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故事阅读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3 07:47:36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故事阅读中的运用

摘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核心目标,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含有故事内容的文本由于其生动有趣的特性更利于被学生所接受。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图式理论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大脑灵活度,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理解能力;图式理论;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7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46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途径,故事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阅读水平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目标要求。二级读目标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这就说明,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从而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运用好图式理论进行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图式理论的概念

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出现过“图式”一词。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应用图式概念的,他提出图式是对先前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回忆是一种建造过程,这种建造来自于图式。从心理学上来说,图式是指头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比如,当人们在见到一种动物的图片时会迅速反应该动物的名称、习性、特征等知识。也就是说,在人的大脑中存储着的该动物的外观特征与它的生活特征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说明,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图式由三个部分组成: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语言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指的是读者头脑中关于文章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指不同类型语篇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三种图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搭建阅读理解中所需的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的桥梁,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便学生主动激活图式,构建新的图式。在图式阅读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阅前活动。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故事内容的关系

图式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它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指导听的人或者读的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恢复或构成意思。根据这个理论,读者接受文字信息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主动猜测然后证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将文字符号输入人的大脑,人不断地在头脑中寻找所输入信息的图式,直到找到这些图式,也就完成了阅读理解。

三、图式理论的运用方法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学生运用图式进行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图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词汇量的大小是决定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而词汇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大量为学生输入背景知识,适当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使学生原有的图式得以扩充;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积极向上的英语歌曲,大量阅读有意义的英语绘本读物,观看英文原版动画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二)激活图式――进行课堂活动的保障

图式一旦被激活就能够使学生想到构成该图式的一些元素。我通常会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以便使学生迅速参与到课堂中来。

1.提问法

最有成效的激活背景知识的方式就是提问法。我们可以采取“‘W’ question”的这样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的、学生熟悉喜欢的方式进行提问。例如我在教授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Lesson6 Can you help me?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第一幅图(一只兔子坐在泥潭里),然后设置:Who is it? Where is it? What does it feel? 等简单易懂的问题进行提问,为学生对新课的阅读做足准备。

2.使用多媒体拓展思路

我任教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冀教版教材,教材内容的设计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文内容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编排,每课用大量的图片介绍一个主题。所以,通过观察课文图片,学生会尽情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英语进行描述,从而迅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另外,网络上有很多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绘本、动画视频,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它的形式丰富多彩又比较直观,能够促使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更直观地激活学生记忆中的知识图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

传统的讨论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以获得新的背景知识,并将其在自己的英语阅读活动中加以运用。如在教授Danny’s Surprise Cake一课时,我先给出问题“What is the surprise cake”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学生说“It has fruit on it”,有的学生说“It big and sweet”等等。通过小组讨论,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进来,使每个人的语言都得到了锻炼,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建立图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故事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实施课程导入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学生熟悉和了解的事物入手,采取有效的手段激活学生的图式,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主动探究的兴趣,指导他们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

总之,英语的学习必须依赖图式并且建构新的图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图式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以启发学生的图式思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提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只有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语言水平、阅读策略等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促使该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把图式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巧妙地运用图式知识,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故事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我与翻转课堂 下一篇:轿跑风云大赛