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Q系数的广州会展产业集群

时间:2022-10-03 11:44:16

基于LQ系数的广州会展产业集群

摘要:文章运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州会展产业集群现状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广州会展产业集群的LQ系数,得出结论:广州会展产业集群已形成,有较高的集聚程度及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广州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藉此加快广州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会展业;产业集群;LQ系数;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12-0067-05

收稿日期:2009-07-07

会展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兴产业,被看作经济领域中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以及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目前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很多城市都把会展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扶持。广州市在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将会展产业专门列入其中,不仅奠定了广州会展业在全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产业地位,而且对会展产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会展产业集群现象和区域会展聚集效应已经是广泛存在的客观现实,并且显示出数量不断增加和竞争优势日益明显的趋势。广州会展产业是否存在集群式发展,处在何种发展阶段,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运用LQ系数研究方法对广州市会展产业集群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广州会展产业集群发展的定位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将对政府部门制定会展产业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一、会展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会展和会展业

会展是会议、展销、大型活动等集体性事件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会展业是指利用各种资源,以会展场馆设施为条件,为社会提供会展活动策划、组织、场地及其配套设施和其他各项服务的经营单位和机构的集合体(刘松萍,马洁,2005)。

2.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Porter,M,E,1990)。

3.会展产业集群

根据上述观点,会展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在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以会议和展览为主体、大量业务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机构的集聚群。从广义上讲,会展产业集群可以定义为与会议、展览、交通、酒店、餐饮、旅游、购物、商业、广告等所有与之有关的行业和企业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交织与作用关系(如图1)。从狭义上理解,会展产业集群是由会展的主体方(招展商、参展商、场馆服务、会议承办)和相关方(展品运输、展台设计搭建、广告)等联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关系群体(如图2)。

(二)国内外会展业集群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会展业的现状与发展、会展经济、会展与旅游发展方面,对会展产业集群的研究文献比较少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是Cristina Bernini(2009)运用集群理论框架和定量分析法,对意大利会展产业和当地基础设施与旅游产品供求做了调查,以此提出意大利会展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战略(Cristina Bernini,2009)。此外,国内有少数学者对会展业与产业集群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将会展业与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如戚能杰(2007)以长三角四城市(上海、杭州、宁波、温州)为例,说明产业驱动型会展依托区域产业集聚;付桦(2005)提出各城市发展会展业需要依托产业集聚产生的强势产业,以避免盲目竞争,实现会展城市的错位阶梯发展。

二是将会展产业与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结合起来。如曹群(2005)提出,会展产业与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式发展;张伟强(2005)的研究得出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集群与会展经济的耦合作用不同;罗燕、(2008)以上海为例,对会展业与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作了分析;于世宏、刘洋(2007)提出,会展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双赢”的增长模式发展:慕晓萍(2008)的硕士论文利用GEM模型,对于大连市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张小月(2007)从产业集群理论的角度对浦东会展产业的发展做了研究,并对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将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商(LQ系数)分析法,对广州会展产业的集群现象进行理论与实践剖析,力图在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上都有所创新。

二、会展产业集群的识别和测量

(一)广州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

一些国家或区域已制定了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区或地方生产体系的识别标准,可以借鉴过来用于识别广州的会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识别标准发展较早的是意大利,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生产体系、产业区内企业间的关系、制度的共同制定以及企业数和员工人数作了规定。意大利1999年在其地方生产体系和产业区两个方面确定了识别标准(Thematic Report,2003),并于2002年在威尼托地区(Veneto)通过的第23号法案中明确了产业集群应同时具有如下特征:

1.在某一地域的生产体系中有业务联系的企业高度集中。据2007年广州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广州市一共有165家会展企业,在广州12个区中很明显的集聚在越秀区(65家)、天河区(54家)、海珠区(23家)和白云区(11家)四个区内,其地域的集聚程度如图3所示。

2.一个能在支持地方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组织机构的总合。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广州会展企业经营直接收入是35,27亿元,广州市生产总值为710.92亿元,所占比例为4.96%。广州会展业的经济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会展业收入占广州GDP的5%,并成为广州的支柱产业,将广州建成国际化的会展中心城市。这表明了广州的会展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企业数应不少于80家、所有从业员工不少于250人。广州会展2007年的数据显示,发生会展活动的企业数为268家,会展业企业期末的从业人员为4903人,远远高于此特征的基本要求。

