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考复习过程中的实验安排

时间:2022-10-03 01:33:30

浅议中考复习过程中的实验安排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初三复习更加注重复习的系统性、有效性.往往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就开始全面的复习.许多老师也为此制定出了周密的总复习计划.由于复习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出现了“拉网式”、“链条式”、“题海式”等复习方式.可令人观注的是,老师们越发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复习计划如此周密,为何复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学生经过总复习之后成绩反而下降?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总结,认为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产生了对复习的倦怠情绪.

1学生倦怠期形成的原因

1.1复习内容单一枯燥

现在初三复习课中, 一些教师想当然地认为物理能力训练是上课的唯一资源, 因此也导致了授课内容单一低效的问题.在初三第一轮复习阶段, 教师主要结合能力训练进行复习教学, 往往因资料中知识点细碎繁杂、题量大、难题多, 教师缺乏精心选题而逐题讲解, 把所有的内容都当重点一一强调, 把几小时备好的一节课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全部“灌”给学生.后进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而有些尖子生有时又嫌题目过于简单进而兴趣降低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

1.2复习形式过于程序化

在平时每每让教师头疼的复习课到了初三有时候突然感觉轻松了.原因何在,主要是教师只要带本练习册或者拿份刚做完的练习卷走进教室,从头讲到尾就算完事了,作为教师,这种方式看似减少了备课时花的精力,却加大了嗓子的负担.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既苦了教师也害了学生.其次,也正是这种程序化的模式成了复习高效的主要杀手!更重要的,在平时着实让学生喜欢物理的兴奋点――物理实验也被抹杀在了老师的口中.如此简单没有新意的复习课怎能激起学生复习兴趣?而上课的高效又怎能实现呢?

因此,在复习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渡过倦怠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渡过?笔者认为可以把新授课中的实验重新拉回到复习课堂,以及结合具体复习内容整合有效的演示实验.经验告诉我们:千遍万遍的题目训练远不如一个自己亲身经历实验所收获的多.

2巩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老师为了夯基础、搞题海, 而采用了“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教学行为.其做法本身就忽略了实验的功能,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作为中考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探究实验比重与日俱增.比如实验条件、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亲身经历做过实验的人能把它顺便牢记在心,而没做过实验的人, 即使把那些知识点整理成条条框框强加记忆, 也难免容易遗忘.再如电学实验中,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选择.对没有实验经历的学生来说,不论做多少题, 有些地方总是弄不精通.不重视实验, 从而用实验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淡薄、能力低下, 设计实验的思维僵化.

3突破练习题目中考难点

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而有些难题教师讲解半天,学生仍然云里雾里的.这时如果用个实验演示一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图1为下雨天同学挂在教室后黑板水平下边沿上的一些折叠伞,这些伞的伞柄(选填“是”或“不是”)竖直向下,如果将伞柄收进去一些,它将(选填“仍然”、“更偏离” 或“更偏向”)竖直方向.

许多学生错了,学生之间经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笔者在本题的讲解时,带去一把伞,直接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激发了好奇的兴趣.此时笔者再引导学生通过二力平衡来解释,伞柄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那么支持点与重心必须在同一直线上,答案是:不竖直、更偏离.随后笔者画出一张T字形的物体图来帮助理解(图2),支持力的作用点在一横的边上,改变一竖的长短,假设其中心为重心,与支持力的作用点要在一直线上,就能得到以上答案.

在复习课程中渗入实验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实验操作知识点以及突破学生在作业或者理解过程中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复习课的效率,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整堂课的做实验,毫无选择的做实验.

4实验的安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有效性

在众多注意点中,有效性是最重要的,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笔者认为复习课的实验应该与新授课时有所区别.复习课的实验应突出“解惑”.

在复习课堂上安排的学生实验时,首先应该突出学生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可以尝试将“探究实验”改成“验证实验”.其次将几个实验器材相似的实验进行整合,能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链,进而更加固化在脑海中的知识体系.再次,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语言准确严密的概述一些实验要点、实验现象以及结论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精炼、精准的实验用语.

