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选修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时间:2022-10-03 12:18:06

高校选修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摘 要: 本文以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分析了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电子专业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真正发挥选修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选修课 教学情况 问题 措施

大学选修课程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学分制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各高校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经之一。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开设了针对不同学科院系的专业选修课程和面向全校范围内的公共选修课程,目的在于一方面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建立更为宽厚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出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选修课程开设之初,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选修课学分比例的提高、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选修课教学管理机制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违背了开设选修课的良好初衷。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徐州师范大学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对近年来选修课运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规范选修课教学秩序,切实发挥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真正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

一、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选修课教学情况和问题

目前,徐州师范大学设有21个院(系)、65个专业,公选课门数达到100多门,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的公共课程不低于3门,且必须选择一门文科类课程和一门艺术类课程。公选课的学分不低于8分,占总学分的4.5%,学时数约为144,占总学时的5.4%。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都开设了与之相关的选修课。本系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为25门,分为电子技术系列、信息技术系列、计算机技术系列和其它系列。要求学生至少修满26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4.8%,学时数约为468,占总学时的17.5%。从理论上讲,选修课的设置和相关规定充分考虑了电子信息专业的特点,为电子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具有较高科技素养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较强实践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然而,选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陆续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选修课甚至陷入了“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学生、教师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生“重必修轻选修”,明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不够端正,对选修课的目的和内容缺乏了解,抱有混学分的想法,以课程容易通过或要求不高为原则,往往避难就易,选而不修,结果造成选修课特别是公选课的出勤率不高,即便能够按时上课,认真听课的人也寥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本人先后从事过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发现对于必修课,绝大部分学生态度认真,课堂氛围活跃,遇到疑难问题课后及时和老师交流;而对于选修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上课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听课,大部分则坐在教室的后面,做自己的事情,或看其它无关书籍,或发手机短信。特别是开设在四年级的部分专业选修课,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完成毕业设计或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事情,出勤率更是明显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容易形成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想教的恶性循环。

其次,学院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轻视选修课的思想。传统的高校教育一贯偏重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选修课则被简单地看成是必修课的补充,对学生的整体成绩影响不大,因而放宽了严格执教的尺度。甚至有部分教师纯粹是为了满足教学任务的需求而开设选修课,加之选修课没有固定的教学参考书和明确的教学大纲,容易导致教师不认真备课,课堂上信口开河,期终考核学生无一例外全部通过。此外,学院规定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时系数分别为1.4和1.0,学时系数的偏差也不利于调动教师从事选修课教学的积极性。

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也是导致选修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指定的教学参考书,授课的内容更加灵活,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也由教师自行掌握;教学方式可采用讲述、演示、讨论及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选修课考核的方式也不固定,可以采用撰写论文、开卷考试及闭卷考试等多种形式,均由任课教师自行规定;由于选修课的上述特点,给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带来了一些问题。

二、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素质教育提出以来,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中小学乃至高中教育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推行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大学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术氛围自由,多种思想学说同时并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选修课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新视角、新思维观察问题,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加强选课指导,强化教学管理。为了尽可能杜绝“为捞取学分,盲目选课”的现象,院系应该广泛采用校园网络和印发选课指南的方式介绍相关选修课的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同时采用讲座或咨询形式对学生的选课计划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地选修课程,避免盲听盲从,随波逐流。

在加强选课指导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选修课的管理和监控。首先要加强选修课的考勤,累计旷课达到一定次数,则取消考试资格。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不定期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信息进行反馈。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有利于约束教学过程中的不自觉行为,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2.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提高选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选修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新兴电子信息的架构体系、前沿技术和实现方式。因而,选修课通常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教学参考书,学时数也相对较少,加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无形之中加大了讲授选修课的难度,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深奥艰涩的理论内容更容易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对听课失去兴趣。作为选修课的任课老师,应当能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鉴于电子信息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应当结合科研课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特色。以选修课“FPGA设计”为例,目前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种类繁多,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其中,对于FPGA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以及模块原理等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不讲,重点放在FPGA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增强未来就业的优势。

尝试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是提高选修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FPGA设计、DSP原理及应用以及计算机语言类的课程,可以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由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不但能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日益膨胀的信息量和有限时间之间的矛盾。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某些公选课,如面对全院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除了由在校教师进行授课外,还可以进一步考虑邀请不同的公司、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这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此外,教师平时只有注重知识的积累、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的培养,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3.注重考查学生能力,严格考核制度。

与专业必修课不同,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不仅仅局限于闭卷考试的形式,还可以从调查报告、专题论文、产品开发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以C++课程为例,可在开课之初,预先布置需要完成的大作业,以2人为一组,编写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游戏程序,如“人机五子棋”等。预先给出题目,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编写出高质量的程序。课程结束时,每组利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在电脑上进行多轮对弈,以此进行成绩评定,最后胜出的学生的成绩为最优。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撰写专题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论。论文和程序以不同的比例共同构成期末考核成绩。其它课程如数据库结构、FPGA设计等都可以采用类似的考核形式。对于闭卷考试,不再局限于统一答案的题目,而是重点考查学生解决某一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具体方法。此外,应进一步严格考试制度,制定评分细则,建立相关课程的设计题库和试卷库,学期考核由院系的教务部门随机抽取命题或试卷,统一安排考试。考试制度的规范、统一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压力,引起对选修课程的重视。

选修课的开设是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不少高校对选修课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各高校和院系应当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发展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选修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选修课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作权,张志华.公共课建设与素质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Vol30,No6:117-120.

[2]毛倩.研讨式教学法在电子信息专业专业选修课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0:70-72.

[3]高秀蓉.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8,Vol5,No31:88-89.

[4]徐云清.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高校素质教育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230-232.

上一篇:旅游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初论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