以上分析充分表明,广州的会展产业在地域的集中度、企业和雇员人数、地方经济贡献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集群特征,会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形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二)广州市会展产业集群集聚度的测量

目前,对产业集群集聚度的测量有学者采用区位商(LQ系数)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从就业水平和

产值专业化两个方面来计算,计算公式为:

LQ=(Eij/Ei)/(Ekj/Ek)。

1.用就业水平来测量广州会展产业的集聚程度

LQ系数代表一个地区某产业的就业率与全国就业率的比值,Eij是指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Ei指i地区的总就业人数,Ekj指k国家j产业的总就业人数,Ek指k国家的总就业人数。当LQ等于1时,表明该区域某产业的就业集中程度与全国或地区总体平均水平相当;当LQ大于1时,表明就业集中程度高于全国或地区总体水平;当LQ大于1.5时,表明在该区域中的某产业已有较高的集聚程度。据2007年广东省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会展从业人员为0.49万人,广州市总就业人口77.35万,广东省会展从业人员约为30万,广东省总就业人口9615万,按照LQ公式计算如下:

LQ=(0.49÷77.35)/(30÷9615)≈2.03>1.5

计算结果证实,广州会展产业的集群不但已形成,而且具有较高的区域就业集中度,为广州市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

2.用产值专业化水平来测量广州会展产业的集聚程度

仅用就业的LQ系数来测量会展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地位还不够全面,还要结合产业集群所创造产值的专业化程度对广州会展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地位进行判定。对产值专业化程度的计算可采用相同公式:LQ系数表示一个地区某产业的经营收入与该产业全国生产总值的比值,Eij是指i地区j产业的经营总收入,Ei指i地区的总产值,Ekj指k国家j产业的经营总收入,Ek指k国家的总产值。如果产值专业化系数大于1,则表明会展产业在该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规模较大,产业地位高,有形成集群的产业基础。2007年广东省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会展产业的经营总收入为35.27亿元,广东省生产总值为30673.71亿元,全国会展总收入约为140亿元,全国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计算得出的结果为:

LQ=(35.27÷30673.71)/(140÷246619)≈2.03>1

计算结果表明,广州市会展产业占整个广州市总产值的LQ系数约为2.03,远远大1。由此可以肯定,广州市会展产业集群的规模较大,产业地位较高,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雄厚,在地方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广州市会展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一)广州会展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1.以发达的基础设施为保障

随着琶洲展馆周边展馆的陆续投入,琶洲地区可展览面积将达到58.65万平方米,琶洲会展带已逐步形成。广州同时还拥有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流花展馆以及锦汉展览中心等场馆,可以为国际会展企业提供大小不同、档次不同的场馆选择。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位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的广州港、以及一流的信息交换枢纽、四通八达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快速轨道交通组成的现代交通网络,已构建起广州陆海空立体式交通枢纽体系。不断改善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广州会展集群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广交会优良品牌为拉动效应

作为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为广州会展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就了广州“会展之都”的地位。广州已成为与北京、上海齐名的三大重要展览中心城市之一,展览的数量、使用面积、名展大展的规模和影响,都位居全国前茅。广交会的发展为广州会展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交会的影响力和品牌优势为广州会展业的集群化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3.以相关产业集群为支撑

广州经济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其他产业集群依托性强。近年来,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已经达到123个,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91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有4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24个,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等行业。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广州招展的潜在参展商,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基数,将有利于广州会展业集群的良好发展。

(二)集群发展给广州会展业带来的优势

1.节约成本

集群内的会展企业因联系密切,降低了生产要素的获取成本和服务的销售成本,增加了整体竞争力。由于企业间的地理邻近性,企业之间的谈判、签约、交货、监督等一切与交易相关的成本都将降低;会展产业集群内集聚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客户信息,广州本地、外地或境外的厂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取各类生产要素的信息,从而以最小的交易成本获得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低廉的原材料等。大量相关企业的集聚和产业的高关联度又会相应的减少销售成本。