【例2】: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部分题目略)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 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问: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例3】周晓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他设计连接了如右图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全品中考网实验中,小周同学先将5Ω的电阻R接入电路,电路连接完全正确,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处,闭合开关S就直接读出了电流表的示数,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再分别用10Ω和2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重复上述操作.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他的同桌小蕾看见了,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她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 (填“左”、“右”) 滑动. 两题都是电学实验题,采用的实验器材相似相近,笔者就将其和二为一.对于例2可能是由于探究实验时没涉及到这一步,笔者原本以为简单的题目却在练习中得分率很低.所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验时,仅让他们做了相应操作,现象很明显,指针反转.而对于例3时,学生针对题目中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知晓率较高――-没有控制电压相等.所以笔者就将重点放在了后面,滑片如何移动.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一次,经过很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应该向使电阻变大方向移动,即向右.然后再请学生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及其快速牢记的方法.如此以后,学生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在安排的演示实验方面,与学生实验类似:(1)实验的目的性要明确.演示实验同样要紧密配合复习内容,提供素材或数据,为概念、规律的理解服务.切忌为摆样子活凑热闹而演示;(2)实验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演示实验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所以实验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如果演示实验的结果与学生先前的直觉、认知结构发生“矛盾”、“冲突”的话,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他们就会在寻找“谜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同时切忌先把实验现象和科学结论全部讲述出来后再去做实验,这样容易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3)实验的时间要缩短,尽量做到一次成功;(4)实验要直观性强.

笔者在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择光源时,一改学生实验时采用的蜡烛,而是采用发光二级管组成的“R”的发光物体.演示遮去上半部以后所成的像.随后组织学生讨论出成像的规律,及其相关题目的应对方法.通过这一些列的演示、讨论,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率很高,而且印象深刻.

4.2参与性

要在复习课中上出新意,上出效率,少不了学生的参与.有些演示实验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信服,而且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能一扫课堂上的沉闷气氛.

【例4】 如图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学生在做这个练习时,答案纷呈多样,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笔者就找了两根长木棒和一条长绳,喊了两个班级里力气最大的男生,以及个儿最小的女生,分别将绳子在木棒上绕两圈、三圈、四圈做了三次试验.在学生们的嬉笑声中,现象越来越明显,绕到四圈时,小女生很容易把两个大男生拉到一起了.随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组织小组讨论产生一些不标准答案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如何在题目中寻找关键词,找出题目的考点.4.3生活性

《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然而这种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物理,运用物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教师长期有效引导,让其养成习惯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授课中,教师很容易把握这个理念,而在复习课往往被忽略掉.笔者就采用“生活现象、生活工具进课堂;物理知识、物理原理回社会”的方法,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器材、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课堂之上做一些演示实验,鼓励同学们回去自己动手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完成实验.比如,在复习密度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利用小铝片制作一个小扇叶,在其下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扇叶的状态,分析其中的原因;在讲述惯性的时候,利用铅笔、钢尺、橡皮演示乘客在公交车上的情况;复习浮力的时候,利用塑料袋,小蜡烛,小钢丝线,制作孔明灯;还经常性引导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一些实验.如利用矿泉水瓶设计几个实验.学生通过讨论,设计了许多有新意的实验.将其灌满水以后,在周围戳几个孔,观察液体是否流出.将其正放倒放观察压强特点.打开瓶盖,观察液体射出的距离,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实验又是一个非常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的抱怨:我开始不喜欢物理了,初三复习课不是做练习就是讲练习,一点意思都没有.好怀念初二的物理课啊.一个学生不感兴趣的课堂有怎会有高效呢?因此在复习阶段安排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巩固实验知识点以外,还能起到调动学生的兴奋点.让那一双双充满好奇、期待的眼神重回到初三课堂之上.让学生脸上重新绽放开心的笑容.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开展及评价 下一篇: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