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加工技术》的课程改革

时间:2022-10-03 10:23:32

论《机械加工技术》的课程改革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对于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现对这门课程的改革提一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程结构;内容调整

中国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240-01

在教学体系改革中,除了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之外,最主要的是对课程的整合及对教材的处理及调整。例如将《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及《计算机绘图》等加以整合;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三门专业课程加以整合,成为《机械加工技术》一门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不断的总结经验,并发现问题,现以这门课程的整合为例,谈一下对课程整合的内容及教学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门课程是集三门课为一体,把以往《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三门课的内容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展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单列课程的弊端,课程单列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但对高职高专的的学生而言很多内容,用处并不大。高职学生应以实用为主,而这些原理性的知识对其来说不仅难于把握而且实用性不大,对于高职类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应以基本够用为原则,对于理论性知识只需做一般性的了解就可以了,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做了大量的删减。而夹具做为一个工装设备,与机制工艺课程一起介绍,会使二者很好的融为一体,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也容易掌握。同时非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对夹具结构及设计的内容要求更是无需太多,只要求了解并做到会用即可。经过多年的教学归纳和总结,从教学及实用的角度出发我们对这三门课程做了适当的整合处理,成为一门专业课程,集中讲解,但具体这个整合课程应该怎样删减、怎样整合才更具有实际的意义,更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此次整合的关键。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三门课程“缩小”,然后再依次罗列,这样的整合只能说是迎合时尚,并非真的改革创新。

此次整合,首先从形式上看,教学课时有了明显的缩减,由原来的三门课共一百五十多学时,缩减为现在的七十几个学时。由原来两学期的课程,更改成现在的一学期来完成,那么如何分配这几十个学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内容的删减要合理化;知识的衔接要科学化;课堂讲授要简单化;学生掌握要容易化。这样不仅从时间上保证了集中上课的这种优势,同时也会使知识更加连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加工制造这一过程的精髓,能学以致用。

通过几年来的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本门课程我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并对内容及讲授方式做了如下的调整;

在学期初通过对典型零件的分析首先提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机械加工技术对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分析。这个完整的题目包含了五个具体的课题。并以实例的形式,围绕看项目完成课题。

课题一: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

即对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一般在零件图样设计和毛坯设计以后进行的。包括零件的构成;尺寸的标注;定位基准的选择;零件的技术要求等。力求把这一前期工作做到更仔细、更扎实,减少失误和反工,不留隐患为后续工作铺平道路。

课题二:工艺路线的设计。

介绍了零件的表面形式,什么样的表面用什么方法加工;如何安排工艺流程;如何正确选用刀具、夹具等等。比如一个完整的零件无论其复杂与否通常都是由各种平面、外圆、内孔等基本型面构成的,不同的表面选择的加工方式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表面,由于零件的形状、大小及加工精度等要求不同,所选择的加工手段也不一样。这样我们就在分析典型零件的时候,按照加工工艺流程,介绍什么样的表面加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机床、刀具,使用什么样的夹具等。同时介绍即使选择同样的机床、刀具及夹具那么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其加工结果及表面质量也不相同从而详细的介绍如何合理的选择切削参数才能做到优质高效等,并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完整地讲解,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能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而且也能在今后的生产实际中灵活运用,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题三:刀具及其几何参数。

针对于具体的零件加工介绍刀具选用及其参数。改革过程中对切削原理这部分的内容做了很大的改动,删减了一些理论性很强,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意义不大的内容。如刀具静态角度与工作角度间的换算、切削规律的研究、非标准刀具的设计等等。在对理论性很强的部分做大量删减的同时强调学生要学会如何选用刀具,了解什么样的机床应选用哪种类型的刀具,不同的加工表面要选择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也就是强调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能灵活使用和选择刀具。

目前有一些机类的专业也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所以对此课程也做了相应的修改。几乎所有的现用教材都将刀具角度部分省略不讲,对此我想提出个人的想法。我觉得不应该将刀具几何角度部分删除不讲。根据多年的教学及在对生产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刀具几何参数问题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参数。不论是刀具的设计角度以及修磨参数。都将直接影响着切削规律、切削性能,所以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并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有两部分内容必须介绍详细。首先是刀具角度的基本定义。这样在介绍刀具角度对切削规律影响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容易的一一对应,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众多繁杂的刀具中,很容易地分析所要控制的角度是哪一个。其次需要重点强调的部分是刀具的几何参数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如何通过控制刀具几何参数来改善切削性能,提高切削质量等等。这些都将为学生日后的生产实践提供非常有用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完此部分之后,应该能达到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选择合理的几何参数,并且能及时修磨刀具,充分发挥刀具的使用性能。

课题四: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这部分是全篇的核心需要重点讲解,切削用量是工艺过程的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我们都知道切削用量选择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着生产的三步曲,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正因为如此,我们每次在课程设计环节中,都必不可少地要求学生为每一道工序选择合理的切削用置。如果此处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那么不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设计内容,而且对以后学习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编程时也会出现障碍。更不必说会对今后的生产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新技术设备所使用的编程软件,都要求设计使用人员能正确地选择参数。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切削用量选择的原则,及在工艺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才能使学生更合理地使用参数,提高加工质量。这样才会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更合理的参数,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能力,这样就与只会操作不懂专业知识的普通工人有了明显的层次差别。

课题五:机床夹具部分。

目前,我们的学生在工厂大部分是从事机床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及机床的装配调试等工作,而具体进行设计的很少。根据这点,我们在介绍夹具这部分的时候,对具体的设计部分可以简略一些。例如定位原理、定位元件的选择、定位误差的计算、定位精度的分析等等。而要求学生能掌握使用夹具的目的,夹具的工作原理、作用,及不同机床夹具的特点,能正确选择,使用夹具等。这些基础知识,基本上就能满足其今后的工作需要。

以往我们在这部分花费的时间很多,而效果却并不好。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以省略和删减。对于机床夹具部分,我建议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夹具外,还可以用此部分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虽然不需要学生自己会设计夹具,但要求学生至少能看懂夹具装配图,这不但能把所学的夹具知识牢固掌握,而且也可以通过读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经过多次的市场调研及毕业生的反馈,发现机械类的学生,在生产第一线中要求工作人员应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而专业课程中,读懂夹具装配图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读图能的最好方式。

我认为虽然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实际动手能力为主,但相应的专业知识是必须具有的,高职学院之所以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相当的发展前景,就是因为市场看中的是高职学生既懂得现代制造技术,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二者缺少一个就会失去它的魅力。

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必须抢占其有利的市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在教改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问题和困难存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和生产经验,来总结和完善,使高职学院的专业教育真正具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

上一篇: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探讨 下一篇: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