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社区急救处理

时间:2022-10-03 11:46:03

中暑的社区急救处理

病历简介

患者,女,84岁。单身一人,住棚户区,室内活动空间

邻居电话通知社区医生到家往诊。检查:体温18.2℃,呼吸20次/分,脉搏98次/分,血压140/95 mm Hg。眼神凝聚,说话迟钝,意识清楚。大汗,皮肤松弛,呈“脱水貌”。两肺叩诊清鼓音,心音低调,无杂音。腹部及四肢检查未见异常。

分析

认证――本例为中暑前兆。

辨证――病情判定依据:①高温、闷热的居住环境;②中暑先兆的临床表现。

综合判定病情

中暑是由于长期在高温环境中生活或工作而发生的一组急性病症。

中暑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生活或劳动,又缺少防暑降温措施,容易发生。潮湿(湿热)、无通风的环境,劳动强度大、年老、体弱因素等,可促进中暑的发生。

先兆中暑 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可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速等,体温可升高,>38.5℃。

重症中暑 ①热痉挛:因大量失水、失盐引起的肌肉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临床表现为先有大量出汗,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出现痉挛、抽搐。有时因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而出现腹痛。②热衰竭:因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出现虚脱或短暂晕厥,又称“热晕厥”。临床表现为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而出现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此时,血压偏低,并可出现晕厥及手足抽搐。③热射病:因高热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造成人体内热蓄积。通常以高热(体温>41℃)、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灼热、潮红或苍白,严重时皮肤发绀,脉搏快,脉压增高,血压下降。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全身肌肉抽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最终因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或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而死亡。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暴晒所引发的热射病,又称为日射病。

社区急救处理原则

一般处理 ①将病人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②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脱水较重者可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注意适当补钾。多数轻症患者经以上处置后,30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即可恢复。

物理降温 ①环境降温:将病人转移到室温

药物降温 冬眠灵(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的作用,为药物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滴1~2小时。

本病例的病情判定与处理

本病人年老体弱,生活简陋,环境低劣。夏日伏天,气温高,居室闷,具备中暑客观条件;近日活动后即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今日中午开始,自觉精神倦怠,疲乏无力,心悸加重。查体体温升高,出现脱水容貌。应该考虑为中暑先兆。

处理措施 ①将病人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②口服凉盐水。静脉补给生理盐水500 ml及5%葡萄糖溶液1 000 ml。

病情判定与紧急处理路径如图1所示。

上一篇:他汀治疗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下一篇:刘寄奴饮在夏季暑湿中阻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