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港口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所见

时间:2022-10-03 10:54:48

保持港口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所见

【摘 要】面对未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持港口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六个观念,它们是:港口与城市共同发展的观念;市场观念和服务观念;进一步加强协作、稳定伙伴关系的观念;注重企业形象建设,打造企业品牌的观念;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做好企业的长短计划统筹安排工作,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严肃各项政策的执行效力。

【关键词】港口;可持续;发展;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加强,竞争更为严峻和激烈。面对未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持港口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思索和考虑的问题。

一、保持港口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的几个观念

(一)港口与城市共同发展的观念。港口与城市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的,尤其对于港口城市而言,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港口,是港口促进了城市的进步和繁荣;而城市的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的对外辐射力度和影响力,包括政府部门制定和出台的各项政策,又无一不影响着港口的发展,所以,任何把港口置于城市之外的思想都是片面的,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处理好港城关系,树立港城共同发展的观念,才能最终使港口和城市得以发展和繁荣。

(二)树立市场观念和服务观念。“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而在市场经济中能够独领,立于不败之地的,除了具备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外,还要有服务意识。服务得好,承诺得好,顾客就会感到塌实、可靠,自然也就愿意与你合做了。树立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除了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外,最主要的还在于我们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切莫把这种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认为是某几个人或几个部门的事情,它应该是全局性的、普遍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并身体力行的。

(三)进一步加强协作,稳定伙伴关系的观念。一个人交几个朋友很容易,可要长久维持下去就很难了。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要想长期保持目前水平甚至更高,我们在阔宽新渠道,结交新合作伙伴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我们的“老朋友”,不要拣了那个,丢了这个,到最后一无所获。通过加强彼此间的经济协作和联合,既能有效地阻止国外游资的入侵,也能使双方从中得到实惠,达到互惠、互利,这对于进一步稳定合作关系,不能不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注重企业形象建设,打造企业品牌的观念。当前,有不少职工认为港口运输企业不同于产品生产企业,所以忽略了创名牌、树品牌的实践,但我认为,正由于我们是服务性企业,就更应该注重加强形象建设,努力打造企业品牌。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国外公司、跨国公司将不断流向国内,首先受到冲击的,并竞争最为激烈的当属服务业,而我们在效率、服务、承诺方面若没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和品牌,没有超乎于别企业的措施和手段,不要说求发展,就连求生存都困难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业中属后起之秀,而他的业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浓浓的企业文化,从员工的统一着装到标准的交际用语,从严谨的工作作风到思维的敏锐和知识的渊博,无处不渗透着企业整体生机和活力。加强企业形象建设,不仅树立了企业品牌,增加了合作者与之合作的信心,同时也鼓舞了员工,增强了员工们的自豪感和为之奋斗的决心,“一举两得”。

(五)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观念。企业价值最大化强调的是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是我们整个企业的财富。企业价值最大化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我们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对的是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它有力的避免了由于一味追求利润而导致的企业短期行为,进一步强调了投资中的理财观念、风险报酬观念和长期发展观念。

(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事在人为”,我们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的因素。在管理中,我们往往只强调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而恰恰就忽略了对我们身边人的管理,殊不知,人,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做好长短计划统筹安排工作

长计划就是长远规划,它是在未来规定的某一时点需要达到的某一状态。短计划是长计划的具体化,是保证长计划规划实现的基础。长计划是“舵”,为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短计划是“标尺”,规范了企业完成各项目标的行为。只有安排好长短计划,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尽可能杜绝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件发生,并使各项工作不偏离开自己的轨道。一个企业若没有长远规划,也就失去了接受未来挑战和竞争的信心和勇气,而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会寻找一个对自己公司都没有信心和抱负的企业做为合作伙伴的。

做好企业的长短计划统筹安排工作,需要认真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1、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自身的性质、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及其存在的现实情形。客观的分析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给自己的企业下一个客观的“定义”,并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是企业制定长短计划的基础,也是保证各项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自己企业或公司究竟是什么性质,属于哪种类型,在同行业中,我们企业处于什么位置,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我们职工在哪些方面反映比较强烈以及下属各公司的现实情况等等,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这些实际情况和现实情形都底数不清,掌握不够充足,制定的计划,进行的改革能深得人心吗!更不用说实施了。2、企业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不为企业所控制,并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做好企业的长短计划,除了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外,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预测和估计也是必须的,尤其对长远规划的制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法规政策。其中,经济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周期和通货膨胀等;金融环境包括金融市场、货币资金及利息率等;法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政策、会计法律政策及其他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等。对上述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若不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缜密的预测,企业或公司制定的规划、实施的改革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开展,即使在短期内未见异常甚至还很见成效,那也是表面形式,是逃脱不了失败厄运的。

三、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严肃各项政策的执行效力

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所有职工必须遵守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只有注重和加强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保证生产和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但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的问题是,1、相关的规章制度已经制定了,为什么还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或发生类似事件,2、对一些敏感问题或职工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公司有明文规定,为什么还会出现关系网、人情网,走后门现象,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抛开职工个人因素,我认为,还是在于规章制度本身和制度的执行效力。不言而喻,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际操作性,而现实中,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却很少“走出去”,闭门造车,生搬硬套,结果是,办法拿出来了,可脱离实际,与现实情景相差甚远,请问,这样的办法能执行吗?制定政策者首先要自己清楚、明白,对不清楚、有疑虑的应该主动去调查、去请教,切不要把自己还搞不懂的东西就直接拿过来拼凑到文件上,那可就成“笑话”了。

既然有章可循,就要照章办事,尤其对于我们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保证政策的执行效力。上面提到的拉关系、走后门现象不能不说是由于我们某些执行政策的人或制定政策的人在执行政策方面还存在“迁就”、“开绿灯”的习惯,而正是这种“迁就”和“开绿灯”,才造成了政策的不严肃性,使履行政策变得更加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严肃执行政策的纪律外,在制定政策时尽量避免使用,象“情节严重、情节较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等这类“不确定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不确定性条款不仅为执行政策者提供了“特权”和“解脱”的解数,也为善于钻营的人提供了空间和机会。此外,严肃政策的执行效力,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和透明度,特别是对职工关心和敏感问题的公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实践表明,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舆论作用,不但刹住了一些“私下交易”,还提高了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上一篇:ADC0804芯片在模数转换电路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轧机主电机转子自动定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