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10-03 10:34:41

试议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做法

古诗是中华文明遗产的精华,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一朵奇葩,它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诵读、背诵优美的古诗不少于160篇。”优美的古诗不仅容易记忆,而且能陶冶情操,增加学生自身的内涵,并了解我国的文明历史。然而目前,由于古诗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古诗中出现的文意、字音又与现代语言文学不相同,因此小学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存在一定阻碍,本文针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浅谈关于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反复吟诵,赏析古诗的韵律美

吟诵古诗是赏析古诗,体会意境的第一步。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内容,领悟古诗文化带给我们的深远内涵。众所周知,古诗的文体不同于现代文学,它在篇幅上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有序,注重节奏的韵律,通常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不同的古诗有不同的诵读形式,好的诵读形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孟郊的《游子吟》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时找出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慈母”对“游子”;“手中线”对“身上衣”;“临行”对“意识”;“密密缝”对“迟迟归”;“寸草心”对“三春晖”。学生明白这些词像对联一样词性对应,读起来节奏感强,容易记忆。于是,整篇古诗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愉快气氛中熟悉起来。这时,音乐响起,教师对古诗中的字词稍加疏通,适当解说,学生便像说顺口溜似的将古诗背诵完了。学生在反复诵读时,通过字里行间洋溢的浓浓亲情,通过联想跟随诗人的脚步,体会了当时的意境。

二、品味词句,体会古诗中的语言美

小学生的古诗素材多为名家名篇,这些诗人对于古诗的描写,词句精妙、言简意赅,在文章的铺设中讲求一个“炼”字。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揣摩这些关键词,准确掌握全诗的精髓,感悟意境,因为这些关键字通常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在讲述全篇古诗时,注意引导学生赏析“尽”“流”这两个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只用前两句,就将黄河日落时的苍茫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后两句通过描写眼前情景,呈现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激发联想,感受古诗中的内涵美

对于刚刚形成审美观念的小学生来说,诵读短小精悍、词句优美的古诗,是小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良好素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加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小学生的古诗教学,不仅要让小学生了解古诗的表面含义,更要让小学生读懂古诗的言外之意。再通过对古诗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简单几笔,用叙事和描述的写作手法,将李白乘坐孤舟离开白帝城时的酣畅淋漓、悠游自在、潇洒自如,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教师在讲述古诗时,应先铺垫一下时代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此诗是李白在唐朝乾元二年被释放,乘坐一叶扁舟离开白帝城时所作。作者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将早晨长江三峡两岸的露水、晨光、彩霞、猿声、高山等描绘得尽善尽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体会深刻动人的画面。

四、运用想象,进入古诗的人物里

小学古诗的教学内容在选材上,采用的内容广泛,在时间上,多以唐朝、宋朝、清朝为主;在空间上,有贴进学生生活的,也有没经历过的;在内容上,有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包罗万象。总之,这些被选择的素材大多是小学生没有经历过的,跟他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时,在备课时要先准确把握人物角色,努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教材中描写的客观世界转换成自己的主观认知,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实现。例如:在讲解袁牧的《所见》时,通过对翅膀的联想,将我们带入枝繁叶茂的丛林深处,这时让学生起身骑在桌子上,联想当时的情境,把自己当做小牧童,手上吹着笛子,耳边传来知了的声音,抬眼看去,原来是知了在树上欢唱,于是牧童停止笛声,从牛背上跳下来,悄悄地走到树前。或是,让学生大胆联想,牧童此时的心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想象融入角色,通过角色演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了解深刻,学得活、学得精。

五、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对于古诗课题产生畏惧心理。古诗中承载着大量的知识、生动的人物、多彩的故事、优美的景观。教师应对这些资源多加利用,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画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总之,古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如何让小学生学好古诗,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小学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情真意切地传递知识内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古诗教学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上一篇:追寻“简约化”的高中语文教学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