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教师人格魅力

时间:2022-10-03 11:14:58

刍议幼儿教师人格魅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期待,就业压力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复杂化,幼儿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迫在眉睫。作者在梳理中外人格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构想幼儿教师的魅力人格特征是:先进的文化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心理品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公正无私的爱心。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人格魅力 培养

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最先接触的专业人士,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是终生的。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性格、气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

一、幼儿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人格魅力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性格特征,而是多方面综合素质的表现,它是通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辐射力与号召力的总和。优秀的幼儿教师人格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先进的文化知识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想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赞扬,首先应该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幼儿教师在书本上学到的文化知识,有一些从学习的那天开始就已经陈旧,所以必须与时俱进,做一个永远的学习者,以保证自己的知识能跟得上时代,跟得上孩子们的头脑。拥有先进的文化知识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有一桶水”。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行为指针。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学内容严谨科学、教学活动严格认真、教学态度和蔼可亲,对待孩子充满爱心,有宽容心。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都反映出整个民族的道德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而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形成的,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是与幼儿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分不开的。因此,把教师职业道德提到推进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良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性情温和的老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喜欢,而脾气暴躁的教师只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严谨的教育态度

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现在幼儿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文化知识背景和其他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很多孩子都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些不适应集体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集体生活和活动不适应,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五)公正无私的爱心

一个能让孩子真正喜欢的老师必须有诚挚博大无私的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会拥有强大的震撼力与感染力,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二、怎样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教师知识的累积与更新

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首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当今时代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活到老,学到老。另外,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专业知识为主,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二)教师师德的培养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础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等。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这样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1.培养自尊心。自尊是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的心理倾向,它和自我接受、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许相联系。

2.培养自信心。自信是指人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揭示自然发展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方面有所成就。

培养自信的关键在于肯定自身的价值,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了解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容易产生傲慢心理,这样的教师在困难面前会失去信心。

3.培养责任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个人行为总会对学校和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而教师的行为必须对学生或学校负责,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去行动。如果人与人之间互不负责,校园就不能称其为校园了。

幼儿教师的责任心保证他们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尽职尽责。当一个老师完满地尽到自己的责任时,会产生满意、愉快的情感。反之,则会感到不安和内疚。可以说,有了责任心,教师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体现。培养幼儿教师的责任心,是对人类未来负责。

4.培养竞争心。竞争是推动个体不断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的作用在于激励人们努力奋斗,求得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5.培养友谊感。友谊感是人类崇高而优美的品质之一。友谊使人开朗、热情和坦诚,使幼儿教师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而缺乏友谊的人在情绪上往往有很大困扰,轻者会产生孤独、恐惧、焦虑,重者产生多疑、嫉妒、敌对、攻击的心态和行为。

6.培养独立性和自制力。独立性是个人在未被强制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行动的心理倾向。有独立性的教师不但善于行动,而且善于思考,以事物的合理性为行为依据。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才能具备创造性地处理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的品质。幼儿教师在自制力的调节下,能够选择正确的活动动机,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四)教学作风的培养

教师的作风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学作风一方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有效结合。“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同时,幼儿教师还要用十二分的和蔼态度和百分之百的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问好用语、请教用语、道歉用语,以及更多一般的交际用语,这些“语言”对孩子们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很容易学会的。而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上、态度上如何教会他们去问好、去请教,或者是去道歉、去交际。

2.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幼儿园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有教师的样子,穿着得体,谈吐温文尔雅,举止稳重大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场合,特别是有孩子们在的各种场合,教师必须修身自检,言行举止优雅大方。应该记住,良好的习惯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五)正确认识教师角色

认识教师角色,主要是从教师本身着眼,强调教师应该怎么做。同时,讨论教师的作用与价值,必须与学生相联系。这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与学生相互依存,离开学生,便无法讨论教师的地位与角色。如果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那么这样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教师与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堂教学之外,都是非常生动、丰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不只是知识传授与知识接受的关系。一旦把师生关系看作是知识传授与接受关系,教师便成为知识的传声筒,学生便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更多的人性关怀,避免成为知识传递的工具。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教学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它通过教师的言行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初开的花朵,从而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园丁。塑造幼儿教师良好的人格,是当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者成长发展的首要任务,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目的论:对等论的继承与发展 下一篇:课改,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