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的学生能力建设

时间:2022-10-03 08:11:17

优势视角下的学生能力建设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师角色已经从教育者,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陪伴者,高校教师也是学生能力建设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而教师则可以从优势视角出发,通过课堂学习以及专业实践协助学生进行能力建设。本文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学生能力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优势视角 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

一、优势视角理念在教学领域的运用

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已经从教育者,规划者,管理者,转变成陪伴者,引导者,服务者。现代的教学就如同一门深奥的管理科学,也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高校教师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及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让你的学生愉悦并且高效地享受你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这不仅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优化师生关系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师最需要思考自己的角色转换问题,其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换最为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最为微妙的接触。”经验表明,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养成用不同的眼光看学生的习惯。习惯于用欣赏的眼光看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而用否定的眼光看待一些表现平平的学生。久而久之,那些被老师重点关注的学生内在的潜力被激发,变得越发优秀;而那些表现平平的学生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产生不可避免的抵触情绪,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乐趣。皮革马利翁效应认为,教学中积极的情感因素会对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李赛,唐柏林,2010),这正如皮革马利翁效应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一致。而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产生的一个新的理论实践模式(赵思明,2013),它主张“社会工作者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发现服务对象的优势和特长,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挖掘可供利用的资源,从而激发服务对象正向的能量,最终帮助其实现梦想,达到目标。这正与教育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理论有很强的契合点。尤其是学习困境学生,他们是教育,心理,社会工作领域重要关注对象,更要以优势视角为指导,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提升其抗逆力(候童,田国秀,2009)。

优势视角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和工作模式在各种实务服务领域中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运用,也同样也可以将它运用到教学领域,即以优势视角看待学生,通过能力建设的各种渠道,帮助服务主体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二、学生能力建设的途径

曾有学者总结,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九大能力,战略管理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安排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这些基本能力与对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有契合之处,都具备实用性和现实性。教师在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可以从优势视角出发,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而且也都具备将这种兴趣和动机转化为学习能力的潜质,而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扮演好搭建桥梁者,引导推动者,以及资源连接者的角色。

那一个教师该如何协助学生实现能力建设的目的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条途径:

(一)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评估和分析,提升自我觉察和同感共情的能力

在社工专业的教育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通常接触到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比如问题青少年,残疾者,老年人,社会边缘群体,贫困人群等,而致使其成为弱势的原因方方面面。在课堂上会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服务对象的预估,即多方面,立体化的看待并且分析个人问题及其社会处境,并会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加真切而且深刻的体会。通过这种从意识觉察到行为培养的训练,学生通常会初步具备自我觉察,自我反省以及多角度分析的能力,从而将其运用到自身领域,感受自己的情绪情感,觉察自身的负面情绪,反省自己的错误认知,并学会观察并且体谅别人的情绪和态度,做到同感和共情,从而实现一个良性的社会互动行为。自我觉察和体谅他人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情绪,都会陷入不可调节的自我矛盾,而通过不断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才能走向一个良性的自我循环。

(二)通过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方案,提升组织策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之后,社会工作者通常会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服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尝试矫正服务对象的心理情绪问题,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开发服务对象的优势资源,优化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最终为其制定一套治疗性或者发展性的服务方案,而通常伴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设定,以评估服务进展情况及服务对象的整体状况。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针对自身或服务对象的问题,制定一整套有序而规范的解决计划或者方案。

(三)通过个案,小组或者社区专业活动体验,提升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工作中有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叫做情境模拟。它指的是教师和学生通常会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一种类似于真实场景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在社会环境中是如何互动的,以此觉察和发现案主及其相关人的各种问题。而我们也通常会进行情景欲设,来提前感受服务过程是如何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单一的个体是无法开展活动的,而最需要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必须完善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通过肢体语言以及非肢体语言与人沟通互动,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学会与他人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最重要的是学会在一个团体中学会与人合作。

(四)通过社会工作实习开展,提升学生社会交往以及资源拓展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是社会工作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针对不同的学校的教学安排会有相应的学分设定,这足以凸显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性。而实习资源的短缺是当今社工教育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在社工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更多的时候是依靠教育和学生去社区开展实地探访和社会调查,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政府部门,社会福利院,校方所在社区,以及学校各方互动交流,了解其可以开拓的服务空间以及可以提供的服务资源。学生在调查,交涉以及协调的过程中就提升了其资源开发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安排策划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要提升其能力,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赛.唐柏林.2010.“皮革马利翁效应”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社会工作(下半月)(7).

[2] 候童.田国秀.2009. 学习困境学生:优势视角的解读与干预[J].少年儿童研究(6).

[3] 赵思明.2013.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新模式[J].社会福利(7).

上一篇:韩国文学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