管央行第二总部已落户上海,而且银行间人民币资金拆借市场和外汇交易中心等主要金融市场都设立在上海,但由于主要银行总部大多数选址北京、广东等地,目前还没有形成类似伦敦LIBOR、香港HIBOR等成熟金融市场的CHIBOR报价体系。

(3)人民币利率走势信号不明确。一是没有明确的央行基准利率,未能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减弱了宏观调控效果。二是人民币利率对经济形势变化敏感度和股市联系的关联度较差,利率调整长年不变,变则剧变。三是调整时机、方式往往出奇不意,难以进行合理预期。

(4)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不完整不平滑,剧烈波动和扭曲导致市场预期和功能紊乱。不论是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还是同业拆借与市场看,收益率曲线不平滑,波动大。最近,回购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短期内出现巨大的降幅,甚至出现了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的扭曲、倒挂现象。

(5)人民币资金市场深化不够,缺乏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和面向企业、个人客户的金融产品,运用对冲工具处理利率风险比较困难。

2.银行和企业应对金融风险准备不足,内部管理职责厘定不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着类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策略风险和信誉风险。利率、汇率市场化后,银行和企业的应对准备明显不足。

(1)银行和企业对面临的利率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长期以来习惯于吃利差观念依然存在,对市场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形成利率风险四个方面主要来源(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准风险、选择权风险)认识不足;对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人民币利率风险的机制、方法、工具认识不足。

(2)存贷款利差收窄趋势对银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估计不足。就存贷款业务而言,银行普遍存在的“短存长贷”现象导致期限错配,利率风险敞口较大。在市场竞争下,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得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上升,整体利差收窄。

(3)银行和企业内部对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制度模式不够完善,流程不够清晰。一是利率汇率决策机制还未建立起来,金融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架构尚未搭建或未能有效运行。二是利率汇率风险管理职责分散,比如境内、境外各自为战,各行其是;人民币和外币市场仍然维持割裂开来,分散管理等。三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流程不够明确,人为增加了组织内部的协调成本。四是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支持和专门人才储备欠缺,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工具缺乏前瞻性把握。

三、努力完善市场环境,有效应对金融市场化新的挑战

金融(包括利率、汇率等)市场化本质上是放松管制,引入有序竞争机制的过程,只有创建了一个适度深化、产品丰富、报价权威、管理有序的本外币资金市场,才能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外资银行将在2006年之后获准全面进入人民币业务,随着近年来以交行、建行、中行等引进汇丰、瑞银等国际战略投资加快,中外资银行同台竞争与合作将会更加频繁。面向21世纪的中国商业银行和现代企业,必须适应金融市场环境变化,携手迎接新的挑战。

1.统筹安排,协调步伐,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化的外部环境

(1)各级各类金融监管部门要在各司其职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统筹安排,信息共享,协调行动。人民银行应明确基准利率指导,形成稳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同时致力于货币和外汇市场的深化工作,拓宽市场金融产品种类和品种,搞好人民币和外汇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本市场的统筹协调;银监会应在市场准入方面,提高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主体的参与度,鼓励金融创新,允许开发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新产品;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短期企业债券等发债机构应当进一步规范发债行为,逐步形成期限长-中-短搭配、结构科学、定价合理的收益曲线,形成稳定、理性的市场预期。

(2)有序推进,及早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框架。

不久前,巴塞尔委员会向各国监管当局发送关于“利率风险管理和监管的15项原则”,强调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对银行的审慎经营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很重要。监管当局可运用这些原则,评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它涵盖了银行交易活动和非交易活动全部利率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各行应当创造条件,结合本行实际,按其步骤贯彻执行。

2.银企携手,主动应对,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

(1)确立明晰的金融风险管理架构,集中管理全行系统利率汇率风险。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方面,一要提高商业银行总分行经营决策层对利率汇率风险问题的关注度,确立明晰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或工作流程。二要将利率政策研究纳入资产负债管理工作范畴,集中管理全行利率风险,形成明确的定期报告条线和决策机制。三要加强对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前瞻研究,准备好有效应对利率汇率市场化的预案。要全面进行息差的敏感性分析,包括本外币业务、信贷和非信贷资产业务、境内外业务等,定期开展对全行净利润、ROA、ROE对净息差、净利率、存贷比变动的敏感性分析,以满足信息披露和满足改善投资者关系的需要。针对目前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及时对目前市场上中长期债券利率风险增大提出预警,锁定与缓释金融风险。

(2)引入先进利率汇率风险分析方法,提升风险计量与管理技术水平。

一要在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缺口分析系统基础上,引入更能反映利率变动对银行市场价值以及资本净值长期影响的先进利率风险分析方法:资产负债久期分析方法、VAR经济风险值方法、动态模拟分析法等,提升风险计量的技术水平。二要积极利用数据大集中基础平台、采集内部评级法(IRA)关于违约概率与损失率数据、运用管理会计项目(MAP)关于量本利分析的成果,建立有效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管理体系。三要从研究股东的风险偏好入手,发挥资本分配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建立内部资本预算和分配制度,指导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的总量与结构调整,形成收益与风险相平衡、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机制,推动银行经济增加值(EVA)的稳步提升,以满足国际公众银行股东回报的要求。

(3)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手段。

开发各类新金融产品,及时地转移、消解和防范各类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的远期结售汇制和商业银行开发的外汇期权交易对利率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要积极参与国内金融市场开发创新,及早申请取得市场准入资格。二要应用先进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实际利率执行情况的信息,作为决策参考。三要进一步拓展利率风险管理的多样化手段。在积极运用传统的表内调节手段:如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实行利率风险限额、开发浮动利率金融产品、抵押贷款证券化以缩短资产期限等方法之外,还可运用表外衍生工具来控制利率风险,比如采用利率互换协议、远期合同、期货合同、利率期权等。

(4)坚持追求可持续科学发展,逐步实施银行负债模式的转型。

现代商业银行正处于经营管理转型的一个重要关口,传统意义上银行规模盲目扩张难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追求经济价值不仅是来自监管机构的外部要求,也应成为商业银行内在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负债模式的转型是一个关键环节。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后,存款市场在供求双方博弈过程中将逐步趋于均衡,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家商业银行的存款需求,而存款需求又取决于一家银行包括贷款和投资在内的资产业务的发展能力。除了资金需求对利率定价的影响之外,资金成本是决定存款价格的关键内因,利率市场化将考验银行对资金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能力,一家先进的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科学负债定价模型。

(5)加强银企合作,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注重协调与商业银行的互利合作,建立良好合作沟通、决策咨询机制。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金融专门人才培养和使用,及时跟踪了解、积极运用银行推出的一系列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提高资金收益率水平,进一步贴近国内外金融市场动态,把握趋势,积极应对,有效管理利率汇率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和全社会整体资金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陈金,浙江省海运集团 温州海运公司 董事长325003;君华,上海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学院 200051蔡普华,交通银行预算财务部200120

上一篇:电子银行业务中的洗钱与反冼钱 下一篇:竞争优势是中小企业成长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