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马铃薯―甜叶菊―秋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3 12:57:35

大棚马铃薯―甜叶菊―秋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马铃薯一甜叶菊~秋甘蓝三茬三熟栽培是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一般马铃薯每667m2产量可达1500~1750kg,收入4500元以上;甜叶菊每667m2可产干叶200-300kg,收入3000-4000元)秋甘蓝每667m2产量4000kg以上,收入2500元以上,全年667m2收入超万元。

1 茬口安排

大棚马铃薯于12月底至1月中旬播种,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覆盖地膜栽培,4月上中旬收获;甜叶菊4月中下旬移栽,8月上中旬收割;秋甘蓝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1月份收获。

2 栽培要点

2.1大棚马铃薯

选用紫花851、中原2号等优质、抗病、高产品种。薯种需提前切块催芽,每块种薯按大小可切3~5块,每块中上部至少有一健康芽眼,切块后晾晒1-2d,然后放日室内保温催芽,幼芽长出1-2cm时即可移栽至大棚内。在大棚搭建前,要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硫酸钾复合肥50kg,旋耕后整地做畦,畦面宽4m,12月中旬前搭好棚架。常年12月底至1月中旬播种,行距40cm,株距27cm,开沟播种,每棚种8行,每4行马铃薯共用一个小棚。播种后盖膜前采用96%金都尔乳油除草,一般每667m。用量50~6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出苗后管理重点是调温促长,白天温度须保持在25℃以上,晚上保持在15℃以上。遇寒流时加盖保温材料,防止薯苗受冻害。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及时选用72%代森锰锌・霜脲氰或68%精甲霜灵600倍液喷雾,每5-7d喷药1次,交替使用2-3次。防治菌核病,用50%多菌灵・腐霉利500倍液或50%腐霉利1000倍液喷雾,每5~7d喷1次,交替使用2~3次;遇棚内湿度较大不宜喷雾时,可揭小棚、闭大棚用15%腐霉利烟雾剂200~300g进行熏蒸防治。

2.2甜叶菊

马铃薯收获后,撤去棚架,整地做畦,将原来4m宽畦面改成2m宽畦面。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m。施用饼肥75~100k加45%三元复合肥40~50k,饼肥要提前堆闷发酵腐熟,开行条施。一般具有4~5对真叶、株高10cm以上的甜菊苗均可作为移栽苗。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5℃,地温达到10℃以上时,采用宽窄行移栽于大田,常年4月中下旬移栽。每2m畦面可移栽4行甜叶菊,大行距60cm,小行距40cm,株距14~17cm,每667m2栽8000~10000株。栽后要及时浇足活棵水,促进甜叶菊苗成活,及时除草松土,封行后停止松土,改为人工拔草。当甜叶菊幼苗长到5~7对真叶时,进行第1次摘心。第1次摘心后每667m。用尿素5-7.5kg进行追施。第2次摘心在分枝长出5~7对叶片时,摘去分枝苗顶心。摘心可促进甜叶菊多分枝多产叶片。一定要适时摘心,如果摘心过迟,则分枝部位过高,易形成高秆苗,容易倒伏和折断而造成减产。在第2次摘心后、分枝抽出至田间封行前追肥,每667m2施用尿素5~7.5kg。及时防治病虫害,斑枯病等病害在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或40%氟硅唑5000倍液,每5~7d喷药1次,交替使用2~3次;蚜虫、盲蝽象用5%丁烯氟虫腈2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烟粉虱。当田间有50%的植株见蕾时开始收割,收割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采摘叶应在水泥地上进行晾晒,晒干的干叶尽快装入食用塑料袋内(禁用化肥袋和农药袋),并将袋口扎紧封闭,等待交售。

2.3秋甘蓝

秋甘蓝一般选用中、晚熟品种,如石头二号、铁苞甘蓝、寒玉5号、寒玉20号等。播种期一般在7月下旬,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定植前应结合整地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1500~2000kg,加过磷酸钙40-50kg或45%三元复合肥40k。寒玉5号、寒玉20号等品种定植株距50cm,行距50cm,每667m2栽2500~2800株;石头二号、铁苞甘蓝等品种定植株距40~45cm,行距45~50cm,每667m2栽3000~3500株。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在莲座初期、结球初期、结球中期分别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氮肥。结球期叶球迅速增大,需水量增加,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结球初期和中期可结合浇水进行追肥。结球后期控制浇水次数和数量,收获前20d内不再追施化肥,以保证产品品质。及时防治病虫害,黑腐病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100~200mg/L或氯毒素100~200mg/L喷雾;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72%代森锰锌・霜脲氰或68%精甲霜灵600倍液喷雾,每5~7d喷药1次,交替使用2-3次。菜青虫、小菜蛾、蚜虫、斜纹夜蛾等,用15%茚虫威3750倍液或1%甲维盐2000倍液喷雾防治。

上一篇:中国蔬菜育种研究局部突破种植成本有望降低等 下一篇:反季节地栽香菇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