2.资源共享

会展产业涉及行业众多,很多资源可以共享,广州会展产业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如场馆设施、交通运输设施、邮电通信设施、教育培训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在共享的同时也提高了这些设施的使用效益。其中,会展产业的集群会大大提高会展场馆这一重要设施的使用率,较高的使用率和良好的运营,可使会展场馆不断完善更新,提供更加优化的配套设施服务。

3.技术创新

在会展产业集群内,企业通常能够更清楚、更迅速地察觉到新客户的需求。企业能更快速地掌握执行创新上所需要的元素,竞争压力促使企业不断创新,追求基于同质产品差异化优势,创新的成果又能及时在产业集群内扩散和传播,从而形成产品竞争优势,提升整个会展产业的生产力。此外,集群化发展将使会展产业的各类会展相关专门人才吸引到广州,尤其是广州本地的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学习互动,更是可以极大的增大和积累广州会展持续创新的能力。

四、广州市会展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集群化的过程中,广州会展产业虽然基础好,优势突出。具有规模效应,发挥的经济和就业作用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广州的会展产业集群内部分工不合理,合作体系不完善

会展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产业,以广交会为例,每届成交额超过150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亿元人民币。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产值之比是1:10。这种强大的带动效应,各展会本应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发挥其枢纽的功能,然而在利

益的驱动下,会展组织者本末倒置,本应在参展商和买方之间做周密细致的调查,发挥中介的作用,包括对展前的市场需求调查、展中的行业观众登记、展后的各项数据的评估等,会展组织者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解决参展商的食、住、行等本应可由专业化的旅游部门承担的事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发挥,造成了配套服务相对滞后的状况,不利于集群化升级(李晓莉,2005)。

(二)集群所要求的网络化协作和品牌创新不到位

据笔者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有97%的会展公司都拥有自主的网站,但是很多只是形同虚设。广州会展企业规模小,办展过滥,轻展重卖,办展重复。广州从事会展经济的展览公司现有300多家,由于多数展览公司实力不够,加之策划、选题等因素制约,协同作用差,大多展览会的规模都不大,主题重复。由此可以看出,广州会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以广交会作“龙头”品牌为光环,需要依靠广交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展开运作。

(三)会展行业协会作为集群的主要组织其作用未发挥到位

据笔者问卷调查显示,广州市会展公司与会展行业协会关系非常密切的比例只占13%,密切的占54%,不密切的占30%,无关系的占3%。说明广州市会展行业协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不高,影响力不大,尚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协调自律功能和作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中介组织的作用。

(四)会展集群化的发展得不到政府部门有效的支持

广州对会展业的支持政策没有像上海、香港那样实际,类似财政鼓励政策仅仅停留在对国际著名会展落户广州的政策支持上,对本土具有发展潜力的展览企业没有实质推动作用。广州的各类会展仍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市场和效率低下。在产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审批的情况,阻碍了会展业的深层次发展(崔毅、王震良、伍煜洲,2003)。

(五)集群化发展的智力支持不足

人才是集群化发展的智力支持的主体,据国内某知名媒体2007年的调查,三大会展城市会展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广州会展从业人员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从业年限偏短,人员流动性较大,职业化水平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广州作为全国排第三的会展大市,急需“创意”、“管理”、“专业技术”型会展人才。

五、建议和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广州市会展产业集群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广州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各项完善的基础设施、场馆、交通的保障,首先能够完成地域上的集中,主要集聚在越秀、天河和海珠三个区。从区位商(LQ系数)计算结果可以判断出广州会展集群的形成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专业化、合作化、信息化、品牌创新化等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和相关部分的支持力度不够,人才缺乏。

因此,建议广州会展产业在今后一是要加强协作和尝试网络化展会,加强各行业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运用先进的网络化沟通和经营:二是要整合和创新品牌,不断对外扩张,扩大辐射力,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为会展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四是会展行业协会应在政府统一的会展管理机构下开展工作,把政府转移的权力视为一种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进行协调的工具与手段充分行使职能;五是重视培养和吸纳专业会展人才,将人才问题作为会展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广州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才能实现从初级向更高级阶段的飞越和健康发展。

(责任编校 万小妹)

上一篇:交易成本视角下产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下一篇:商业银行X效率: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