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2-10-03 01:36:03

山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摘 要:通过2010―2016年近6a的试验和结合群众实践,总结出由常规露地栽培改进成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变为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比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比常规露地栽培增产,适宜在

利川市及相似区域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山区;黑色地膜覆盖;马铃薯;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62

湖北省利川市是马铃薯生产大市之一,生产历史悠久,地处武陵山区,海拔300~2370m,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hm2,随着中央确保“粮食安全”和全国“马铃薯主粮化”规划实施,大面积推广山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试验材料

白色地膜:厚度0.008mm,宽600mm。

黑色地膜:厚度0.008mm,宽600mm。

2 试验地点及品种

利川市柏杨坝镇龙河村5组冉术生承包责任旱地,土壤为紫色页岩母质发育紫色砂土,海拔575m。坡度23°,品种鄂马铃薯8号。

利川市柏杨坝镇团圆村1组张帮学承包责任旱地,土壤为石灰岩母质发育黄泥土,海拔1100m。坡度13°,品种鄂马铃薯8号。

利川市柏杨坝镇幺棚村4组粱金财承包责任旱地,土壤为石灰岩母质发育黄泥土,海拔1520m。坡度18°,品种鄂马铃薯8号。

3 试验方法

3个试验皆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m2,每一个试验各小区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施肥水平,统一常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每个处理各小区单独收获,累计称重平均,分大、中、小薯。

处理①黑色地膜覆盖+常规栽培管理,处理②白色地膜覆盖+常规栽培管理,处理③露地常规栽培管理。

4 试验田间管理

3个试验点在头年11月下旬前整地夹肥起垄,垄高20cm,垄宽40cm,龙间距80cm,1行洋芋套种1行玉米。

适时播种龙河点头年12月中旬播种,团圆点在头年下旬播种,幺棚点在1月上旬播种。

根据当地农时季节,施足底肥,有机肥25kg+复混肥15kg(N,P,K比15:15:15)/66.7m2,适时播种,破膜出苗,苗长齐全时施芽肥尿素2.5kg+15%毒死蜱颗粒剂0.2kg(防蛴螬)/66.7m2, 适时重点常规防治晚育病和28星瓢虫,适时收获。

5 结果与分析

5.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的生物学形状影响(见表1)

由表可见白膜与黑膜株高、长势、晚育病及块茎开始膨大时期无明显差异,而草害白膜严重,比黑膜高9.9%;地膜覆盖与露地种植有明显差异,株高低10cm左右,晚育病危害率高36%,草害比黑膜高31.4%,比白膜高21.5%,块茎开始膨大时期早25d。

5.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地膜覆盖产量比露地高1008.4~1327.2kg,单株总重高576~729g,具有明显差异。

白膜覆盖洋芋影响产量的主要是草害因素大,露地洋芋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块茎开始膨大时期晚,受气候影响,晚育病和草害严重,特别严重的是块茎刚开始膨大时,正是利川市晚育病发病高峰期,从而严重影响露地种植洋芋产量和商品率。而黑膜覆盖基本无草害,晚育病危害轻,块茎膨大早,上市早,商品率及产量高,价格好,按2.0元/kg,计算地膜覆盖比露地种植洋芋收入高2016.8~2654.4元/667m2,地膜和人工投入418元/667m2,净收入1598.8~2236.4元/667m2。

6 结论

山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建议其他地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实施洋芋主粮化项目中,在利川及相似区域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向勤.洋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1996(2):39-40.

[2]李聪德.早洋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支部生活,2000(5).

[3]李福明,李天芳.洋芋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1986(10).

[4]杨薇靖,王兴政.半干旱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11(11):13-15.

[5]唐洲萍,何虎翼,覃少军,等.冬种马铃薯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C].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

[6]陆昆典,韦小贞,李春光,等.南方冬种马铃薯黑地膜夹层覆盖栽培技术[J]. 中国马铃薯,2012(06):344-347.

作者简介:李建富(1973-),男,湖北利川人,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从事粮油技术推广。

上一篇:西吉县马铃薯生长气候条件分析 下一篇:西吉县小秋杂粮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